【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大数据与金融领域的相互融合,银行内部审计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只有不断的探索大数据与银行内部审计之间的有机融合和业务处理方式,内部审计工作才能为新形势下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大数据 信息化
一、引言
现如今,我国银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更新和密集创新的发展新时代,很多商业银行已经着力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对银行进行信息化建设,打造出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整合发展的新型银行系统。通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整合系统,在结合信息共享下的外部数据,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对潜在的风险和业务机会进行挖掘,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和巩固竞争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变革,为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例如数据和信息的驾驭能力、风控能力、审计服务价值要求等等。在面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的同时,银行内部审计应当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银行内部审计,推动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大数据的概念
随着云时代的发展和降临,大数据一词成为现如今各行各业的焦点词汇,著名分析团队著云台认为,大数据是形容企业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进行关系数据库分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消耗。大数据分析通常和云计算相互关联。因为大量的数据集的实时分析需要数以百计的电脑进行分配工作。大数据技术也就是从庞大的数据集当中,迅速准确的获取企业所需要的具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大数据的四V定义分别是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也就是大数据特点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大数据的数据体量庞大,具有PB级别;第二点就是大数据的数据类型较多,其中包含的信息庞大且类型广泛;第三点其价值密度相对较低;第四点,就是大数据下的信息处理速度较快。
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最早提出者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其在研究中指出,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不论是行业的发展还是其业务职能都离不开数据,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随着该报告的发布,大数据成为现如今世界上争先传颂的热门概念,不仅在计算机行业,金融界也对其产生了高度的关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的数据,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三、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挑战
(一)风控能力受到挑战
随着银行信息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发展,银行内业务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发展,风控管理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现如今风险管控监督范围已经扩展到境内外机构、集团以及附属子公司的各个业务。银行的风控也朝着动态化、广阔化和复杂化发展。就银行的内部审计而言,传统的抽样分析与静态分析难以敏锐的对异常和风险进行察觉,因此银行应当构建起全量数据信息关联与动态分析的内审方式。我国现阶段的内部审计也应当建立起以风控为导向、以数据分析作为基础的新型审计工作模式,并建立能覆盖集团业务全量数据的审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内审的工作质效。
(二)信息处理与驾驭能力的考验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让银行的各项经营和风险管理活动均采用数据信息流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信息流的形式打破了传统银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给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银行的内审能够依托于银行庞大的信息流平台,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发掘、分析等审计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内部审计应当从传统的经验审计转向数据审计,能否掌控和利用信息时代的庞大信息数据,成为银行内部审计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
(三)服务价值的要求的提升
银行业的经营业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愈发复杂,现如今单一的风险报告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各方治理需求,企业对于风险报告的需求朝着全景式、关联式、建设式的趋向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对庞大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从更高的层面和更为广阔的视角下为其提供更具有战略意义和更具有系统性、价值性、前瞻性的审计意见。内部审计朝着服务方案提供者的这条具有高附加值的道路发展。
四、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要求
(一)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审计能效
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庞大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分类、描述,而且进一步的进行有效地预测。还需要积极的建设起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特点的内部审计分析预警机制,对经营管理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加工。通过采用数据深掘算法,并结合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建立起更为广阔的全流程、广覆盖的内部审计分析。并将内部审计进行模型化,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还要运用系统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检测预警工作进行开展,通过设立科学的参数和对日常监控的环节筛选,从而保证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内部审计的能效提升。
(二)审计作业模式的革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银行各个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间存在数据集中,数据量飞速增长的形式,现如今银行的传统业务信息已经基本实现电子化,这就迫使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对审计作业模式进行改革,要将内部控制测评机制作为基础,通过业务电子化的电子数据,并将这部分电子数据进行转换、分类、整理、分析和验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数据式审计。这样能够让内部审计服务更加贴近业务需求,更能够敏锐及时的对风险进行预警,实现潜在风险识别零距离。
如何实现审计作业模式的革新。首先,应当在银行内部审计项目中加强对审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从中筛选出可疑线索和分析结果,并将其作为数据式审计作业模式的统领,在审计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分析结果与筛选出来的线索,从而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其次,应当按照审计的相关流程对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部门和岗位设置,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审计部门设置方式,着力于减少内部流转环节。第三,加强对大数据的审计检测和分析,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心所在,通过必要的现场审计作辅助,从而大幅提升对大数据时代下庞大的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并大幅降低审计成本。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庞大的数据信息让人们的思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不能够仅满足于传统的重点业务重点审计的审计方式,这种传统的审计方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审计需求而且更难以满足风控的需求。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仅通过抽样分析或静态分析很难对风险和异常进行察觉,必须要构建起动态的分析和全量数据信息的相互关联。现如今,银行内部审计应当建设起以风控为导向、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新型审计检测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抽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全量数据审计来揭示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隐患,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五、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银行内部审计的方式也从传统的周期审计向连续审计進行转变,审计抽样方式也朝着系统化、模块化、信息化进行发展,并最终形成全量数据的模式。现如今对于审计结果的性能来说,在维持其基本特性的前提下,加强了审计结果的预测性。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强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审计工作纳入银行战略规划。
(二)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银行内部达成纵向、横向相互畅通协同的工作模式。加强信息系统结构的标准化建设,在建立以数据作为审计核心驱动力的同时,对审计的技术方法进行升级。让跨越式系统、平台、数据结构为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商业银行掌握着庞大的信息数据,而对于现代审计机制来说,这些庞大的数据很容易造成冗余,对于信息数据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很难深入挖掘出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只有将大数据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才是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根本发展方向。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预测来说,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策性因素、人为因素、市场因素等等。然而现有的数据分析技术很难对大数据时代下的这些商业信息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商业银行在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风险预测的时候应当具备良好的开放式思维。首先,对于客户的预留信息,即其开户时所预留的住址、年龄、工作、性别等等,都是从个体出发且每个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些信息就可以用于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预测。其次客户交易数据,例如客户在取款机的存取款金额、时间、频率,以及客户的信贷偿还时间和理财使用情况,将这部分信息与客户的预留信息相结合就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行业风险预测。三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利用进行宏观政策风险预测。外部信息包括互联网、通讯运营商、证券交易所等有关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对行业股票的交易进行行业分析,并从中找出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市场以及政策导向进行预测。
(三)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时代下对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大数据的首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银行应当着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审计人员能够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开展审计工作,有效地帮助企业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敏锐的风险嗅觉和风险洞察力,还应当具备对数据本身的识别能力,随着大量数据的涌入,审计内部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量经济学理论以及分析技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六、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银行内部审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银行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深入挖掘分析,着重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发挥银行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少卿.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4,30:189-190.
[2]宁波.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与难点[J].商,2015,04:151.
[3]陈晨,马冀涛.“大数据时代”的银行内部审计[J].中国银行业,2014,09:85-87.
[4]赵晓霞.大数据时代的银行内部审计[J].知识经济,2015,12:60.
[5]刘荣.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内部审计应对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42-46.
[6]姚小燕.大数据背景下的人民银行内审工作[J].青海金融,2015,08:34-36.
[7]特约嘉宾贾尚晖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机遇与挑战并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03-28A03.
[8]皮雨鑫,刘美佳.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经济,2016,03:121-122.
[9]欧阳琴.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功能与实现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10]荀大志,王文胜,毛勇,丁文,刘睿,郑磊,孟令谦,付苓.商业银行信息化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探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C].2014:12.
[11]季强.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变革[J].当代经济,2016,10:52-53.
[12]雷智军.以大数据思维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302+304.
[13]刘键.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4]李广新.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5]赵娟.基于会计操作风险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作者简介:游新华(1984-),男,籍贯:福建省上杭县,学历:本科,职称:审计师、会计师,工作单位:福建上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