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小飞+张日华
摘 要: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优秀与否的重要参照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良传统。党员的理想信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有所松懈,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时期;党员;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8.068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96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对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我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定因素。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所坚守的重点,然而新时期新形势下部分党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和作风,强化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新时期对于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应植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1 新时期探析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纵观历史与生活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极其艰苦时期人与人之间往往可以同甘共苦但是在和平的全盛时代往往难以经受住种种利益的诱惑,新时期部分党员也存在此类问题。这一问题的背后反映着我党部分党员存在着理想信念的缺失,或者没有一种坚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新时期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找到其根源,方能有的放矢地提升党员的理想信念。
1.1 改革开放促使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模式,对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是有计划可循的,人们的社会行为与思维方式也是相对固定的,没有太多的自主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导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一转变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巨大改变,部分的共产党员面对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诱惑逐渐抛弃自身所秉承的理想信念。
1.2 西方国家持续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改革开放使得国门大开,各种西方思潮与多元社会价值观念进入国内人们的头脑中,诸多的思潮与观念对于党员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中西方之间不间断地进行着文化输出,譬如饮食上吃快餐、观影剧上看大片等等无不在用隐性方式转变国人的价值观念,淡化党员的理想信念。若对此现象置之不理,若干年之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还能有几多人?
1.3 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本身存在一定问题
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但是社会在转型、时代在发展,对于中国当前8000多万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的要求,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党员教育实际情况来看,还是采用过去的教育范式没有一定的推陈出新,对于党员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社会的发展与要求相脱节的。身处互联网时代有必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2 深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寻理想信念教育根基
中国自古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底蕴,对于当前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以及示范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有关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
自古中国就有着许多为光复自己国家舍身的仁人志士。许多的仁人志士并非有着重大的决策权或者身处高位,但是他们仍然身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当前在中国的偏远山区或者是社会底层的工作人员默默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为着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都昭示着这些人物身上无私的社会责任感。
2.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的名句无不彰显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追求。国家与民族是人的心理归宿,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若没有坚定的国家、民族观念,没有舍我其谁的革命奉献精神,新国是难以洗雪百年耻辱重新站起来的。
2.3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观
利益追求是人民的欲望表现,但是对于利益的选择与冲突是现实生活中难以逃避的两难问题。君子是古人的追求,对于君子的要求展现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更加表现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正直圣洁的义利观对于当前共产党员的义利观教育始终有着警醒与鞭挞之意。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没有一种正确额的义利观是难以保证党员争取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的。
2.4 民者,万事之本也的群众观
有关群众观的论述我国的亚圣孟子曾论述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除此之外,有关民本的群众观的至理名言还包含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因而古人在先时就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于每一位党员来说人民群众就是党员生存发展的不竭水源,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党员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所在。
2.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实践观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理想信念不是空虚不可实现的,而是具有现实性的,是需要每一位党员进行诸多付出的,眼高手低是实现远大理想的“拦路虎”。古人曾讲“道虽逊,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就告诫我们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积少成多,唯有以此方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根据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可知,现实生活中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分不开,但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其自身内含的传统文化对于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潜在作用。对于党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不应浮于表面形式,而应侧重对其内在的文化修养、人格境界进行培养,循序渐进地灌输理想信念。
3.1 重视党员自身理论修养水平的提高
共产党员自身所具有的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的,这一理想信念的确立是有着坚实地理论与逻辑基础的。党员坚守科学坚定理想信念与自身的理论基础与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对于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党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以先贤圣人为榜样,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培育价值,提升党员自身对于理想信念与道德精神境界的认识。第二,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中国中产党的理想信念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教育,能够帮助其形成一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第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实时更新、不断地与时俱进的。加强党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能够使党员从理论上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理论与思想基础。
3.2 提升党员的价值追求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
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的社会个体重视存在着用利益去衡量一切,没有一种更高的价值追求,难以形成一种跟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对于这样的现实问题法律固然能够以“物理”方式加以处理,但是难以将利益的博弈选择从意识形态或者价值观领域根除。为从思想意识层面解决现有的利益价值博弈难题,更多地应采用教育灌输手段,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义利观精髓深深刻入每一党员的脑海,并将之内化高远的精神价值追求,顺势将这一价值追求外显为不为名利转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与行为。
3.3 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科学的群众观
不单单是中国的古人先贤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提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够发挥出创造出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是任何事业胜利的基础与保障。但是当前的部分党员对于人民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往往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深入人民群众深处,难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使得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一落千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的,党员是人民群众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纽带,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底蕴培养党员正确科学的群众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挖掘党员头脑中传统文化基础,以传统文化的精髓教育全体党员,容易使得党员接受和理解,能够收到更好的理想效果。
3.4 促使党员形成实事求是的實践观
有关实践中国自古就有阐述,诸如“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纸上谈兵”,“力学笃行”等等都展示了实践的重要性,古人的实践观更多的体现在军事战争中。实践是理想信念得以实现的基础,任何远大的理想信念都是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积累方能实现。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质量互变规律来解释,党员实事求是所作出的努力是实现理想信念的量的积累,当这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实现一定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实现最终的理想目标。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广大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关系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工程,这一教育过程要时刻坚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8000多万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守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对于脱离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难以长久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侯桂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理论观察,2016,(05):36-37.
[2]王锐.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3]郭小萍.新时期中共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