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不公平

2017-08-24 04:33刘先玉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平等大数据

刘先玉

[摘 要]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其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似乎依然存在。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又有其独特的特性;可以说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有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平等;教育不公平

一、何为教育不公平

要理解教育不公平,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到教育公平。当代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人人都能实现受教育权,这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要求,即教育起点的公平;二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即同一水平或同一待遇)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受教育过程的公平;三是受教育者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是相等的或基本相等的,即教育结果公平。以教育公平的概念作为参考,就可以来理解教育不公平了,即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结果的不平等。从宏观上来说,教育不公平具体表现在:区域教育的不公平,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发展很快,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农村教育则步履蹒跚,发展水平则呈下降趋势;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如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实验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由于长期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学仪器装备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由于家庭贫困,少数学生还不能实现自己要求读书、改变人生的愿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原居民子女享受的教育不一样,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条件没有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等等。

以上所提到的教育不公平的具体表现,是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的教育不公品问题的表现,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不公平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从教育起点来看,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接触大数据。但是难免会有偏远的地方无法使用网络,那么相应的他们就无法使用网上的教学资源。从教育过程来看,有些地区和个人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有的地区和个人则难以随时随地的使用网络。正是由于有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那么教育结果不平等就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了,由数据化带来的“数据鸿沟”会加剧教育不公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提供无限的可能,确切的说,不再有固定的课堂,固定的教师。例如,翻轉课堂的实施,让教师有可能会变成学习者,由学生来担任教师的角色。不再有种田式的桌椅,统一的教材,甚至是班级授课制都将成为历史的遗迹。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教育公平就能完全实现了吗?就不会有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了吗?

1.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形式

堪称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的教育家顾明远提出:“最终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而激发潜力、得以发展,通过教育而获得人生路上的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广泛推行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育,以取代陈旧的教学模式。”即重归于个性化教育之中,因材施教才能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魏忠教授与何立友教授认为未来主流的教育模式必将是以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身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远程教育的提法将消失;距离不再是问题;教育在学校之外等等。 随着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4G资费的下降,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逐渐普及,在线教育尤其是移动端在线教育正加速增长,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迈向更高的台阶。在这样的优势下,鼓励和帮助弱势群体利用“亲民”廉价的网络分享、交流的方式,促进协作式学习,直接推动全民教育的起点与过程的公平化,提升贫困偏远地区的“软件”教育质量。不得不提到,在线学习的一个显著优势是所有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不固定时间地点,灵活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大数据时代的在线学习还可以做到学习平台自动留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记录,基于这些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实现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及时自动提示、引导和评价。例如,大数据时代下,基于网络面向大众人群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既提供在线视频、电子教材与习题集等学习材料,同时也为学习者、教师、助教等不同参与者建立学习社区,将广大的学习者,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利用数据化,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评价与反馈。

2.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主要就是个性化教育,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平等的享有教育资源。这是大数据给当今中国的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革新的机会,但这同时又伴随着挑战。挑战即是数据资源、教育信息的获取利用的不对称将会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以慕课(MOOC)为例,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在线课程,慕课可以克服空间距离的障碍,通过网络将传统局限于大学校园内的课程传播到其他地方。有学者提出用慕课的方式能解决教育不发达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慕课的到来,为中国提供了一次实现教育公平的绝好机会。它可以使那些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由于国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用防火墙屏蔽了YouTube平台提供的视频服务,且美国三大慕课平台之一edX上的课程主要由YouTube提供服务,因此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公民都无法直接访问该慕课平台。或许慕课的形式在其他国家可以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但在中国,仅仅认为只要可以连上互联网学习想学的课程就可以解决教育不公平的话是不够的。一来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不公平有历史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单单依赖慕课,目前可能还不太现实。二来教育公平不应该狭隘的理解为使用相同的教材、课程进行教学。慕课的使用依赖于畅通的网络与计算系统进行传播与使用,对于现代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地区,普及慕课还不现实。

尽管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可能会有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但这不足以让我们的教育改革止步不前,而是要直面大数据带来的挑战,要学会趋利避害,要利用大数据来实现对当前教育情境的精准分析和对教育教学的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祁涛,王应解.关于慕课若干认识误区的思考[M].中国电化教育,2015(10):28-32.

[2]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吴地花.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6(04):120-123.

猜你喜欢
平等大数据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