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教育应用模型设计与实现

2017-08-24 02:45任增霞宋志海苏占玖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任增霞+宋志海+苏占玖

摘 要:自推出以来,微信迅速颠覆并重塑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其影响力正在渗透到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公众平台成为许多企业、机构等的重要推广平台,网络教育领域同样如此。本文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结合自媒体、移动学习等相关理论设计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网络教育应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Webservice等技术实现了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使其服务于学院的宣传、招生、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网络教育;应用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5-0024-07

一、研究背景

微信公众平台是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品牌服务的线上推广作用。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08月23日正式上线以来,其数量已超过800万个。

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推广途徑,网络教育与微信平台的结合也在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1]。据调查,截至2016年5月11日,全国开设网络教育学院的68所高校中,大部分已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提供了多种功能和服务,表1(见下页)选取了其中12个典型平台,对其所提供的功能服务进行了具体对比。

通过比较发现,当前公众平台所提供主要功能可归为以下三类:

(1)资讯通知类。如学校/学院介绍、专业介绍、校园文化、职业发展、招生简章、联系信息等。

(2)信息查询类。如招生报名、考试报名、课程查询、成绩查询、学籍查询、账号查询等。

(3)社交媒体类。如交流分享功能、同学圈、微社区等。

此外,少量平台提供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功能,如北外网院公众平台的“一分钟测英语实力”,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公众平台提供的“微课体验”,结合了当下网络教育的热门应用,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渠道。

总体而言,当前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定位还是提供基础的资讯新闻和信息查询功能,少量平台涉及到社交媒体和移动学习功能。

二、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分析

在对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已有微信公众平台分析过程中发现,各高校几乎都是各自为政,平台的服务定位、设计思路、开发路径等参差不齐,缺乏条理,因此,本文基于对已有平台的调研与思考,并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尝试提炼网络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模型,梳理平台的思路与定位,确定开发路线,完善功能模型,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学生等产品用户。

1.自媒体

自媒体从2005年左右传入我国起,其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便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作为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2],自媒体的传播具有去中心化、扩散迅速、同步式互动、以用户为中心等特点,对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3]、传统的教育手段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具体到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其具有“免费”、“开放”的特点,使得任何个人或组织均可免费申请拥有微信公众账号[4],获得账号后可通过后台编辑发送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且将信息推送到订阅用户终端,因而,每一个微信公众账号都可以视作为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通过表1的功能比较也可以看到,诸如校园新闻、专业介绍、课程安排等资讯通知类功能都可归类为自媒体范畴。

根据以上研究,并参考借鉴张弥弭[5]提出的自媒体模型,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系统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其中,品牌的整合宣传从对象、信息和媒体三方面进行开展,具体包括:

(1)对象整合,包括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用户、院校品牌的粉丝、以及尚未关注的潜在用户和消费者;

(2)信息整合,面向不同对象,对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具体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院校信息、专业信息、招生考试信息等方面,且面向不同种类对象的内容均应有所涉及;

(3)媒体整合,自媒体作为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产物,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利用并发挥好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自媒体时代重要宣传工具的作用,还需要结合已有经验,发挥已有特点,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时代的运营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以更好地与自媒体时代相结合,确保院校在自媒体时代的风潮中持续乘风破浪,有所建树;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整合,形成品牌传播模式:借助媒体整合手段,面向对象整合受众,传播信息整合内容,达到品牌传播目的。

2.移动学习

作为开展网络教育的辅助工具,除了自媒体功能外,微信公众平台还应利用其智能、移动等特点,提供移动学习[6]功能。

移动学习系统(Mobile Learning System)是指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建构的一种由支持网络、资源平台、移动学习设备组成的新型学习系统。王竹立教授认为,随着视频会议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在未来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它们将成为一种技术壁垒低、性价比高、且能为大众普遍接受和掌握的日常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7]。这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将打破原有的基于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碎片化”改造,构建以“微课程+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模式,形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典型范式。因而,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可采用该微课程模式来进行移动学习系统的建设。

其中,微课程的设计[8]主要从教学内容、媒体资源和交互形式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设计应遵循微型化、聚焦性、可用性及情感化设计,媒体资源方面包括文本、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的设计,而交互形式则涉及基于微信群的在线交互、基于微社区的实时交互以及基于朋友圈的评论交互。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微课程学习流程应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教师设计制作微课程并将其发布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之后学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微课程进行在线学习,最后师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交流评价。以上环节即构成典型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学习流程,如图2所示。

3.教学支持服务

在对当前典型平台的分析中发现,各平台普遍具有的另一类功能则是教学服务功能,如信息查询、注册报名等,将其抽取提炼,并与当前已有教务系统功能结合,即形成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支持服务平台[9]。

教学支持服务平台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条件,各网络教育院校基本搭建了基于Web 的集课程开发、教学支持、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

以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其教务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

该教务系统功能强大,可分别面向管理员(教师)和用户(学生)提供多达近两百项功能,分别列述(部分)如表2-1、2-2和表3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构建了网络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定位、功能系统,形成了由自媒体、移动学习、教学支持服务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模型架构。

三、应用模型

上一部分通过对网络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模型的分析、设计和构建,确定了平台的主要架构及功能,但各子系统(自媒体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所涉及的功能项和复杂度都远超微信公众平台所能提供和支撑的范围,因此需要对各子系统功能进行精简提炼,并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进行整合设计,形成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应用模型。

以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搜索“网上北邮”即可订阅关注)为例,系统架构设计如图4所示。

为便于理解和使用,自定义菜单的三个一级菜单的菜单文本确定为“走进网院”、“学在北邮”和“我的北邮”, 分别对应模型的自媒体、移动学习和教学支持服务功能,而每个一级菜单下的二级菜单,通过对各平台模型功能项进行筛选确定,如表4所示。

菜单项通过与已有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接入实现功能:

(1)走进网院:通过对媒体内容和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各模块向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实现院校品牌自媒体功能。

(2)学在北邮:通过微课程和微社区接口提供移动学习功能,包括课程的发布、学习及课后的交流评论。

(3)我的北邮:实现教务系统功能接口,包括学籍、专业、课程、成绩等的查询与管理,方便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教务系统功能。

四、系统实现

在完成系统的功能分析和应用模型设计之后,本部分聚焦于案例系统(即“网上北邮”)的技术实现。从系统功能角度考虑,由于自媒体和移动学习(微课程等)部分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在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PC端学习平台上已提供相应资源,因而公众平台只需通过微信官方提供的链接方式即可实现,基本无需二次开发,故本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于教学支持服务的实现,重点则是与已有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库操作实现,系统采用Java和PHP作为主要开发语言。

1.教务系统接口

教务系统接口采用HTTP RESTful方式提供 WebService,RESTful是一种软件架构设计风格,基于HTTP协议,它认为每一个URI代表一种资源,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这种资源的某种表现层(呈现形式),客户端通过几个HTTP动词(方法),对服务器端资源进行操作,实现“表现层状态转化”。

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时,其主要流程为:客户端发送请求(Request)和服务端返回响应(Response)信息时需要设置正确的HTTP Header 的 Accept 和 ContentType 信息。其中,Request Header设置Accept表示支持返回的数据MIME类型,Request Header设置ContentType 表示请求发送的数据MIME类型,Response Header 设置ContentType 表示服务端返回的响应数据MIME类型。如果Request设置的Accept和Response设置的ContentType不一致,会导致错误。

常用的数据类型有text/html(HTML文本)、text/plain(普通文本)、application/json(JSON文本)、application/xml(XML文本)。本系统采用JSON格式进行数据的传输。

2.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务系统通信数据结构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当前已有各高校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分析和对比,并结合相关传播学理论,从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完成了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分析和应用模型设计,并基于WebService技术,利用HTTP RESTful、Java等技术手段完成系统的初步技术实现,目前平台已进入试用阶段,后续研究将重点关注平台投入使用后的效果,并结合用户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对平台进行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教育师生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丹妍,曹杰颖.我国教育领域微信应用可视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39-43,74.

[2]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4-11,109.

[3]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14.

[4]文艳霞.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出版的影响[J].出版发行研究,2013(11):55-58.

[5]张弥弭.基于网络自媒体平台的品牌传播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4.

[6]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4):77-83.

[7]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16-18.

[8]闫晓甜,李玉斌,微信平台支持下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6):52-57.

[9]陈东毅,尹学松,张枝实,张翼翔,复合型教学支持服务平台模型及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27-132.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