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17-08-24 02:25崔春阳戴心来单畅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8期

崔春阳+戴心来+单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学习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变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欢迎。在MOOC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低回头率、高退学率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以期望确认模型为基础,引入心流体验变量,同时考虑MOOC学习实际情况,构建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OOC学习者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的变量包括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和期望确认,其中满意度能够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能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而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既能够对其产生直接影响也能够产生间接影响,影响效果按照从大到小依次为:满意度>心流体验>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MOOC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关键词:MOOC;持续学习意向;ECM;心流体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5-0005-05

一、引言

“MOOC”一词最早提出于2008年,旨在通过课程内容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教师与学习者关联起来,实现知识的协同构建,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势。MOOC以“大规模”、“开放性”、“个性化”、“网络化”等特点为实现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契机,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欢迎。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到MOOC运动中,建立本国的MOOC平台,开设相关课程。然而,在MOOC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MOOC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较低的回头率、较高的辍学率。大规模建设的MOOC能否实现其预期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学习者是MOOC的直接感知者,是MOOC的作用对象,以学习者的视角切入开展研究以保障MOOC持续使用是当前MOOC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MOOC发展和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针对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文献进行综述可知,有研究者基于UTAUT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对MOOC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但其研究结果仅能解释MOOC学习者初次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其持续使用的问题无针对性。另外少数针对MOOC持续使用的研究者仅停留在外部影响因素,忽视了学习者内部感受的影响力。基于此,本研究以MOOC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融合期望确认模型和心流体验,同时考虑MOOC学习实际情况,构建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若干策略。

二、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一)期望确认模型

期望确认模型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巴特查里亚(Bhattacherjee,2001)提出,目前已成为研究信息系统持续发展问题的最常用的基础模型。该模型的前身源于Oliver在1980年提出的期望确认理论。该理论解释了消费者再次购买意愿的形成必须经历购买前初始期望、购买后感知、购买后期望确认差异、满意度水平以及再次购买意愿这五个步骤。巴特查里亚将期望确认理论应用于信息系统,他认为相比较用户采纳之前的行为,用户使用后的行为对信息技术的成功意义重大,即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直接作用,而用户的期望确认则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因而他提出了经典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如图1所示。

期望确认模型体系设计成熟、易用,指标变量界定完整,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在信息系统领域应用广泛,并均得以很好的实证。其中不乏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对象的研究,如张哲、王以宁等人(2016)以期望确认模型为基础,根据MOOC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了MOOC持续学习意向影响因素模型,黎斌(2012)整合了ECM和心流理论,提出微博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其模型进行改进,都能很好地解释信息技术教育中持续使用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研究者认为,巴特查里亚的期望确认模型各维度重点在外部行为层面,尚未考虑到内部动机,但目前很多文献证明,心流体验作为一个因素对消费者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心流体验身为一个新兴的变量指标,表达一种自为目的性的体验,即人们在活动中获得的心流体验会成为活动本身的目的,从而对活动产生内在激励。学习者在进行MOOC学习时也是有目的、自主地去进行课程学习和课程体验,加之MOOC这一在线课程资源有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教学交互力度强等特点,MOOC学习者在进行MOOC学习时可能会体验到心流的感觉。鉴于此,本研究把心流体验——潜变量,引入模型中,作为影响MOOC学习者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之一,并结合MOOC学习的实际情况,构建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1.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

如模型所示,因变量MOOC持续学习意愿代表MOOC学习者经过MOOC学习之后,继续决定学习MOOC的情况。本研究假設潜变量MOOC学习者参与MOOC学习的感知有用性、学习满意度、参与MOOC学习时的心流体验均能对其产生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和心流体验还能通过学习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而MOOC学习者的期望确认程度仅仅能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假设1(H1):感知有用性对持续学习意愿有积极影响;

假设2(H2):学习者满意度对持续学习意愿有积极影响;

假设3(H3):心流体验对持续学习意愿有积极影响。

2.MOOC学习者满意度

在该模型中,MOOC学习者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指的是MOOC学习者参与学习后对学习过程及参与MOOC学习决定的满意程度。本研究假设MOOC学习的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和学习期望均能对其产生直接作用,此外学习者期望确认还能分别通过感知有用性和心流体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假设4(H4):感知有用性对学习者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假设5(H5):心流体验对学习者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假设6(H6):期望确认对学习者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3.MOOC学习感知有用性

该模型中的MOOC学习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变量,指的是MOOC学习者参与MOOC学习后,认为通过MOOC学习对其以后工作学习生活的帮助程度。本研究假设MOOC学习者的期望确认程度对其有直接影响。

假设7(H7):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影响。

4.MOOC学习者心流体验

中介变量心流体验具体表现为MOOC学习者在进入学习时,有目的地去进行MOOC学习和MOOC体验,思想意识高度集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只对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反馈有反应。本研究假设MOOC学习者的期望确认程度对其有直接影响。

假设8(H8):期望确认程度对心流体验有积极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以MOOC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MOOC学习QQ群和网络交流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问卷516份,研究者对问卷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选取其中具有MOOC学习经历的442份问卷样本进行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研究。在性别方面,49.1%的调查对象为男性、50.9%为女性,男女比例接近1:1;在年级方面,大二、大三和研究生MOOC学习者居多;在每次学习时长方面16min~30min的占32.5%、31min~60min占37.7%、1h以上的占12.3%;MOOC学习者最常使用的MOOC平台前三位为中国大学MOOC平台、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

(一)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Cronbach a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经计算本研究各指标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的信度良好。效度方面,本研究对问卷进行探索新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0.892,sig=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而继续使用AMOS20.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可得,各变量的萃取方差(AVE)均大于0.5,组和信度(CR)均大于0.7,说明该文件聚合效度良好。

(二)模型适配度检验

本研究选用AMOS20.0软件对模型的适配度进行检验,所选用的检验指标和模型数值如表2所示,具体为卡房自由度比值(CMIN/DF)、拟合指数(GFI)、调整后拟合指数(AGFI)、规准拟合指数(NFI)、增值拟合指数(IFI)、非规则拟合指数(TLI)、比较拟合指数(CFI)、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简效良性适配指标(PGFI)、简效规范适配指标(PNFI)。本模型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良好的适配标准,因此本研究提出的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问卷测得的数据模型有较好的适配性。

(三)路徑分析

由于模型适配情况良好,本研究进一步对模型中各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进行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

1.持续使用意愿

就因变量持续使用意愿而言,自变量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均能够对其产生积极影响,而且都显著。而从路径系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均能够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其中满意度影响效果为0.421,感知有用性影响效果为0.163,心流体验影响效果为0.302,满意度影响效果高于心流体验,心流体验的影响效果高于感知有用性。此外,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还能够通过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根据路径分析模型间接影响效果的计算方式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的间接影响效果分别为0.093、0.108,总体而言,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0.256、0.410。模型中的变量期望确认也能够分别通过影响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间接影响总效果为0.366。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所得出的路径分析模型中,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的变量包括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和期望确认,其中满意度能够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能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而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既能够对其产生直接影响也能够产生间接影响,影响效果按照从大到小依次为,满意度>心流体验>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根据路径分析效果量的计算公式,持续使用意愿的解释能力为49%,说明持续使用意愿的变化能够被上述4个变量预测,因此可以认为,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能够直接促进其持续使用意愿,提升学习者的期望确认能够间接促进其持续使用意愿,提升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能够直接和间接促进其持续使用意愿。

2.学习者满意度

就因变量满意度而言,自变量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均能够对其产生积极影响,而且都显著。而从路径系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均能够对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其中期望确认影响效果为0.534,感知有用性影响效果为0.222,心流体验影响效果为0.257,期望确认影响效果高于心流体验,心流体验的影响效果高于感知有用性。此外,期望确认还能够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间接影响满意度,根据路径分析模型间接影响效果的计算方式期望确认对满意度的间接影响效果为0.195,总体而言,期望确认对满意度的总影响效果为0.729。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所得出的路径分析模型中,对满意度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的变量包括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和期望确认,其中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能够直接影响满意度,期望确认既能够对其产生直接影响也能够产生间接影响,影响效果按照从大到小依次为,期望确认>心流体验>感知有用性。根据路径分析效果量的计算公式,满意度的解释能力为62%,说明满意度的变化能够被上述3个变量预测,因此可以认为,提升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能够直接促进其满意度,提升学习者的期望确认能够直接、间接促进其满意度。

3.感知有用性

就因变量感知有用性而言,自变量期望确认能够对其产生积极影响,而且显著。 而从路径系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期望确认能够对感知有用性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效果为0.653,无间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所得出的路径分析模型中,对感知有用性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的变量包括期望确认,因此可以认为,提升学习者的期望确认能够直接促进其感知有用性。

4.心流体验

就因变量心流体验而言,自变量期望确认能够对其产生积极影响,而且显著。而从路径系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期望确认能够对心流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效果为0.196,无间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所得出的路径分析模型中,对心流体验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的变量包括期望确认,因此可以认为,提升学习者的期望确认能够直接促进其心流体验。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选取MOOC学习者QQ学习交流群为問卷发放平台,开展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本研究在考虑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外部影响因素下融入心流体验新变量,对期望确认模型进行改进,结果发现改进后模型拟合度良好、适配度高,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第二,MOOC学习者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和期望确认均能对MOOC学习者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积极影响。影响效果按照从大到小依次为,满意度>心流体验>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因此可以认为,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能够直接促进其持续使用意愿,提升学习者的期望确认能够间接促进其持续使用意愿,提升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能够直接和间接促进其持续使用意愿。

第三,MOOC学习者在参与MOOC学习过程中对原有学习的期望确认程度积极作用影响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心流体验,进而间接影响持续学习意愿。因此提升期望确认能显著提升其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心流体验。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结合我国MOOC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建议如下:

(一)多元化多样化丰富MOOC宣传与推广

尽管近几年来MOOC发展迅猛而火热,但仍有少数学习者对MOOC不很了解,就本研究而言,516份回收问卷中有74份为未参与过MOOC学习。通过对未参与者的进一步了解,就“未学习MOOC的原因”进行统计调查,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MOOC的具体内容或未听说过MOOC。由此可见MOOC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仍需加强,MOOC的使用和普及率仍待提高。

(二)提高学习者满意度,优化学习体验

通过研究可知,对MOOC持续学习意愿而言,MOOC学习者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和期望确认均能对对其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而影响效果最大的为满意度。建议MOOC建设者在提升MOOC学习满意度方面多下工夫,将MOOC建设细化标准化并落实到学习者的每个学习环节和学习体验中去。比如细化MOOC学习平台的各个元素设计,从导航、页面布局、资源规范等方面入手,由眼及心,步步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

(三)重视学习者心流体验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证实,MOOC学习者的心流体验对其MOOC持续学习意愿有显著正相关,而当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外在动机和外部因素的层面上,对其内部动机的开发挖掘稍显薄弱。MOOC建设者在开发建设中对学习者心流体验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本研究表明,学习者期望确认程度对其心流体验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如何高效提升期望确认则是未来从事MOOC建设的工作人员着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hen,C.P., Lai,H. M., & Ho,C.Y..Why do Teachers Continue to Use Teaching Blog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Voluntariness andHabit[J].Computers & Education,2015(82):236-249.

[2]Mackness J, Mak S, Williams R. The ideals and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 MOOC[J].2010.

[3]Kop,R.,Carroll,F.Carroll.Cloud Computing and Creativity: Learning on a 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EB/OL].http://www.eurodl.org/materials/special/2011/Kopp_Carroll.htm, 2013-10-10.

[4]Qualtrics and Instructure Partner Reveal Top Motivations for MOOC Students[EB/OL].http://www.qualtrics.com/press/press-releases/qualtrics-and-instructure-partner-reveal-topmotivations-for-mooc-students,2014-09-10.

[5]方旭,崔向平,杨改学.慕课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6(5):76-85.

[6]杨根福.MOOC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00-111.

[7]张哲,王以宁,陈晓慧,高焱.MOOC持续学习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期望确认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6(5):30-36.

[8]杨浩,郑旭东,朱莎.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6.

[9]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11.

[10]刘和海,李起斌.“中国式 MOOC”概念探讨及平台优化策略研究——基于中文 MOOC平台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5):80-87.

[11]刘名卓,祝智庭.MOOCs教学设计样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19-33.

[12]王美静,王海荣.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国外MOOC平台比较研究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7):26-34.

[13]李亮.MOOC发展的国家政策支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5):65-72.

[14]董晓霞,李建伟.MOOC的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34-39.

[15]桑宇霞,梁林梅.MOOC在线学习困难与学习支持调查研究——以《红楼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33-39.

[16]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17]Oliver,R.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460-469.

[18]刘静静,张立国.混合学习环境下xMOOC应用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5):9-16.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