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秋敏
摘要:对比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汉泰二语的偏正结构中的定语顺序对比研究为例,对比分析比较,通过汉泰二语具体的语言特征等,研究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意义,找出教学重难点,对症下药,为以后的对泰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泰语句法结构定中短语语序对比分析
一、汉语与泰语二语性质
对比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还有人对不同语言的标点符号系统进行对比研究。
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泰语是一种分析型、孤立型语言,基本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不同的声调有区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根据语言的结构特点为标准分类,汉语和泰语都属于孤立语(无形态语、词根语),没有或基本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以及其他语法作用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虽然语法上具有共同点,但由于其他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汉语与泰语在语法上也存在差异之处,句法成分的语序是两种语言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通过在学习汉语、泰语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语料收集,发现泰国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交流时,汉语的语序排列容易出现规律性问题,特别是定中短语里中心语成分和修饰语成分,往往相反,在使用多层定语时,经常出现混杂、错序的现象。
因此对泰国学生汉语句法成分、偏正关系的定中短语偏误进行分析,对汉泰二语的语言进行本体对比研究分析,进而发现造成偏误的原因,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规律,希望能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有所帮助,同时通过对比研究,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也能注意到这一规律现象,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
二、汉泰二语对比所用理论方法
所谓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学习者手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对比分析认为,当母语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母语的某些经验,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促进作用,便是发生了正迁移,母语与目的语相同的部分最可能发生正迁移作用;当母语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程度上对习得目的语产生干扰或抗拒作用,便是发生了负迁移,母语与目的语不完全相同但有关系的部分最可能发生负迁移,母语负迁移也叫语际干扰;语言间因细小差异引起的干扰往往大于因明显差异引起的干扰。當母语与目的语完全不同毫无关系时,则发生零迁移。学习目的语时要尽量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为克服负迁移,应通过对比分析,着重找出可能发生母语负迁移的项目,在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对比分析侧重于通过语言间的对比来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语言错误。
根据早前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柯德的分类,偏误是二语习得中特有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偏离了目的语轨道,反映说话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以及真实的语言能力,学习者难以察觉、难纠正,重复出现。所谓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等。偏误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偏误分析侧重于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来发现学生产生偏误的规律。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习得研究中,更多的是关于欧美、俄罗斯、日、韩等国学生的语法偏误研究,在所搜索到的参考文献中,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偏误的参考著作较多;在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偏误分析方面,主要是词汇、语音等方面的偏误分析,在语法偏误分析中以句法成分语序居多,但是纵观其中资料,或者对比分析整个句法成分语序,或者是整个句法成分语系习得偏误分析,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定中短语偏误分析没有单方面特别深入,故整理所查资料及所收集的语料,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定中短语偏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完成本文的选题。
本文主要采用了语料分析、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三种方法,以汉泰语的偏正结构下的定语顺序的对比分析为主。首先,本人通过在自己所教授的泰国初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收集到语料为主,了解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对定语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对汉语定语和泰语对应定语表达形式进行比较,探究汉语定中短语语序与泰语定中短语语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最后利用常见偏误研究说明二语的不同之处,争取在对外教学上做到划分重难点,从而完成本文对汉泰二语偏正结构下定语顺序的浅析。
三、汉泰语的定中语序对比
(一)汉泰二语的语言结构特点
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组词成句的规则的综合,前者叫词法学,后者叫句法学;句法所研究的是短语的构成和类型、句子的构成和类型。无论是词法规则还是句法规则,都体现在一定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上,语法的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句子。词与词之间、短语与短语之间、句成分与句成分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关系,这就是句法关系,句法关系的格式(类型)就是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包括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两者。各种语言中短语结构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有五种最基本、最主要的结构类型是各种语言普遍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分别为主谓结构、谓宾结构、后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中又分为定中结构与状中结构,二者的区别主要看中心语的词性,如果是名词,则为定中短语;如果是动词、形容词,则为状中短语。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由定中短语充当时,就会出现定语和中心语这两个成分,它们是根据修饰关系划分出来的。定语时定中短语里起修饰作用的成分,中心语是被修饰的成分,汉语的定语在中心语之前,而泰语的定语通常在中心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