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媛媛
摘 要: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过程的感知和评价,一个图书馆的馆藏代表着图书馆的办馆质量,馆藏被有效的利用则体现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特警学院图书馆在军校这种特殊环境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军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思考
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学术机构之一,它肩负着学校辅助教学、科研服务的使命,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是与读者之间沟通知识的桥梁,是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图书馆知识的获取和传播都是针对和服务于读者,读者服务则在整个图书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以特警学院图书馆为例,本校读者群主要以在校学员为主,由于军校的鲜明的政治性和严格的纪律性特点,学员及队员读者不能像地方高校图书馆一样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模式,而造成信息不对称,读者即享受不到图书馆知识服务。因此图书馆的服务也应调整服务模式,由传统服务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立足读者,改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是特警学院图书馆需要重视的内容。
1 一般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内容
(一)传统式服务
对于一个图书馆,传统上是以其藏书的规模和特藏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的,藏书和特藏的多少反映一个图书馆的文献拥有量,传统型读者服务工作一般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通过文献检索,图书借阅及阅览开放等方式,在流通窗口及阅览窗口为到馆来的读者提供查询工作。可见传统式服务就是等读者上门,所有的服务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并且主要是以馆藏纸质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为主体展开读者服务的。
(二)信息环境下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信息资讯越加发达,图书馆做为信息资讯获取前沿,利用现代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形式,建设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利用高效、方便快捷、灵活的电子资源,向读者快速传递资源信息。读者也可以通过校园区域网方便的浏览图书馆新书通报,图书荐购,办理图书预约及续借等,极大节约了读者时间,提高读者获取资源信息的效率。印刷型文献数字化的电子文献资源将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主体,网络读者服务工作会成为主要服务手段,与馆藏纸质资源为载体的读者服务共同形成多样化的读者服务工作。
2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服务观念不足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主要由直接面对读者群的图书管理员承担,是传递馆藏资源信息的中间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足,某些工作仅仅只停留在形式上,只在口头上宣称读者至上,实际中却稍有不足。例如,偶尔读者需要查阅馆藏资料未果时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有时会推诿或敷衍,不能真正满足读者需求,不能后续为读者继续查阅相关资源和补充,后续服务跟不上等。这些都是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不足导致的。
(二)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
我院主要以反恐怖、反劫持学习研究为主的学校。图书馆相关内容的文献有限,近年纸质图书和期刊杂志的价格不断增长,在有限的购书经费内,购置纸质图书及文献数量减少。其次,本院学员或官兵读者不能经常出入图书馆学习,对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了解不多,工作人员对本馆宣传力度不够,读者检索信息能力差,缺乏沟通等原因,也是导致信息交流不畅,资源被闲置,文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等问题。
(三) 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由于我馆工作人员数量有限,连续服務工作有时衔接不上,加之读者服务方式被动,原地等待读者上门,读者服务工作还停留在“借一还”单一的服务模式中,有些问题读者提出了才解决,在服务工作中的主动性不强,不能满足读者需要等。
(四)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图书馆工作人员毕业于各个专业学科,既有地方院校毕业人员也有本校留校养成干部,总体来讲掌握知识范围较广,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工作时有利于发挥优势。也是因为大部分工作人员是非图书馆相关专业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就有所欠缺。我馆近几年由于人员岗位变动和不固定性,较少参加国家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相关业务培训等工作,近年馆内人员变化较大,参与过培训工作的馆员寥寥无几,因此图书馆技术业务管理工作在新老馆员之间传授衔接尤为重要,专业能力也是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主要原因。
3 对于改善和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
(一)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树立读者第一的理念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过程的感知和评价,读者是否满意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标准,一个图书馆的馆藏代表着图书馆的办馆质量,馆藏被有效的利用则体现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我院读者学习训练任务繁忙,教员课业较多,进入图书馆学习时间较少,馆员应多与读者沟通,询问了解读者需要,制定相关购书计划,整合信息加工,向读者宣传图书馆纸质及电子文献资源,提高纸质及电子馆藏文献的利用。
(二)以读者为中心,加强读者和馆员培训
除了本馆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加强对读者的教育也很重要。根据读者的不同需要,针对性的介绍本馆馆藏文献资源。坚持每年新生的信息检索,馆藏文献资源和图书馆规章制度的集中培训,让读者尽快掌握图书馆借还书制度,信息查阅方法和如何检索信息资源,使读者会查,会用,会学,增强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三)积极开展符合本院特点的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心理和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趋向综合性和人性化,读者有得到图书馆最好服务的权利,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为读者提供最好服务的义务。因此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读者利益,不断主动创新服务方式,根据读者需要提供相应服务。由于我院读者绝大部分不能自由往来于图书馆,造成即便图书馆坐拥大量信息资源却无法传递的问题。为此,我馆举办多届读书日活动和现场采书活动,吸引读者来购书采书,了解馆内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等。读书日活动期间,我馆提供主动上门借书等活动,把图书搬到特战队楼前,方便没有时间来图书馆借书的特战队员在“家门口”就可以借到喜欢的图书。这样的活动和策划既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馆藏利用。但也有一定的缺点,特战队员因为没有时间还书,造成借书时间过长,影响了书籍的再一次流通,还有待改善。今年我馆在各个阅览室增加了多台联网检索机,读者可实现自助还书与查询检索,极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考虑读者特点,灵活应变,持之以恒,都是保障读者服务工作高质量的前提。
总之,无论在何种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都是要以读者为本,读者是一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有效的读者服务能促进学员读者综合能力,促使学员学会利用资源进行相关研究。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业务基础,丰富的馆藏资源,有效的开展各项行服务工作,积极探索读者服务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院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树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现代情报,2007(07)
[2]傅生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浅谈.攀登.2011(01)
[3]张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01)
[4]邓佩珍.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探析.图书馆论坛.2009(04)
[5]赵学英.浅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教育时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