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涛 王婷
[摘要]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日益明显的获取优势无形资源的战略动机。从无形资源的视角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实践中面临着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文化融合能力欠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并且屡屡遭遇海外政治因素的干扰,这与没有认识到无形资源的特性以及跨国转移扩散的规律有一定的关系。在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做了进一步剖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了以强化能力资源为导向,切实加强中外双方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无形资源 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4-0066-05
[基金项目] 商务部联合基金项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获取与优化升级问题研究”(2016SWBZD09)。
[作者简介] 魏涛(1970 — ),河南滑县人,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并购重组、中资银行战略引资;王婷,女,满族,河北遵化人,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起步于1984年,2008年至2009年间,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大多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目标是矿产资源类企业。2013年以来,呈现持续活跃的趋势,且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作为海外投资的目的地,获取专利技术、商标品牌以及营销网络等优势无形资源的倾向比较明显,呈现从自然资源获取型向无形资源获取型转变的典型特征。
随着当今大数据产业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论是国家的宏观层面还是企业的微观层面,都认识到了知识与科技等无形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然而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先进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核心技术匮乏、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要想尽快摆脱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低端锁定”的状态,就必须努力促使自身无形资源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走出去”并购海外先进的目标企业,通过获取国际上现有的品牌、专利与技术等优势无形资源,无疑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一个理性的选择。
二、面临的主要障碍
1. 跨国经营的经验不足。迄今为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的先进企业就以跨国并购方式大规模进行对外投资,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这五次并购浪潮中基本上扮演的是旁观者角色。与发达国家“走出去”的“先行者”相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起步较晚,跨国经营的经验还十分欠缺。在征战海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基本上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积累跨国并购的经验。
2. 国际化人才普遍匮乏。要实现对海外目标企业的有效整合并获取优势无形资源,中国企业需要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人才的储备方面普遍不足。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本的储备与优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海外并购持续活跃的趋势下,中国企业克服国际化人才的瓶颈制约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3. 海外并购屡屡遭遇政治力量的干预。西方一些政客带着“有色眼镜”来审视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化行为背后可能有某些政治方面的意图,对来自中国企业的并购往往会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致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屡屡碰壁。中国企业获取海外优势无形资源的并购动机,往往更容易触动东道国敏感的神经而引发政治力量的干预。
4.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优势无形资源具有价值创造功能已为人们所公认。但是对并购后如何对品牌、技术等无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如何把知识、技术等优势无形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跨国经营能力,如何在获取无形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等问题考虑得不够,海外并购更多地停留在对目标企业无形资源的获取层面,未能以前瞻性眼光来规划与设计无形资源的推陈出新与优化升级问题。
5. 促进中外双方企业文化融合的能力欠缺。一些企业没有意识到促进中外双方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對中外双方对接与协调过程所遇到的分歧、矛盾与冲突,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不能从双方在价值理念、管理风格以及经营作风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寻求问题根源,所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三、原因剖析
目前人们一般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划分为资源获取型、技术获取型和市场开拓型三种类型。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海外并购获取资源其实是为了保障企业所需要稀缺资源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市场开拓型海外并购则是为了向产业链的下游拓展销售渠道。无论是供应渠道还是销售渠道,都可以归属为关系资源这一无形资源构成要素的范畴,而经验、知识、技术与专利和品牌等本身就属于无形资源的范畴。因此,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基于无形资源的视角来进行剖析。
1. 不注重对海外并购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与西方先进的跨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核心技术匮乏、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向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在海外并购起步较晚、经验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往往既不注重对自身以往并购的实践认真进行回顾与总结,也不善于吸取其他“走出去”先行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2. 对无形资源的特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走出去”获取优势无形资源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无形资源发挥功能作用的适配性、存在形式的隐默性、积淀形成的长期性以及发展演化的创新性等特征,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以至于在并购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所需要的单个或某几项无形资源构成要素的获取,常常会抱有急于求成的心态,不注重提高自身对无形资源的消化、吸收与创新能力。
3. 对无形资源跨国转移扩散的规律认识欠充分。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尽快实现优势无形资源获取的一种重要方式,促进优势无形资源从海外目标企业向中国企业进行转移扩散则是这种实现方式的发展路径,而并购双方之间良好融洽的合作关系,则是顺利实现无形资源跨国转移扩散重要保障。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按照优势无形资源跨国转移扩散的规律来实施并购整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动性。
4. 促进无形资源优化升级的意识不强。无形资源需要不断优化创新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优势无形资源的获取不可能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技术以及专利等无形资源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并购时还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精尖技术等无形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创造功能将会快速减弱甚至丧失。而目前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国家的宏观层面还是企业的微观层面,对如何在获取优势无形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无形资源的优化升级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中国企业大都认识到了优势无形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和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促进作用,但是却不注重把所拥有的优势无形资源内化为组织或团队的运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没能清醒地认识到包括自主创新能力在内的能力资源才是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
5. 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等关键无形资源的重要性。在整个无形资源体系中,企业文化、企际关系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是三大关键构成要素:企业文化是其他无形资源功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对其他无形资源构成要素具有统驭性;企际关系资源是无形资源实现跨国转移扩散的枢纽,为无形资源从隐性形态转化为显性形态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人力资源既是知识技术以及能力资源等无形资源构成要素的载体,更是知识更新、技术创新等无形资源不断优化升级的推动者,因此人力资源这一构成要素可以看成是无形资源整体的内核与驱动器。然而在海外并购整合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无形资源获取与优化升级有的找不到关键的切入点,有的则仅仅把目光投向专利、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构成要素,而对无形资源转移的关键构成要素却重视不够,不能下大力气夯实无形资源功能发挥的根基,也不善于畅通无形资源跨国转移扩散的渠道,更不注重提升无形资源优化升级的驱动力。
四、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我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一直持支持与鼓励的态度;同时,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屡屡遭遇政治力量干预的情况来看,微观层面中国企业所实施的海外并购也往往会牵涉到中外国家基于各自民族利益的考量。另外,中国企业微观层面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家对“走出去”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滞后或不尽合理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有效地解决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中国企业顺利地实现无形资源的获取与优化升级,进而达到提升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的目的,需要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制订相应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优化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机制
1. 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为“走出去”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国家应根据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要求,结合无形资源的特性与跨国转移扩散的规律,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的实施从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从时间维度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合理确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在空间上对中国企业海并购的区位分布和行业布局做好规划,以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投资组合。针对中国企业目前跨国经营经验欠缺的现状,国家可首先选择地理位置与中国相近且在文化方面与中国差异不大的亚太地区作为“走出去”的目的地,使中国企业逐步适应跨文化的经营环境,了解国际通行的惯例与规则,增强跨国经营的能力,然后再引导其并购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先进企业。总之,国家应对我国出海的企业类型、所属行业、交易规模、海外目的地等事项,从国家宏观的战略高度认真进行统筹规划,以确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
2. 以融合带动创新,助推海外并购向纵深发展。基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与企际关系资源在无形资源整个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应以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心态融入国际社会,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外双方文化的交融与互相借鉴,在此基础上通过帮助东道国政府在促进就业、保护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出努力,以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的认可度,在国际上树立中国以及中国企业良好的形象,逐步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宏观层面为优势无形资源的跨国转移扩散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和国际化的走廊。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建立国际化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环境中去历练,通过与海外高端人才“零距离”接触,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升级作为驱动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微观层面:积极探索中国企业征战海外的路径
1. 以能力资源提升为导向尝试海外并购新模式。“走出去”实施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已有优势无形资源获取的层面,还应该充分认识到真正能够使企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是其将其所拥有的资源与所进行的活动联系起来的能力,这种既重视对无形资源的拥有又重视无形资源的利用,并将“所有”与“所做”结合起来的能力就是企业无形资源的一种——能力资源。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在借鉴其他企业海外并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无形资源的实际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做”适合自身能力资源提升与优化的海外并购的模式。
2. 以促进文化融合作为海外并购整合的切入点。由于无形资源具有长期积淀性和适配性的特点,中国企业在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优势无形资源的获取与优化升级的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仅仅把目光只局限于技术、专利等单个或某几项无形资源构成要素的获取与优化上,要以长远的全局性战略眼光认真谋划海外并购的动态推进路径。并购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是决定并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鉴于企业文化对其他无形资源构成要素的统驭性,因此中国企业在应以促进中外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作为对目标企业整合的切入点。同时考虑到在无形资源方面具有优势的海外目标企业的文化大都较强势的特点,中国企业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沿着“彼此独立—相互渗透—深度交融—融合创新”的文化融合发展路径,在中外双方企业文化的交融、碰撞与冲突中促进中外双方企业文化的演进、发展与创新,以优秀企业文化的打造为中国企业无形资源的获取与优化升级培植良好的土壤。
3. 加强中外双方互动,促进无形资源跨国转移扩散。促进优势无形资源跨国转移扩散是中国企业实现无形资源获取与优化升级的前提,而要实现优势无形资源的跨国转移扩散,则要依赖于中国企业吸收能力与海外目标企业对无形资源的转移能力。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留住目标企业核心人才保持其对无形资源转移能力的同时,加强中外双方的互动交流来提升中国企业对无形资源的吸收能力。应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外双方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加强双方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优势无形资源顺利实现跨国转移扩散提供一个顺畅的通道,以更好地促进那些隐默性与适配性较高、价值创造功能较强的优势无形资源,在中外双方员工之间从隐性形态到显性形态的转化。
4. 努力加强海外公关工作。“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征战海外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通过本土化的方式与东道国构建融洽的政企关系,为优势无形资源的跨国转移扩散赢得宽松的政治与法律环境,积极主动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同时,应建立与东道国行业协会及商会等机构的沟通联络机制。行业协会与商会等机构对本专业领域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的最新发展趋势比较了解,同时在本行业内具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加强与这些机构的沟通与联络,通过在海外企际关系资源的拓宽,更好地实现无形资源的跨国转移扩散与优化升级。
五、结 语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获取无形资源的动机已引起了学术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在征战海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屡屡遭遇障碍与挫折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所面临的经验不足、人才匮乏、屡遭政治干预、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文化整合能力欠缺等問题,基于无形资源的视角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剖析,同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对策。本文根据无形资源的特性与跨国转移扩散的规律,结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践,着眼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以及企际关系资源所提出的加强中外双方宏观与微观层面互动的建议,对国家和中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无疑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皓.跨国并购与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李自杰,李毅,曹保林.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数据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4):152-157.
[3]张金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新特征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9):61-67.
[4]柴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8):146-149.
[5]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何志毅,柯银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大案例[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7]刘志彪,姜付秀.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03(2):71-77.
[8]魏涛.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获取及对策研究——基于联想集团并购IBMPC业务与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的案例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6):152-159.
[9][美] 迈克尔 . 波特著、陈丽芳译.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an obvious strategic motive of gaining advantage intangible resources increasingly in the process of overseas 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Chinese enterprise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experience,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poor cultural integration ability and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and often encounter the interference of overseas political factors. The reason that these problems produce is related with the fact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not recognized the intangible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transnational transfer.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partie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Keywords: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tangible Resources; Interactive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17-07-06 责任编辑:垠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