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使课堂有序探究让学习精彩
——“气体的压强”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7-08-23 13:32阮早晨
初中生世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大气压测力计易拉罐

■阮早晨

引导使课堂有序探究让学习精彩
——“气体的压强”教学实录与反思

■阮早晨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气体压强的存在容易被学生忽视,且较为抽象,因此本节课可指导学生利用身边随手易得的物品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让他们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享受创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领略大气压的神奇。

一、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用品:矿泉水瓶、易拉罐、酒精灯、火柴、试管夹、橡皮泥、锥形瓶、鸡蛋、马德堡半球。学生实验用品:玻璃杯、硬纸片、刻度尺、注射器、试管、弹簧测力计、吸盘、水槽、水。(对学生分组,4人1组,共12组。)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播放湖南卫视“大求真”节目视频:火车头能拉开直径为37厘米的马德堡半球吗?

2.新课学习。

活动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师:请同学们观看“魔瓶实验”:将饮料瓶(瓶底有许多小针孔)中注满水,打开瓶盖,水从瓶底流出,盖上盖子,水又不流了。同样一瓶水,为什么盖上盖子后,瓶中的水就不向下流呢?(学生思考,教室里一片寂静。)

师:对于“魔瓶”里的秘密,相信大家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一定会解开。再请同学们观察“压罐实验”:将易拉罐注入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1),待易拉罐开口处出现白雾时,迅速地将易拉罐取下,用橡皮泥和硬币堵塞罐口,让易拉罐冷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图1

不一会儿,听到“噼啪、噼啪”的声音,易拉罐被压瘪了。

师:是什么力量压瘪它的?

生(众):大气压!

师:是的,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有些物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确实存在。

师:下面我们继续领略大气压的神奇。请同学们观看“瓶吞鸡蛋”视频(如图2、图3):一个被剥掉壳的熟鸡蛋被稳稳地放在玻璃瓶口,这么小的瓶口能把鸡蛋“吞”下吗?

图2

图3

视频中的教师拿起一小团酒精棉,在酒精灯上点燃后扔进玻璃瓶,再把鸡蛋放在瓶口。一股无形的力量把鸡蛋缓缓压入瓶中直至被玻璃瓶“吞没”。

师:有哪位同学想上来试试?

坐在前排的一个学生上台了,但在他的实验过程中鸡蛋进入瓶中的速度很慢。

师:谁能解释实验中鸡蛋为何被压得较慢?

生1:瓶内外的气压差不够大。

师:上两个实验中大气压是怎样把罐“压”瘪、把鸡蛋“吞”进瓶的呢?

生2:两个实验通过加热的方式使瓶内气压减小,瓶外的大气压把罐“压”瘪、把鸡蛋“吞”入瓶内。(学生对精彩的发言鼓掌。)

师:是不是仅有通过加热的方式才能使瓶内气压减小?(教室里一片寂静。)

师:再请同学们回忆饮料是怎样被吸进嘴里的?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试试?

我拿出一个装有饮料的、插有吸管的锥形瓶。后排有一个女生欣然上台。

生3:我对吸管先吸气,使管内气压变小,管外大气压不变,吸管内外存在气压差,饮料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下就被“吸”进吸管了。

我又将一个插有吸管的软塞塞在装有饮料的锥形瓶瓶口,让这位女生再试着吸饮料,女生使劲吸了好几次,没把饮料吸上来。

生3:塞子塞住了瓶口,饮料上方没有大气压,饮料吸不上来了。

生4:大气压真神奇!

师: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吗?怎样证明?

生5:刚才“压罐实验”中易拉罐四面都被“压”瘪了,能证明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看来大家对刚才大气压的实验很感兴趣,你能例举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吗?

活动2:例举大气压的应用(学生举例)。

生(七嘴八舌):医院护士用注射器吸药液、用钢笔吸墨水、挂重物的吸盘……

随后,我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拔火罐、抽气机、吸尘器、储物袋的图片,让学生例说。

师:通过刚才的几个实验,看来同学们对大气压的神奇有所感知了,大家能不能发挥聪明才智,利用老师给的实验器材,小组合作设计与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并上台展示交流?

活动3:探究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实验)。

器材:毛玻璃片(一面光滑)、玻璃杯、硬纸片、刻度尺、2.5mL注射器、试管、0~10N弹簧测力计、面积为12cm2~14cm2的吸盘(2个)、水槽(2个)、水。

师:各小组合作探究后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4人1组,共12组,教师巡视,5分钟后学生展示。)

生6:我们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做了对比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再用手按住并倒放过来,放手后,纸片掉下来了。(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放过来,放手后,纸片没有掉下来。

师:你们做了对比实验,想说明什么?

生6:纸片托空杯时,硬纸片上下表面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作用力相互抵消。硬纸片因受重力作用而落下。玻璃杯装满水时,排出了空气,硬纸片在下方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没有掉下,这样对比较好地说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师:其他组也是这样做的吗?有没有现象不同的?

生7:我们组纸片在水中时间长了,有些湿软了,杯子里的水也没满,将纸片按住杯口倒放后,纸片下落了。仔细研究后得知:杯口漏“气”了。要想实验成功,水要装满,纸要平整,杯中不能有过大的气压。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实验吗?

生8:我把试管装满水浸入水中口朝下,抓住管底向上提,管口离开水面前管内露出水面部分的水是满的,水没有流出来。

生9:没想到呢,我们也试试。

师:是谁托住水柱的?

生8:是水面上的大气压把水托住的。

师:不错,很好的一个实验,大家把掌声送给她!还有不同的实验吗?

生10:我们用吸盘做了两组对比实验。(1)把吸盘用力按在玻璃片粗糙的一面,吸盘能很轻松地被拉下,而把吸盘用力按在玻璃片光滑的一面,把吸盘拉下很费劲。(2)将两个吸盘轻轻合拢,很容易就能拉开,再将两个吸盘用力压在一起,就很难把吸盘拉开。

师:了不得,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不仅知道了大气压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更知道怎样利用好大气压了。这儿有两个直径为10cm的橡胶吸盘,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来拉开它们?

几乎所有小组都举手了,有两个女生快速走上来,大家都站起来观看,只见两个女生从左右两边拉吸盘上的挂钩,势均力敌,几十秒后,左边挂钩从吸盘上拉出来了,但吸盘没有被拉开,两个女生不断喘气,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师:这么厉害,挂钩都拉出来了,两个吸盘居然还“压”在一起!这个实验和历史上哪个实验很相似?

生(众):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好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湖南卫视“大求真”节目,一起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

活动4:感知大气压的“巨大”(观看视频)。

教室里一片寂静,所有学生都在认真观看视频,8匹马把半球拖来拖去,根本没能把它们拉开。

生11:大气压真大,难怪大气压叫“大”气压呢!

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大家能用我们刚才的实验器材想办法测量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吧。

活动5: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学生实验)。

学生开始搬弄器材,拿出了吸盘、玻璃片、弹簧测力计,把吸盘按在玻璃片上,用弹簧测力计拉。

生12:老师,能不能换一个弹簧测力计?

师:怎么啦?坏了吗?

生12: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不够测!

师:我已经给你们找了较大量程(0~10N)的弹簧测力计了,手边没有其他测力计了,动动脑筋,能换用其他的器材进行测量吗?

生13:老师,我们想到了,根据P=F/S可知F=PS,把受力面积大的吸盘换成受力面积小的针筒,估计弹簧测力计就不超量程了。

师:请同学们为他绝妙的想法点赞,那实验思路是怎样的呢?

生13:根据P=F/S,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活塞的横截面积S,就可以了。

师:怎样测出F、S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第86页,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为何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2)怎样拉动注射器筒?(3)什么时候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什么知识说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近似大气对活塞的压力?(4)如何求得活塞的横截面积S?注意什么?(5)尝试推导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

生14:(1)排尽空气、防止漏气。(2)水平慢慢拉动。(3)开始滑动、二力平衡。(4)横截面积S=V/l,l是指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的长度。(5)表达式P=Fl/V。

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开始进行实验测量。

生15:老师,你给的注射器没有橡皮帽!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对注射器进行了怎样的处理,要橡皮帽吗?

生15:我想到了,你把注射器的针头部分割掉了,不需要橡皮帽了,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就可以了,这样就保证注射器里完全排尽了气体,老师高招!

师:可以测量了吧?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并计算出大气压强。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注射器容积V(mL)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cm)活塞横截面积S(m2)大气压P(Pa)

每组代表各汇报了所测的值。

师:我们各组都是估测大气压的值,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测定的大气压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1.0×105Pa,通常称为标准大气压。(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

师:也有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可以测量出教室内大气压的值。

我拿出气压计,让学生读出大气压的值为1.02×105Pa。

师:我们刚才各组测出的大气压的值与实际值有些偏差,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16:测量结果偏大,可能是活塞与注射器筒间有摩擦。

生17:测量结果偏小,可能是筒内空气没有完全排尽,气密性不好(漏气)。

3.盘点揭秘。

师:课前的“魔瓶实验”,哪位同学能揭开其中奥秘?

生18:太简单了,打开瓶盖,瓶底往下流水,是因为瓶底有许多小的针孔,上下水面都有大气压且相互抵消,水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把盖子盖上,瓶底水面下方的大气压把水托住,水就不流了。(全班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学得不错,想知道火车头能拉开直径37厘米的马德堡半球吗?

生(众):当然!

我继续播放湖南卫视“大求真”节目视频,和同学们一起见证在科技的力量下,马德堡半球被拉开,本课的学习在震撼中结束。

3.课后作业。

以“无形的大力士”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三、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希望表现自己。本课通过小组实验、学生演示、讲解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将湖南卫视“大求真”节目视频(马德堡半球实验)贯穿始终,扣人心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2.教学注重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相结合。

本课涉及的实验类型很多,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辅助实验等,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手段,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做”中学。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有物理,物理能服务于生活。

3.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相结合。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明晰知识形成的过程,把握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如对吸盘受力分析时,二力平衡思想的应用,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对大气压强的精确测量,探讨并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分析;探究大气压应用及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时,多次采用对比的思想,如对两侧光滑程度不同的玻璃片的选择、对吸盘和注射器的选择,让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

4.实验设计注重连贯性与开放性。

提供的实验器材,既可以让学生做体验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又为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做了准备,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验设计的开放性,更是本节课的亮点。同组器材可设计多个实验,同一实验又可设计多种方案,把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在学中探究,开放的实验设计,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获取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教学演绎更多的精彩!

(作者为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大气压测力计易拉罐
“大气压强”知识巩固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大气压强知多少
可怕的大气压
捣蛋吧,大气压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