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
——安徽天禾农业科技集团“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调查

2017-08-23 11:18汤小波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程农资农户

文/汤小波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
——安徽天禾农业科技集团“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调查

文/汤小波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又一次对谁来种地问题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担忧,明确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

从2013年开始,安徽省天禾农业科技集团公司开展“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探索实践,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以“小而全”“小而散”为主要特征的农户家庭经营,加剧了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农业生产副业化、农业经营粗放化的问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难以推行。同时,随着信息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加剧了农户家庭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主体不对称的问题,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提供的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农产品售卖等价格,被推向了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的边缘。“打工难致富,种地填饱肚”是当前大部分农户的真实写照,农民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的问题日益加剧,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主要是培育各类合作组织,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多种形式,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机械化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等社会化服务。但这种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小、管理不规范,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和设备落后,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比较薄弱, 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服务总供给不足、服务内容和需求脱节等问题。特别是由于服务组织自身也存在与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之农产品价格一直很低,对利润回报和可持续发展不利。

为此,农村深度改革发展的大势,迫切需要构建一个“覆盖全程、形式多样、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全程服务体系,来取代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缺失的重大问题。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使“互联网+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天禾农业科技集团“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应运而生。

架构科学的智慧系统

“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素聚平台。不会种地、不愿种地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高、缺服务、赚钱少,主要还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一边是农户及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组织、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等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供给,一边是农资生产供应商的产品积压滞销、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的服务技术和设备找不到活干。“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把农业经营主体的各种需求、服务主体的各种服务、生产资料的供应等信息资源聚集于平台。这样,供需双方就能通过平台有效对接,生产要素就能在平台上聚集、优化、结合,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又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增加了农民和各参与主体的收益。目前,平台已聚集了300多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服务主体、500余家农资生产供应商。

二是网络通万家。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网络系统,把农业服务主体的服务供给及农资的供应等信息及时发布。另一方面,通过两条渠道,把需求与供给双方在网上有效连接,把千家万户的需求与农业服务主体和农资供应商的供给有效链接贯通。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农户,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登录“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平台,选取定制服务内容;二是在不具备网上登录平台的条件时,农户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就近到示范区的农事服务中心或村级为民服务代理点现场选择定制服务内容。平台及时梳理汇总需求信息,通过指挥调度中心迅速反馈或指派给供应方,并快速将服务内容送到田间地头。2016年,3000多家农户、60多个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平台定制服务内容,全年平台服务面积达20万亩。

三是服务重实效。通过调查、搜集、整理,把服务内容和方式在平台上发布,农户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根据自己需要,任意选取服务内容和方式。在服务内容上,划分为产前、产中 、产后3个环节,制成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指导、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农产品收储、金融保险6大模块,细化为若干个明细服务项目;在服务方式上,有“保底产量+超收分成”的全托管、某一环节或某一模块的套餐、某一项或几项服务项目的订单等模式。同时,对机械播种、插秧、收割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制定操作规程、服务质量标准,在农机设备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实施作业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达标问题,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农户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权益。

四是内容全覆盖。主要体现为“三全”:全过程服务,为产前的农资集中采购、送货上门,产中的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指导、病虫害防治,产后的烘干、收储、销售等,提供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服务。全方位服务,在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农户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及市场信息咨询、种植方案订制、农业保险办理、融资贷款担保、农产品订单种植与销售、农产品与其他商品的物化交易等,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全方位的服务。全时段服务,通过远程专家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专家与基地农户实时互联,及时指导;采取热线、短信彩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24小时服务,确保农户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能及时有效地得到供给。

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

“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服务、农资生产供应、粮食产业化、服务平台运行等多方主体,他们之所以能有效组合,靠的是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促进农业生产主体节本增效。通过“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提供良种良法等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服务,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平台集中采购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种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减少农资投入量,促进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据“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平台监测,2016年每亩水稻节本增效160~180元。

二是提升农业服务主体效率效益。一方面,通过平台为农技、植保等农业服务主体集中采购质优价廉的种子、化肥、农药、油料等,减少服务支出,就近连片安排服务,减少农机非作业里程,降低服务成本;另一方面,农业服务主体通过平台能够获得充足的服务订单,减少农机设备空闲时间,提高技术人员劳动率、农机设备利用率。同时,平台还为农机进行改组装,实现一机多用,提高单机使用效率,增加服务量和服务收入。一增一减使农业服务主体净收益增加20%以上。

三是扩大农资供应主体利润空间。“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平台,打通了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生产供应主体与农业生产主体、农业服务主体面对面直接销售的通道,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节约了广告宣传、仓储物流、市场营销、资金占用等营销成本。同时,平台的品牌效应,还为农资供应主体稳定持续扩大市场、增加销量提供了发展空间。销售收入的持续增加、营销成本的大幅减少,使农资供应主体的利润空间不断增大。

四是拓展平台服务主体收入渠道。“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平台服务主体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集中采购农资的购销差价,以及农资生产供应主体的返利;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提供服务需求信息,收取服务费;三是在开展农业保险、金融服务,以及拓展农产品与其他商品的物化交易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收益。

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内在的强力支撑,是保持这项创新活动生机勃勃的不竭之源。

利国利民的积极探索

“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是对社会化服务领域的拓展、形式的创新、功能的提升和体系的完善,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平台聚集优化要素组合、打通供需双方通道、联结各参与主体利益,推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立,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有利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贯彻发展新理念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通过全托、套餐、订单等形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通过要素优化组合、利益联结等途径,降低农资买价,提高农产品卖价,保障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农民土地收益由亩均500元左右上升到1300元左右。同时,积极开展金融保险、信息政策咨询、农产品电商及物化交易等服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农业流动,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二是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前,由于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民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粮收入减少、积极性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通过农资集中采购、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粮食品质,种粮收益稳步提升,农民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通过要素的优化组合、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适度化、种子优质化、耕种标准化、技术先进化,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产品安全性,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三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四化同步”发展进程的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绕不开亿万农户分散经营的现实,以“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来引导带领分散农户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取向。同时,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农民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对服务范围与质量也有更新的要求。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兼业化、副业化普遍存在,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通过植入现代信息网络化,优化要素配置,链接各方利益,引领组织农户、粮食产业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主体、农资供应主体等,共同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有效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升推广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机械化作业难推进;农技农机不足,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难以统一组织;各种要素及主体还未充分聚集平台,等等。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政策支持。出台行业管理、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配套政策制度,为“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迅速推广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同时,要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类主体向“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聚集。二是加强平台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有能力的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平台,支持参与平台的服务主体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功能。三是引导农民参与。拓宽农民参与渠道,针对当前留守农民的实际情况,把乡(镇)、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点)作为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农产资料、生产服务供给信息,登记整理农户生产服务需求,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四是加大推广力度。在加大“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工作的指导完善和提升的基础上,采取召开现场会、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做法、成效逐步推开。

(作者单位:安徽省粮食局)

猜你喜欢
全程农资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