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珠+陈伟玲
摘要: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当前企业废水总量监测方法和程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监测;监测方法
从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政策来看,已经由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发展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这就对不同级别的环境管理部门的技术环境监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纯瞬时浓度监测”的理念已经不适应现有时代的发展,需要通过“质”与“量”两者结合的理念来促进“总量控制监测”技术的运用,通过不断的研究来符合环境管理策略转变的需求,是环境监测中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现有的监测工作方面的实践为基础,对企业废水总量监测过程进行研究。
1当前企业废水总量监测方法
我国现有的企业废水总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连续自动在线监测;等比例采样器采样、实验室分析等等。从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状态、三级环境监测站的技术能力以及三级环境监测站的设备能力的现有情况来看,对总量控制的检测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发挥现有设备、技术以及工作人员优势的基础上,确定科学的检测方案,进而在合理计量采样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分析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促使总量控制检测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给予环境污染物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2企业废水总量监测程序
我国的检测人员,由于受原有的工作方式的影响已经形成了适合“浓度”监测的工作模式,而对于核心在于“量”的总量控制检测的适应还需要一个过程。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确定合理的总量检测程序是目前工业企业废水检测需要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2.1工业企业排污资料搜集
工业企业废水总量监测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做好企业排污资料的搜集,这些资料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生产产品类型、废水排放量以及污水处理流程等等。除此以外,还应搜集工业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环保设施运行以及企业历年废水监测结果等方面的资料。
2.2现场勘察
在搜集了工业企业排污资料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现场勘查。现场勘查的工作包括对工业企业现有的生产情况进行确定,确定企业的生产状况、环保设施使用现状以及废水排放等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在工业企业中具体的监测采样点位,确定废水排放口。要求企业应设置采样口标志。
2.3制定总量监测方案
在监测程序中第三步便是总量监测方案的制定。
首先要做的便是确定监测因子与测定废水排放规律两个方面的内容。监测人员以企业在自身的生产中所采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排废水规律、废水排放行业标准中确定的控制因子以及我国环境管理部门所确认必须追加的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确定监测因子。监测人员以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与生产废水排放为基础对废水排放实施加密流量、浓度测定,在测定的基础上绘出废水排放量与废水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图,监测人员还应结合时间情况验证所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合理性。
其次,实施的具体程序为:在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做测试,对于废水排放有规律性的,每个生产周期内2h测量1次流量并采集1次水样,每个周期至少测定2~4次;对没有规律性的,每个周期内0.5 h测定1次流量并采集水样;每个排放口最少进行3个周期的随机测量。对于采集到的水样,以监测人员确定的监测因子为基础做污染物的浓度分析。对于有污水流量计的企业的排污口流量的测定以该流量计的记录结果为计量结果,反之,则可以通过三角堰的安装或者通过漂球法等进行测定。
第三,对采样的频次进行确定是以企业的废水排放量与浓度变化图为依据的。对存在排污处理设施且废水排放具有规律性的,在企业的每个生产周期可进行瞬时采样1~2次;反之的企业则是每个生产周期优化采样频次4~6次。至少应采集3个周期的样品。
第四,以拟定的监测因子为基础来进行采样容器的确定,对所确定的容器应以质量控制要求为基础进行清洗。如有机物样品通常应确定使用玻璃容器。
第五,对于采集的样品,应尽快在做好保存工作的基础上运输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对于暂时不能确定的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保存。
第六,对监测样本进行总量控制监测的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或者省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所认定的方法。
第七,以计量认证所确定的程序对数据处理监测分析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校验,通过该校验来确保监测结果符合真实性、公正性以及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以浓度和流量测定结果为基础确定出废水污染物的企业排放总量。
第八,需要做经常性的验证。这是因为该验证是以计量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为基础,这就确定所确定出的工业企业在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监测人员可以对工业企业在监测期间一段时间内的排放量通过水量平衡法的应用来对排水量进行核算,对核算出的结果和监测水量比较的方式进行验证,还可以通过物料衡算的方法所得出的数值和监测结果得出的数值比较分析的方式来进行验证。对在验证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监测数据应做出合理的处理。对于废水排放规律出现变化的企业,应重新确定采样频次与监测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产变化和环保设施运行存在问题的,应恢复正常后才可以重新进行监测。
3案例分析
本文以我市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工业污染源废水达标排放验收监测为例,对该总量控制监测技术路线作验证。
3.1收集资料,调查企业污染源
通过调查,某工业企业是以煤炭作为主要原料的大型综合化工企业。年产尿素10.8万吨、浓硝酸9.7万吨、精甲醇3.2万吨,还有甲醛、甲胺、DMF、焦油、焦炭等产品,年耗用燃料烟煤22.5万吨、工业原料炼焦煤36.7万吨、电45232万度,近五年来共投入2300万元进行污染治理,其中有75%以上资金用于废水治理,现已建成生化脱酚和甲醇残液处理装置、造气污水处理装置等40余套环保装置。该企业通过废水治理、焦化废水清污分流以及总氨和氨加工系统点源治理的结合,目前已经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该企业年排工业废水2030万吨,主要污染物CODCr和氨氮年排放量分别为1120吨和650吨。
3.2历年废水监测结果
市环境监测站历年对该企业工业废水总排污口监测结果(见表1)。
该企业工业废水、CODCr和氨氮年均排放量分别为2210万t、1403t和833 t。
3.3工业污染源废水达标排放监测结果
以上文所确定的污染物总量检测要求与国家工业污染源废水达标排放监测技术规范为基础在48 h内,该企业各生产装置运行正常,生产负荷达9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监测频次每3h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可知该企业年排工业废水2123万t,主要污染物CODCr834 t、氨氮275t。
3.4数据比较
从企业环境统计报表、历年监测资料以及达标排放监测结果的污染源调查结果统计来看。表2可以得出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所得的数值结果和该企业的工业废水的流量最为接近,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和设施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我国的监测部门应结合现有的工业企业废水总量监测技术与自身的条件,通过所确定的合理的监测程序来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从监测部门在企业废水总量监测过程工作本身来说,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还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决定了监测部门应从自身的工作出发,不断优化企业废水总量检测过程。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3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2]齊文启,汪志国,孙宗光.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技术路线及要求[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