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提倡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是承继课改精神,落实课改精神。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言素养,语言素养包括语言知识与积累、语言能力、语言修养,这些都需要学生经过体验和实践才得以养成,并不断提升。自主探索的经历,一定能让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与积累更扎实;亲身实践的经历,一定能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更有效;用心感悟的经历,一定能让学生的文化修养得到更潜移默化的滋养。因此,让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积极关注学习经历,追求语文教学的长期效益。
关注学生学习经历,语言是载体。课堂上要组成问题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阅读,也就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沉浸文本的时间,教师的讲授语言要精炼,是点拨而不是灌输。只有让学生结合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才能够引发他们真实的感受,达到有感而发,一语中的。
下面我想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册《宽容》这篇课文加以分析和说明。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利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特点,寻找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充分开拓课文资源,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说写练习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宽容》这篇课文记叙了“我”生病住院打点滴时,一位年轻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准确扎针,妻子有些恼怒,而“我”却温和地鼓励并指导护士,使她能成功扎针。揭示了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给人们带来力量的道理。
整篇文章多为人物间的对话,它围绕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神态、动作来反映人物当时的心理和个性。这样的表达方式为学生的独立写作提供了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语言描写要能与人物的个性紧密相连,并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传神刻画。
文章教学中要關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教会学生创造性复述,充分发挥想象,改变复述的人称,以“护士”的口吻,创造性复述课文,提升语言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阅读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学生阅读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概括、表达、理解和感悟等方面。
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谈对“宽容”的理解。根据要求,划找重点词语,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会有点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训练,创设各种表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深刻理解句子的涵义,读懂句子背后的深意,为最后以“护士”的口吻创造性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目标之一:在阅读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字词,积累描写人物说话时神态、动作的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一针见血”、“轻盈”等词语的意思。
目标之二:在理解人物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之三:读课文,理解“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的含义。
目标之四:能以小护士的口吻,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一堂语文课应该能将阅读与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将阅读训练与表达训练合理展开,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以小护士的口吻,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的内容。按照这个要求,我创设的表达情境之一,便是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既然要创造性地复述课文,那么就得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借助文本的空白点,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由于要以小护士的口吻来复述课文,就得抓住小护士神态、动作、语言中的空白处,结合文本想象,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又在阅读课文1~18节中,创设了小护士两次心理的想象说话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宽容”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创造性复述提供了扶手,降低了学生复述的难度。再加上运用有效板书的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创造性复述。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经历。教师应先通过文本细读深究,深入理解课文。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接着,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实现教学目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能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获得,不说不念不读不写而要达到会说会写之目的,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又决定了一成不变,单调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其有效学习。因此,教学环节必须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必要的指导之后,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讲多练多思考,增加语言学习的经历。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之逾越之。只有精细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过程。
语言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不断提升。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习得的过程上,才能保证学生真正掌握各种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语言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