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2017-08-22 16:15周天风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话剧戏剧艺术

周天风

摘要:中国话剧已经具有逾百年的历史,话剧来是西方的戏剧品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日渐衰亡,西方列强以武力攻破大清国门之后,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被不断地吸收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变。在长期的历史展中,中国话剧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有些剧作作为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化丈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力图通过剧历史的研究,从中发现中国话剧现代化、族化的发展趋势和文化逻辑。

关键词:话剧;发展研究

十九世纪末,中国话剧诞生。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已经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形式。中国话剧的诞生与成长,有着具体的历史条件,它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在为时不过百年间,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也极为罕见。记录下中国话剧发展的史实,无疑是十分需要和有意义的。

一、话剧的繁荣与转折

早期的话剧事业发展,主要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支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将各地区的文工团与戏剧团体进行重改和建造,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发展政策和制度思想,来加快话剧的发展与建设。在这一时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起到了带头作用。

1913年上海新剧界的“甲寅中兴”是极具轰动效应的艺术文化现象,演出频繁盛极一时,出现了诸如“宫廷戏”,“滑稽戏”等多门类的剧目。剧作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有正反两方面的表现。它一方面多角度思考现实生活,注重刻画人情世态,反映家庭革命问题,妇女解放问题,控诉封建制度残害人性,并用了机智活泼的语言表达,但为了迎合某些低级趣味,《恶家庭》,《火烷衫》等剧过多地将罪恶行径和淫秽情节进行自然主义描写,影响了整个剧作的审美,有向封建文化靠拢的倾向。

作为一个新兴的戏剧形式,文明戏本身是不够完善,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它吸取了更多的养分与精华,顺利地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生成了全新的剧本创作的正式排演的新式话剧。而这一过程,就是在1914年至1919年。1914年11月,南开新剧团在张伯苓的支持下正式成立,剧团有明确的宗旨:为教育而演出。

二、中外名剧的演出与舞台艺术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剧场艺术初创的阶段,许多剧院演出外国的优秀剧作和古典名剧,演出我国“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对于戏剧创作的借鉴,对于舞台艺术的提高,都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话剧剧场艺术的建设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则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因为,党和政府确定了“专业化”发展戏剧的政策,话剧队伍的大会师,演剧物质条件的改善,就从主、客观上促进了舞台艺术的发展。中国话剧演出的整体性创造,在许多剧院里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百年话剧事业、话剧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还可以看到一条总体规律:真正地、全面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就促进繁荣:否则,就遭受挫折。这是历史的宝贵经验。

三、话剧发展的思考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是毋庸置疑的,100多年来,中国人用话剧书写、表现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剧作家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和经验摸索,已经将这种外来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转化为民族文化艺术之林中勃然而兴、无法替代的优秀品种。这一点必须明确,否则,在文化价值判断上,我们会因为可笑地将其视为“他者”,而在接受心理上人为地制造排异反应。中国剧作家尽管在话剧初始时期所面对的是一种西方的艺术形式,但是,当他们作为戏剧文化的接受主体时,必然透过自我的观察、理解和认识,去把握这种艺术形式。

中国话剧的发展一定要以中国的传统元素为根基,将传统文化融入话剧当中才是话剧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这一方面是传承着中华文化,另一方面是创新和完善话剧的发展,可以说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必然是群众关注的,话剧作品也是同样,一定不能脱离群众,将民间的、传统的文化元素作为话剧创作的源泉,是话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不在于它多大程度地融人了传统戏曲的外在表现手法,尽管这是话剧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即从骨子里流露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也可以说,中国的戏剧家,以民族的艺术精神、诗学内涵以及它特有的艺术方法和手段,沟通了同西方戏剧,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乃至现代主义戏剧的审美精神。从人物塑造、情境设置、戏剧冲突,直到戏剧语言,都实现了民族独创性的转化。

总而言之,话剧百年的发展历史验证了,任何艺术形式的存在都是把民族的文化、传统的艺术融入到作品中,才能收到群众的喜爱和支持,才能促进话剧演员的工作热情、话剧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不断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的是更好了解和掌握加快话剧发展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邹红.当代话剧观众构成及对话剧发展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3(6):111112.

[2]胡星亮.融匯贯通:话剧与戏曲的艺术整合——论新时期中国话剧的发展趋势[J].戏剧艺术,1999(4):4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话剧戏剧艺术
话剧《坦先生》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话剧《二月》海报
纸的艺术
戏剧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