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17-08-22 15:49黄泽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研究

黄泽生

【摘 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的教材也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学生主动学、自主学的意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为此,我们学校品德科教研组从开展品德课例进行反思与研究:认为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我们都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研究,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善评价机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关键词】品德课案例;研究;学生学习主动权

一、案例情景描述

看着她急成那样,原本期望着她今天能在这堂公开课的问题回答得很园满,哪知道会这样,我一下子也慌了,马上让她坐下。

这是往年我一堂品德公开课时的一幕,这课是《我心中的老师》,之前我做了一系列的铺垫,学生们深切地感受着老师们的辛苦,真挚地体会老师多少地爱他们。当背景音乐响起,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内心对老师的感激以及热爱。我知道,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出彩环节,眼看着学生们纷纷举手,一切正如我预想的一样,这堂课是多么的顺利与圆满。一个个同学的发言精彩感动,我见她情绪饱满,想必一定有精彩之言,就让她谈谈。哪知她一站起来就急了起来,这可是我意料之外的,怎么办呢?我担心课堂的进程,可是不让她说,肯定是不好。于是我采取了很多老师经常采取的办法。于是我说:“她一定有好多好多的感触,太急了,一下子难以表达,你请坐吧!”,又继续上课。

二、教研组评课

在评课时,教研组提出的其中一个缺憾,就是我放弃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我为什么不抓住这个孩子的心急,继续询问她:为什么急?也许她就会深情地讲述她与老师之间的故事,也许她的深情就能感动所有的同学,这样不正是这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可现在我却为了让这堂课能朝着自己预设的环节完成,而抹杀了孩子想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即使这堂课表面看似环环相扣,可也是一堂失败的课。

鉴于此,我们学校品德科教研组进行具体的研究:觉得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我们都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研究的具体策略

叶老指出,德育教育总的原则必须贯穿一个“导”字,教师“相机诱导,必会使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知源广开,纯然之功彌深”。这就需要教师自然而然地站在学生一边,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一味地顺着自己的思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一)课前,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的教材也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学生主动学、自主学的意图,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再迷信教参,把完成课本内容作为唯一的任务。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从过去重“教”的意识转到现在重“学”的意识上来,把学生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根本点,支撑点和归索,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生成性的发展,从而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因人而异,让学生自定目标

由于每位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决定了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切勿在目标上、内容上整齐划一。而要因人而异,分层施教。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能得到发展。

2.预留空间,让学生填补空白

以往的教案设计,教师大多是凭自己的经验和头脑中的设想来完成的,然后就领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即使里面有一些学生的自主活动,也是事先设计好的,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的。而走进新课标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课程的重头戏,主旋律。而从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动态生成,有着我们无法预料的情况出现。如果课前预定越多,那么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窄。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用充分的思考、质疑等自主性活动去填补,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二)课中,让课堂生成也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学生是怎么了,一二年级时回答问题还算积极,怎么年级越高越“懒”了。的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真的是年龄越大变得越懒了吗?不是的,据我调查了解,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怕答错,被老师和同学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考虑问题也日渐成熟。因此,他们不愿轻易“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老师总是偏爱那些回答正确的同学,而冷落那些答案错误或有偏差的学生。因为学生的一个意外问题会打断教师原本流畅的教学顺序,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是公开课,有可能还会使教师因某个学生的突发性问题而感到尴尬。

新课程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所以我们也应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来我教得怎样,教案展示得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转到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样,他们需要什么,从而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要勇敢地面对课堂突发问题,让课堂生成也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1.创设民主氛围,让课堂成为“出错”的地方

我们的课堂时常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课堂上师生对垒,气氛压抑紧张,教学活动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受到压抑,学生的质疑求异受到限制。新课标的出台为解决这种问题提供了方向。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不再畏惧教师那严肃,冷峻的目光,不再担心那冷淡、讥讽的批评。这正印证了有位教育家所说的话:要把课堂作为学生“出错”的地方。

(1)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在课外每个学生都很活跃,互相交流、谈天。由此可见,他们也有交流的欲望。所以,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多进行些对话、互动,即使完不成预期的任务也无妨,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课堂内容变单调为丰富了,变枯燥为愉悦了,学生也能在参与过程中有发现、有思考、有想象。

(2)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教师不是权威,教材不是标准,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即使错了,偏了,也要赞扬其勇敢。如果是有价值的问题,更应给予肯定,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进行探讨,研究。

2.注重课堂生成,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程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当我们在调查和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回答。我希望:①给我更多的学习空间;②让我说我想说的话;③给我表现、展示才能的机会;④让我在玩中学习;⑤愿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和我相处,交谈!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多变的课堂情境中,会有许多料想不到的情景出现。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

(1)即时剪裁: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有着不可预设的偶然性和可能性出现,学生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处理,即时剪裁原来预设的环节,把新生成的资源作为一种教育内容。当然这种资源可能是反面的,要教师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品德的内化。

(2)灵活变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顺序,不必生搬硬套地按原计划进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课后,把评价的主权交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建议评价要多元化,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也可以相互评价,这样更能体现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学生参与了自我评價,不仅可以提高评价者的主体地位,也能使评价者在参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这种主体参与的评价,可以是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思品课中的要求的思想道德进行评价。

(1)学生自评,学会赏识自己。某些作业和行为习惯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评,写上等级再交给老师,然后老师再写上相应的评语,发给学生后,学生再一次进行评价。

(2)同学互评,学习他人优点。同学之间的了解其实是很深入的,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在一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也是比较客观点。当然在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更应该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利于互相学习。

四、实施效果

(一)通过研究,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融洽师生关系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前提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积极的轻松的“生态环境”,让师生能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民主对话,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充分认识到“亲和力”的重要性,他们不再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研究者,缩短了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在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二)通过研究,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在课堂中,教师逐步改变了以往沿着教案走的方法,不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而是开始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思维和活动不再被束缚,他们成了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中心、主角,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思品活动,并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加深了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通过研究,改善了评价机制,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在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和机制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实施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教师不再越俎代疱,而是把评价的主权交给了我们的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五、反思

(1)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我们的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角色意识,自觉地从“主宰者”变为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在人格平等的对话中,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2)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必须大胆地展现课堂的真实性,课堂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而还有一大部分教师因害怕无法驾驭课堂而仍按照教案在照本宣科,所以,我们更需要动态生成式的课堂,需要敢于追求自然真实的老师。

(3)本课题的研究还局限于课前师生的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三方面,并且成效也不够成熟,希望以后能在此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为民.《谈讨论式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