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葳+李淑杰+梁珍玮+孙博+黄烁秋
摘要:在新常态经济的大环境下,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再表征中国经济发展的形态,衡量中国经济增长亟需新的创新指标。基于对新常态经济时期的考量,探索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的关系,并以吉林省为例,测算2010-2015年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进行修正,进而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新常态新型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5年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逐年小幅降低,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幅度较大,经济指标与生态服务价值相关性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银行贷款>居民收入>全社会用电量>登记失业率>货运量,就业指数和污染总量与生态服务价值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新常态;生态服务价值;经济指标;相关性;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4-2782-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4.046
Abstract: In the new normal environment, GDP cannot represent the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need new indicators of innov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hina's new normal perio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the economy. Taking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alculated the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during 2010 and 2015 and amended. Then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and the new normal Indicators. The study showed that a slightly decreased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in Jili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5, but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per capita changed great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was from the largest to the smalles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GDP> Bank Loans> Whole society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Registered unemployment rate> Freight volume, employment index and total pollu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Key words: new normal;ecological service value;economic index;correlation;Jilin provience
生态服务价值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1-3]。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发展时期,坚挺了几十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新常态经济应运而生,生态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传统的重要经济指标也呈现出疲态。新常态经济是由GDP高速增长导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转变的新概括。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俄罗斯接壤,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南与辽宁省相邻,北接黑龙江省,与朝鲜毗邻,是东北亚中心地带的核心地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分为中西部平原区和东部山区两大地貌区。2015年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等级为“良”,总体状况良好,主要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湖泊(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截止到2015年末,研究区土地总面积为19 120 235.96 hm2,其中,林地面积最多,为8 854 890.4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31%,其次为耕地,面积为6 999 231.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6.61%,林地与耕地占绝对优势;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和其他土地分别为65 844.91、861 799.23、675 447.64、719 864.79、315 994.01和627 163.07 hm2。生产总值增速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1.2 研究方法与过程
1.2.1 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模型 《Nature》杂志上发表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从全球尺度将生态系统划分为11类,细分出17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别[4,5],并运用各种方法对各地类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但使用的当量所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水平,缺乏针对性,为减少其应用于以发展中國家为基本国情的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误差,谢高地等[6-8]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修正,使其更符合中国的实际。目前国内对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主要采用谢高地等[6-8]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
本研究将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新常态下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的相关关系研究,主要应用谢高地等[6-8]制定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2010-2015年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的计算,将吉林省生态系统分为农田、草地、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和荒漠6类,并以农田为基准根据粮食产量进行地区修正,使其适合吉林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具体公式为:
式中,Pij为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Fij为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i为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j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lt为第t年区域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Lt为同年全国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其中t分别对应2010-2015年(表1)。
本研究的吉林省下辖区包括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白城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中各地类的对应关系的原则为森林对应林地,农田对应耕地,湿地对应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和沼泽地,荒漠对应盐碱地和沙地。得到修正后的吉林省各生态系统不同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后估算吉林省2010-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SV是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Aij是吉林省第i座城市第j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2),VCj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9][元/(hm2·a)]。
1.2.2 新常态指标的选取 有关学者与国家高层人士指出,以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等指标评判经济运行状况符合中国实际。另外,就业指数、居民收入、污染排放等过去被视为“冷门”的指标也在升温。为使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紧随时代步伐,更加符合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采用就业指数、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污染排放、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这7项指标作为新型创新指标,与地区生产总值一起作为新常态下的经济指标来分析其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相关关系。
以上部分新常态各新型经济指标说明如下:
1)就业指数主要指供给指数,即全部从业人员变化的动态相对数。
2)居民收入为调查期得到的工薪收入、转移性、财产性和经营净收入的总和,扣除个人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居民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取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算术平均值。
3)污染排放包括工业污染排放和生活污染排放两部分,其中,工业污染排放包括废水排放量、固体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生活污染排放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城镇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总和。
4)货运量包括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和水运货运量。
1.2.3 相关关系分析 20世纪后,国内专家学者开始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评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基于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的结果修正[10-13],对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14-16]。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发展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之间紧密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是说明2个连续变量之间相关方向以及关联程度的分析指标,相关系数r的数值大于-1且小于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的方法,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秩次大小作线性相关分析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分析2010-2015年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与新常态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假设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指标值分别为X、Y两个集合,样本个数为N,两个随机变量取第i(1≤i≤N)个值分别用Xi、Yi表示。将两变量X、Y成对的观察值分别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得到两个元素排行集合x、y,用pi表示xi的秩次,用qi表示yi的秩次。将秩次带入公式得到一个排行差分集合d,其中di=xi-yi,1≤i≤N。由排行差分集合计算得到随机变量X、Y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公式如下:
由于样本容量相对较小,考虑到样本可能存在无显著性差异的问题,因此需对计算得到的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个样本是否来自具有均值的总体。若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相伴概率不符合显著性水平,满足齐方差性,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则要计算方差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Sig值若不符合显著性水平,不能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即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则认为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若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相伴概率符合显著性水平,则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计算方差不相等时t检验结果,Sig值若符合显著性水平,则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则认为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涉及到吉林省各市(州)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數据,来源于2010-2015年吉林省各市(州)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地区生产总值、从业人员数据,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货运量、银行贷款和污染总量等数据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力年鉴》;全国粮食产量和吉林省粮食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粮食产量公告》。
2 结果与分析
2.1 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的计算可得吉林省2010-2015年6年间生态服务价值逐年小幅降低,减少幅度为0.21%,且下降率有逐年递减的态势,生态服务价值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草地和耕地面积的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2.27%和0.44%,而这两类地类对应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较高,荒漠面积的减少幅度虽为2.92%,但由于其对应的吉林省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较低,因此对生态服务价值的降低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人均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与生态服务总价值相比波动较大,在2010-2015年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变动幅度较大(图1)。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显著下降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人口规模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除河流湖泊的变化有增有减外,其他5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逐年减小,其中林地和湿地减小幅度最小,分别为0.10%和0.32%,荒漠减小幅度最大为2.92%,河流湖泊增幅为0.36%。各年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以林地最高,可达1 510亿元左右,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比例很大,为71.78%,其次为农田、湿地、河流湖泊和草地,分别占生态服务价值的15.96%、6.02%、2.29%,荒漠最少为4.7亿元左右,占生态服务价值的0.22%,林地和农田作为吉林省生态功能的主体,对于吉林省生态系统功能有着重要且突出的作用(表2)。
2.2 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通过对2010-2015年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就业指数、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污染排放、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这八项衡量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显著相关的为地区生产总值、登记失业率、居民收入、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这6项经济指标(表3),相伴概率均符合方差不相等时t检验的显著性,Sig值分别为0.00、0.047、0.005、0.007、0.05和0.002,就业指数和污染总量两项指标由于其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Sig值分别为0.252和0.067,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且方差相等时t检验的Sig分别为0.425和0.546,均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不能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因此就业指数与生态服务价值无显著差异,即就业指数和污染总量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平均值是相等的,其差异不显著。
由表3可知,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这5项指标为负向指标,即其值的增加会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减少,而登记失业率值的增加会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为正向指标。另外,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9,与多年来GDP作为衡量常态产业经济的重要指标相符,说明GDP的较小变化就可以引起生态服务价值的较大变化;其次,新型指标中银行贷款、居民收入和用电量也与生态服务价值呈现极强相关关系,失业率与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强相关关系,货运量与生态服务价值为中等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生态服务总价值可以代表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大部分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虽然为负向指标,但污染总量与生态服务价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经济的增长并没有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近几年吉林省环境污染总量稳定在同一个水平。
3 结论
1)吉林省2010-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逐年小幅降低,且其下降率逐年递减,生态服务价值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耕地和草地面积的显著减少,吉林省应注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人均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与生态服务总价值相比变化幅度较大,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显著下降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人口规模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2)通过对2010-2015年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就业指数、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污染排放、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这8项衡量新常态经济发展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显著相关的为地区生产总值、登记失业率、居民收入、用电量、货运量和银行贷款这6项经济指标,相关性由大到小为地区生产总值>银行贷款>居民收入>全社会用电量>登记失业率>货运量。
3)在新常态经济下吉林省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稳定,受改革红利减弱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下降,但其他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生态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与吉林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正处于初期阶段有关,但由于生态保护意识的普遍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大部分经济指标对于生态服务价值为负向指标,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吉林省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协调,2010-2015年期间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冲突,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出了现有生态系统的合理承载能力,吉林省的经济增长支付了较高的生态成本。
4)吉林省要在不使环境更加恶化、资源更加匮乏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增长,就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由于新增资源环境增速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要转变思维方式,从生态学角度重新审视GDP等经济指标,提高生态效率,保护森林、草原、农田等自然生态系统以维护并恢复生态平衡,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吉林省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形态更加高级、速度与质量并重。
参考文献:
[1] 孙慧兰,李卫红,陈亚鹏,等.新疆伊犁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0(4):887-894.
[2]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 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5):19-25.
[3] 张瑞明,伊爱金.环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经济,2013(11):173-176.
[4] 刘玉龙,马俊杰,金学林,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91-95.
[5] 董洋洋,朱春燕,高 畅,等.禹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32):186-191.
[6] 谢高地,甄 霖,鲁春霞,等.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8(5):911-919.
[7] 谢高地,肖 玉,鲁春霞.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2):191-199.
[8] 谢高地,鲁春霞,肖 玉,等.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山地学报,2003(1):50-55.
[9] 苏少川,廖旺顺,刘剑斌,等.建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1):73-77.
[10] 謝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2):189-196.
[11] 赵同谦,欧阳志云,郑 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4):480-491.
[12] 刘金龙,马 程,王 阳,等.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脆弱性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040-1046.
[13] 苏少川,廖旺顺,刘剑斌,等.建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1):73-77.
[14] 吴建寨,李 波,张新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11):2554-2558.
[15] 苏 飞,张平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3):471-477.
[16] LI G D,FANG C L.Global mapping and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A spatially explicit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green GDP” accounting[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46:29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