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8岁,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近来出现疲劳、乏力,医生要我检查肝功能,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医生给我肌注干扰素,每周3次,每次300单位。在第一次肌注射后我就出现了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症状。开始我还以为得了流感。第二次肌注干扰素仍出现这种症状,于是我询问了医生。医生在了解了我的病情后告知这是药物干扰素引起的副作用,给我开了些解热镇痛药(芬必得),要我在干扰素注射后服用,才使流感症状得到缓解。请问除了干扰素,还有哪些药物也会引起流感样症状?
上 海 徐先生
据临床研究表明,以下几类药物也可引起流感样症状。
1.抗菌药 链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呋喃唑酮等。
2.抗病毒药 干扰素、聚肌胞、白细胞介素-2等。
3.化疗及靶向抗肿瘤药 达卡巴肼、喜树碱、三尖杉碱、天冬酰胺酶、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吉西他滨、达卡巴嗪等。
4.抗寄生虫药 乙胺嗪、呋喃嘧酮等。
5.抗癫痫药 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
6.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丙咪嗪、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多塞平等。
7.抗高血压药 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贝那普利、肼屈嗪等。
8.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卡维地洛等。
9.抗凝溶栓药 肝素、链激酶、尿激酶、蝮蛇抗栓酶、阿替酶普、瑞替酶普等。
10.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胸腺喷丁、依那西普、英利西单抗等。
11.抑制胃酸分泌药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12.疫 苗 甲型流感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伤寒疫苗、狂犬疫苗、麻疹疫苗、霍乱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
13.其 他 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也可引起流感症状。
药物引起的流感症状如何与真正的流感区别呢?一般来说,发热、咽喉痛、流鼻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都是流感的典型症状,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且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它是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短,在流行季节发病。而药物引起的流感无流行季节、无传染源,亦无传染性,只是在用藥后发生,所以很容易鉴别。
对于药物性流感防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旦发生药物性流感,应根据症状轻重决定治疗方案。如果症状严重,可及时停药或换用其他药物。如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可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如出现流泪、流涕、咽喉痛,可用酚麻美敏、美扑伪麻、酚氨咖敏等。
2.过敏体质患者应谨慎用药。干扰素应从小剂量开始治疗,使患者逐渐耐受。
3.首次应用靶向抗肿瘤药物者,静脉滴注前,患者应该接受抗过敏治疗。
4.如用药后产生流感样症状,可考虑采用替代药物,如无替代药则可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等药物来缓解药物引起的流感症状。
由于目前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药物引起的流感症状也逐年增加,因此医生和患者应关注和了解药物引起流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药物引起流感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王仁忠 上海安达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