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青
某国家部委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上千万,当反贪总局侦查人员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的“老农民”在简陋旧房里吃炸酱面,每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他另一处隐蔽的豪宅里,却藏着2亿多元现金,塞满了橱柜、床板、冰箱……
这是反腐题材现实主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篇讲述的故事,生动揭示了一名“伪清官”的“戏剧人生”,观众评价他是政治舞台上扮演“两面人”的“老戏骨”。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赃款数以亿计,清点时连点钞机都烧坏了。然而,巨贪如他,平时却很“低调”,穿衣朴素,常骑自行车上班。明明是“贪官”,却偏要戴上“清官”的面具。
还有广西贺州市原副市长毛绍烈。他平时衣着非常朴素,所穿衣服大多是旧的,“皮带表面都裂成四五节”,却在背地里疯狂敛财超过千万元;表面上看,他生活健康,极少抽烟喝酒,闲暇时爱打羽毛球,私下里却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长期沉迷于收藏奇石的奢侈“雅好”,仅买“黄龙玉”便花费数百万元。
对这种“伪清官”“两面人”,基层流传的顺口溜对他们进行了生动“画像”:台上喊廉、台下捞钱,点灯是人、熄灯是鬼;党性挂嘴上,女性记心里;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人前讲党风抓廉政、人后搞交易收贿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这种官场丑相古已有之。清代小说《镜花缘》就讲述了一个“两面国”的故事,那里的人长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脸:一张是慈眉善目的笑脸,另一张则是凶狠阴险的恶脸,一个长安人在那里待久了,也会变成“两面人”。荒诞不经的故事,针砭的是清代官场的丑态与积弊。
在当下,这种看似“清官”实则“贪官”的“两面人”仍然出现,说明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得表里不一的“两面人”迟迟未能被揪出来。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降低被查处的风险,学会了包装、隐藏自己,欺骗组织和群众。“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自古以来我国老百姓就盼清官、盼清政,一提起贪官就“恨得牙痒痒”,严嵩、和珅等贪官至今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应该看到的是,“真贪官”危害大,“伪清官”比“真贪官”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
“伪清官”不仅和“真贪官”一样带坏了一批人、污染了政治生态、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人民群众根本想不到,“清官”的美好形象与“贪官”的丑恶嘴脸竟然集于一人,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巨大心理落差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更大冲击、带来了更多混乱,对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公信力损害也更大。
随着反腐不断深入,治理“兩面人”已成为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
想要切实把党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顺应民意进一步加强反腐力度。“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无所不在、无往不胜的监督力量。当前,人民群众最担心反腐“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各级党组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把反腐和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引向纵深,让“两面人”官员无所遁形。
知人才能善任,用人先要察人。有关部门考察干部除了工作业绩外,还要掌握干部对组织是否忠诚、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对上与对下的态度是否存在巨大差异、是否热衷于编织“关系网”、面对“名、利、权、位”的态度等。另外,还要把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相结合、党组织了解与征询民意相结合,形成一套成熟的、与干部选拔任用相关的民意调查及跟踪评价体系。
另外,还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公职人员诚信档案,依法将公职人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同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公务员失信问责乃至引咎辞职机制,尤其要对党员干部的“两面人”“人格分裂”等行为实施常态化跟踪、监督和问责。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