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吴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言文,传统革命教材被排除在了教科书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西方作品。认真梳理相关信息后发现,各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修订确实存在严重的导向问题,包括崇洋媚外、造谣杜撰、严重西化等问题,没有能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甚至背道而驰,逆向而行。这些重大问题要彻底解决,必须由国家成立高级别机构,统筹全国教材工作。
泛宗教化
有网友拍照曝光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竟有“求伟大的安拉保佑”这样的宗教语言,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而北京语文课改教材第13册把《上帝创造宇宙》这篇基督教圣经内容被定为神话故事列入教材。已涉嫌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去意识形态化
2016年,语文出版社宣布在教材最新修订中撤下课文《南京大屠杀》。遭到网友批评后出版社辩解为“用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一书中的《死里逃生》一节替代温树林的文章《南京大屠杀》,并没有撤下南京大屠杀内容。” 然而这种辩解不能令网友信服,因为题目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南京大屠杀》题目铭刻着几十万国人被日军血腥屠戮的苦难,《死里逃生》题目则是描述战争中个人的际遇,对日本侵华战争不义的控诉有天地之别。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
200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撤掉了《为了忘却的纪念》《阿Q正传》和《药》,这三篇都是鲁迅也是近代文学中比较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作品,编订者把撤掉的理由归结为必修课学时减少和学生认为鲁迅文章难懂。
2005年,上海市课程改革语文教材正式删除爱国主义题材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据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介绍,当初选择删除这篇文章是出于与时代接轨的考虑。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
课文西方化
中小学阶段本该把学生的学习重心放在认知本民族文化和优秀品质上,外国题材课文过多无疑不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根据网友统计:整个小学六年,除去一年级上册,总共416篇课文,其中以外国人和事为题材的课文共计100篇,占比例24%。 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国家为主。
在增加有关于西方课文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美化西方人,丑化中国人的做法。
1、品质较差的小孩人物形象,刻意改用中國人名。
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5单元,是教孩子如何“团结合作”的单元,安排了一篇讲中国孩子如何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故事,这篇课文便是《蓝色的树叶》。
仔细考究会发现一个惊人事实,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原先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蓝色的树叶》一文根据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改写,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到了中国的教材中,却莫名其妙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一文,由于是对外国孩子的赞美与歌颂,所以,人教版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写,保留了外国人名,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通读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蓝色的树叶》一文,实际上是12个“品质”主题教育单元中唯一一次出现虚拟的中国小孩人名,这个虚构的、篡改的故事却偏偏是专门用来贬低中国小孩。
2、虚构也要歌颂外国小孩品质,反衬中国小孩品质差。
人教版语文课文三年级下册2单元,主题是“环保”,其中,第五课《翠鸟》与第六课《燕子专列》形成对比阅读,在《翠鸟》中,中国小孩没有环保意识,想要捉小鸟,结果被老渔翁制止;而在《燕子专列》中,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在冰天雪地下,“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这种对比,不可谓不明显。
关键是,《燕子专列》这篇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违背基本事实的造假。瑞士鸟类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瑞士是有过用火车运输燕子的事情,但一些细节跟中国教材中描述的不一样,相差有点大:①书上说是春天,实际上是秋天。②书上说的燕子从南向北飞,实际上是从北往南飞。③书上只说了火车,实际上除了火车还有汽车。④书上说是成千上万只,而实际上只救出了几百只。
瑞士救鸟事件中,并没有什么小姑娘“一个人救护十几只燕子”的事情。《燕子专列》里讲的这个故事,基本属于道听途说、毫不求证的范本,是违背事实、违背常识、为了抬高外国小孩、对比贬损中国小孩,所杜撰的谎言。
3、歌颂朝鲜小孩优秀品质的寓言,被改成日本小孩。
人教版不单通过篡改、造假来歌颂西方白人,还会通过篡改歌颂日本,有着奇怪的媚日情节。如一年级下册7单元《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原本是个朝鲜的寓言故事,歌颂小孩诚信,主角原名宋金,却被改成一个日本人名“雄日”,配图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4、体现中国智慧的古代寓言,被改成西方人物形象。
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韩非子《矛与盾》,被改写成一篇外国文章《矛和盾的合集》,教材编写组似乎对歌颂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十分不感冒。于是,《矛和盾的合集》歌颂了西方人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都很聪明智慧,值得学习。
《矛和盾的合集》一文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7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智慧”。但是,这个单元里,没有一篇中国形象的文章。
其实,教材并非没有选用中国古代寓言,只是几乎全部选用了表现中国人愚蠢的寓言,如我要的是葫芦、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像《矛与盾》这类反映中国古人智慧领先西方千年的寓言,却只能遭受无情篡改主角的命运。
这些课文西化倾向重要表现是涉及到中国人多是负面形象,而涉及到外国人多是正面形象,甚至不惜造假,给孩子从小就灌输外国小孩品质和智慧更胜一筹的印象。这究竟是想给我国的小朋友树立一个怎样的三观?都说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人教版的这些导向,要把我们的未来的希望导向何方?
事实上,存在严重西化问题的,还包括中学语文、历史和政治教材。正因为有教材西化的严重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次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的深层次原因,我们才能理解国家教材委员会主要职责中的这几句话:“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教材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之于学生的意义,并不仅是普通的书籍,教材中的内容会成为一种常识和固有的知识框架而被不假思索接受下来。
然而这些年教材出现的种种问题,却让人瞠目结舌,种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今,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正是对这些“去中国化”,“去革命化”的做法敲响了警钟。
摘编自中新网、新浪微博、海疆在线、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