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许多人的生活之一,一个人从踏入学校之时起就开始进入这种生活。但读书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也即主动和被动。而只有有读书生活之后,才能形成读书境界。那些为接受启蒙教育,为父母师长所逼而读的,属于不自觉。这种读书本身甚少乐趣,更无境界可言。
读书要达到自觉,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在功利上有所摒弃,并能把身心融于书本之中,才有境界可言。
另有一些人读书只是把它作为失意时的排遣,或有闲而无所事事时用以消磨时光,所谓无聊才读书。这种读书虽然不以功利为目的,但却是将其用于排忧解闷,自然心境未能平和,意绪难免郁闷,或者心境茫然无所依托,收获当然无多,境界自是低下。
读书较高的境界是率性而读。这种不以寻章摘句,不求微言大义,意兴到时信手拿起书本就读的读书,有时看似随便翻翻,好像随意无心,实是无拘无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样既能从读书中获取知识,又能从中得到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还有一种境界,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述她和赵明诚的读书生活的情景:“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荣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种境界,看似有人所追求的“红袖添香夜读书”,并且围炉品茗,自是美妙。
读书的更高境界应该是全无功利心,全无世俗虑,只是将其作为陶冶情操,提高涵养,明心见性的心灵活动。能达乎此境,读书时自然心境平和,心情轻松,心思自由,心扉敞开,心神驰骋,心灵在这优雅的活动中得到洗礼,其美妙难以言传。
惜乎,要达此境者甚难,尤其是在利欲心极强的社会中,追求此境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