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基地”成为脱贫摇篮

2017-08-22 01:35台前县老促会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 台前县老促会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在台前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河南省台前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河南省“三山一滩”(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黄河滩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截至2015年底,台前县有贫困户13548户、贫困人口41041人,贫困发生率14.45%。

全党精准扶贫主号角吹响后,台前县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探索“造血式”产业扶贫新模式,与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农业产业扶贫相结合,打造了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于一体的就业基地。

截至2016年8月底,台前县新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64个,改造提升60个,总数达124个,覆盖全县三分之一行政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38人;综合性产业扶贫基地18个,“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小区50个,标准化扶贫养殖小区24个,直接带动贫困群众802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一个四口之家,有一人在就业基地务工,就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创造了被誉为精准扶贫的“台前模式”。

选准路子建基地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首在精准。台前县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口,进行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分析研判,发现在全县贫困户中,因在家照顾老人、照看孩子的家庭妇女或赋闲在家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这部分人一旦就业,就能带动全家脱贫,全县脱贫问题就解决一大半。

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台前县决定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

2016年5月初,台前县组织召开精准扶贫研讨会,重点研究解决家庭妇女或赋闲在家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思路,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优先建在贫困村、优先安置贫困户,规定就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人数不低于40%,让群众就近就业,“既留得住妈又拴得住娃”,实现打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四统一”打造就业基地建设

在就业基地的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生活需要,优先把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上,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不仅方便贫困户就近就业,还有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

打渔陈镇枣包楼村由于在建设就业基地前,和晨晨服饰进行对接、达成协议,看到了希望,镇政府主动协调贷款,爱心企业积极投资,项目方昼夜施工,就业基地快速推进,仅仅用21天就建成投用,安置就业65人,其中,吸纳贫困户20人,每人月工资14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其示范带动下,打渔陈镇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资源,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建设了7个就业基地,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在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上,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识、统一材料、统一建筑模式”的标准,高质量、高规格建设了扶贫就业基地,打造成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确保持续发挥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台前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资金奖补意见》,明确就业基地产权,规定基地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所在村委会管理;明确租金使用,就业基地租金除用于基地建设、维修外,可对无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救助。

3月9日,河南省产业扶贫现场会观摩活动在台前县举行。副省长王铁,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胡向阳,省扶贫办主任张继敬和26个省直部门分管领导、18个地市分管市领导、53个贫困县主要领导、10个省直管县主要领导,齐聚台前,对产业扶贫就业基地进行观摩。

因地制宜上项目

要想富,上项目。脱贫攻坚,选准项目是关键。在扶贫就业基地项目选择上,坚持与县里的主导产业相结合,注重选择服装加工、羽毛工艺品加工、机动车零部件制造等与该县主导产业相吻合的项目入驻就业基地,既能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也能壮大全县主导产业。

根据贫困群众就业需求,列出项目清单,一方面组织引导县内羽毛工艺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服装加工、相框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各村对接,另一方面由9个乡镇和各驻村工作队逐村摸排项目,并积极发动在外创业人员把项目带回家,先后登记项目916个,从中筛选出有市场、有销路、前景好的项目125个,采取送企业车间下乡、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二次创业、支持能人创业、招商引资等方式,把企业车间办到村里,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精准滴灌”到全县所有贫困户。

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台前县强力实施“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工程,鼓励企业投资扶贫就业基地,对吸纳带动1个贫困人口年收入1.8万元以上的,奖励5000元;年收入1万~1.8万元的,奖励3000元。

台前县积极组织县产业集聚区内华泰羽毛、英腾服饰等12家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到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确保了就业基地可持续发展。华泰羽毛公司在全县设立50个扶贫车间和分散加工点,带动4000余人就业。由于投资环境好,吸引外地企业来台前投资建设,对接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实现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

发展产业,钱从哪里来?

为破解这一瓶颈,今年以来,台前县积极整合各类资金1.1165亿元,因地制宜发展羽绒及服饰、机动车配件、传统手工艺、相框等优势产业,帮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支付金融部门,按10倍贷款放大使用,贫困户贷款规模增加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向第一批成效突出的26个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奖补1270万元;通过金融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扩容,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5300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就业基地实现多赢

在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中,由于坚持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贫困群众的就业需求,台前县的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对贫困户来说,找到了希望:过去一些自认为是无用之人、吃闲饭的老人,现在有了工作和稳定收入,让他们找到尊严,增强了生活信心;年轻人扬起生活风帆,走上脱贫致富路,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就业增收两不误。

对企业来说,破解了招工难题,培育了一大批“小老板”,为推动扶贫就业基地向规范化公司转变、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奠定了基础。

对村里来说,就业基地产权属于村集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便于对临时贫困户进行及时救助;促进了社会和谐,改善了村风民风,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对党委政府来说,壮大了乡镇企业、县域经济;锻炼了基层干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树起了党委政府的新形象。◀

(本文图片提供/台前县老促会)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