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技术扩散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用影响因素探析*

2017-08-22 02:03于正松莫君慧李晓玉周浩杰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园区变量农户

于正松,莫君慧,李晓玉,周浩杰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科技园技术扩散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用影响因素探析*

于正松,莫君慧,李晓玉,周浩杰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文章基于大样本的问卷调研数据,以Logit回归等研究方法,测度了案例区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技术采用受自身个体特征及外部种植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存在距离衰减效应;成熟技术的采用更多的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合理布局农业技术中心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等措施。

农业科技园 技术扩散 农户

农业科技园是新时期区域农业发达的新引擎,承担着技术创新与扩散的重要职责,其最终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所推广的技术能否为技术受体所接受。虽然总体上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因此,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技术使用者采用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

文章研究案例区为甘肃省定西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其辐射区,以区内优势作物马铃薯种植的相关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较新的马铃薯脱毒薯种技术以及较为成熟的地膜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研究数据以2013年7月和2016年5月两次深入调研为基础,其中模型测算以第二次调研所获数据为主,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8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86%。

1.2 研究方法

借鉴关于主观决策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许多学者也对农户技术需求采用决策研究模型进行了探究与改进,Atanu Saha等(1994)、孔祥智(2004)、郭霞(2008)等都提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决策更多的是基于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而作出的,并在假定采用某项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增加的单位成本分别为r和w的基础上,将模型修改为:

其中,f(·)、g(·)为采用新技术前后的生产函数,P0、P分别为技术应用前后的农产品单价,m为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表示农户农户采用新技术的主观风险函数表达,参照经典的研究假设,将Z定义为农户技术采用各种影响因素的线性函数,有:

其中,xi为农户的第i项禀赋条件,u是服从极值分布的随机变量,β和α为相应的待估参数。

进一步借鉴孔祥智的研究结论,加入机会成本变量C,将上式变为:

文章以此公式为基础进行Logit回归的相关变量设置并进行回归测度。

1.3 评价因子设定

根据以上建模,设定是否采用相应技术为因变量,“是”与“否”分别为1和0,自变量共有21个:技术决策采用者方面有年龄、受教育水平、风险偏好3个,用决策者变量替代之前大多文献所采用的户主变量,因为调研中发现,相当多的家庭技术采用决策并非由户主作出的;家庭禀赋方面有劳动力数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农业收入、能否受到农业频道4个,人均农业收入较之前的家庭人均收入更具代表性;园区技术服务环境有是否为园区示范户、是否为合作社成员、是否为园区基地户、园区服务次数、园区服务质量、参加培训次数、培训质量、政府补贴、信贷条件等9个,根据该文的研究特点,增加了空间属性变量,主要包括辐射圈层、与园区技术服务中心的距离以及地形条件3个,主要判识地理环境条件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程度,结合案例区的地形与交通条件,以30 km为标准进行圈层划分;此外,增加了机会成本方面的因素考察,将家庭兼业程度与是否存在比较收益更高的替代作物两个方面纳入农户技术采用影响因素。

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2.1 相关变量描述性分析

由调研问卷整理可知,技术采用决策者的平均年龄为51.23,显示案例区主要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业劳动力逐步老年化的趋势;受教育水平均值显示为初中水平,表明案例区农业劳动力在接受农业新技术方面已具备了较好的学习、认知能力;风险均值偏高,表明大部分人对新技术有渴望并愿意进行相应的尝试;家庭人均务农数量为3.24个,表明劳动力较为充足;种植面积和人均农业收入标准差较大,表明案例区马铃薯种植规模户之间差异较大;园区技术服务环境方面,加入合作社成员的农户较多,占到近1/3,成为公司基地会员的数量较园区会员数量多,但也只有大约20%左右比例;园区技术服务方面的得分不高,或许与部分农户对园区的概念尚不太清晰有关,但至少说明园区在农户中的印象并不深刻;信贷条件方面的数据表明,研究区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状况也不太理想;空间属性的指标显示,样本区主要为山区,交通条件受限较大,技术服务节点网络不够;兼业化的程度已经接近50%,农村非农化呈现扩大化的趋势。

2.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判识

基于问卷所获相关数据,利用EViews6.0软件对两种典型的案例区农业技术,马铃薯脱毒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两个模型的R2分别为0.856和0.733,说明相关变量选择对模型有较好的解释力,具体结果显示如下。

(1)马铃薯脱毒薯种技术采用的影响因子解释。模型1中有14个因子在10%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包括决策者特征所有变量,家庭禀赋条件中的人均农业收入和耕地面积,园区技术环境因子中的基地户(园区或龙头企业)、是否为合作社成员、参加培训次数和政府补贴水平,空间属性中除地形外的其他两个便量,机会成本方面的变量也均以高显著水平通过了检验。年龄变量在5%水平上通过了负向显著性检验,也即脱毒薯种采用呈现年轻化的基本特征。这与老年人多为风险厌恶型有直接关系,在获得国家新技术补贴后,农户仍需支付约500元/667 m2的种子费用,这成为阻碍老年种植者采用脱毒薯种的经济障碍。他们宁愿承担自留种产量递减及品种退化的风险,也不愿意增加未知的种子成本支出,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了案例区农户,特别是老年农户的家庭支付能力较低的客观现实。与相关文献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受教育水平也对技术采用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风险偏好的显著性更高,回归参数为1.44,支持高风险倾向者为新技术积极采用者的基本假设。耕地面积和人均农业收入两个变量也均在5%水平上呈现显著影响,且耕地面积的影响系数更大。由调研可知,种植面积越大的农户对马铃薯种植收益的依赖度更高,对马铃薯种植效益更加关注。也因此,往往成为新技术的积极采用者。人均农业收入与脱毒薯种采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为解释因子的效应,人均农业收入高的农户,对新薯种的支付能力就较高,因此对采用新薯种的风险承担能力也就较高。采用新薯种后在正常农业生产环境下,往往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也进一步促进了家庭人均农业收入的提高,两者形成了互为促进的循环。园区技术服务环境方面,有5个变量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是否为基地户(园区或者龙头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成为基地户的农户在采用新薯种方面的积极性远远高于非基地户。科技园是区域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心,基地户必然为其新技术的先行先试者,而且往往一开始还具有成本上的较大优惠力度,也进一步提高了园区基地户的新品种采用热情。龙头企业是新兴的农业经营组织,其特点是规模化、组织化和科技化,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得其往往要求公司基地户要及时采用最新的农业技术,生产出最新的农产品,或者获得更高的比较收益,以便抢占更有利的市场机遇。是否为农业合作社成员对新薯种的采用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合作社作为沟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出于对自身市场把握能力的考虑,本身即有传播、推广新技术的强烈意愿。同时,拥有众多成员的中介组织,本身也具备向种子供应商进行议价的规模优势与能力。此外,合作社内其他成员的薯种采用也会对社内其他成员形成无形的群体压力。农户参加培训的次数以及政府补贴的力度,也都对新薯种的采用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空间属性变量方面,农户与技术中心的变量以及其所处的辐射圈层,分别在5%和10%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也即从采用主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视角验证了技术扩散领域的距离衰减规律。农户距离案例园区辐射区内各级技术中心的距离的影响显著高于其所处的辐射圈层,辐射圈层是以科技园核心区为中心划分的,而二级辐射区内同样也存在次一级的各种技术中心。因此,距离技术中心的距离更能反映农户与技术的物理距离,也进一步验证了技术扩散的距离衰减效应。在机会成本方面,两个变量均通过了5%水平上的负向显著性检验。存在农业外的谋生机会,也即农户的兼业化程度对其采用新薯种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的比重越高,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就越小,主动更新品种的意愿也就较低。存在其他比较收益较高的替代作物对新技术采用也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如陇西县的首阳镇,其药材行业发达,种植药材的667 m2均收入在0.6~1.0万元之间,只要种植条件合适,自然就会弃马铃薯而选择药材种植。

(2)地膜覆盖技术采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Ⅱ中只要9个通过了10%水平下的检验,决策者个体方面,只有受教育水平通过了正向显著性检验,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对采用商品性技术的成本收益有较为清晰的预判,其采用率要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劳动力数量和人均农业收入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为正向影响。地膜覆盖技术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影响到了劳动力不足农户的采用。支付能力较高的农户,在采用地膜技术上往往也具有较强的意愿。园区技术服务环境影响因子方面,与脱毒薯种的影响因子类似,基地户(园区或龙头企业)采用地膜技术的比例明显较高。这部分是由于龙头企业对其基地户有强制使用的要求有关系。合作社和参加培训的次数对地膜技术采用也有一定正向推动作用。空间属性变量方面,仅有地形因素通过了检验,山区农户对地膜技术采用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这主要受水源条件及土壤保湿状况方面差异影响。案例区的平原大多水源条件较好且土壤保湿性能好,马铃薯生长本身对水分的需要又有限。因此对以保湿为主要功能的地膜技术需求不高。机会成方面两个变量也都在1%水平上通过了负向检验,表明兼业化程度高以及大农业内存在其他高比较收益作物种植选择的农户对地膜技术的采用意愿均不强。

3 结论与对策

文章基于大样本的农户技术采用数据,运用改进的Logit回归模型对其采用两种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农户技术采用受自身个体特征及外部种植环境多方面的影响。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下列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采用者的选择:技术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禀赋方面的劳动力数量、人均耕地面积及农业收入;农业科技园的技术服务环境(尤以是否为园区或者龙头企业最为显著);空间属性特征方面的距离技术中心距离及地形条件;兼业化程度及是否存在农业内其他比较收益较高的作物两个机会成本影响也较为突出。(2)农户技术采用的空间属性特征验证了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存在距离衰减规律。作为地理学第一定律的距离衰减定律,在技术扩散领域是否适用需要相关实证案例的验证。模型1中农户距离技术中心距离这一变量呈现高显著性的影响,表明这一定律在案例区的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是存在的。(3)与新技术相比,农户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更多的是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与脱毒薯种的技术采用相比,采用地膜技术的影响因素大多为是否为基地沪、地形条件及机会成本大小等客观条件,采用决策者主观方面的因素影响不太明显。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提高案例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技术推广工作:(1)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研究结论表明,技术采用决策者的受教育水平、参加培训的次数等都对其采用新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调研中也发现,采用新技术不积极的群体中,大多也是因为对新技术的使用与综合效益等方面缺乏合理认知而导致的。(2)合理布局农业主产区内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回归结果验证了技术扩散的距离衰减规律效应,农户采用新技术与其距离技术推广中心的距离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故应从优化目前农业技术中心的角度强化技术扩散工作。(3)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进程。农户的生产规模,是否为公司基地户、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机会成本高低等因子对其采用新技术也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均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有很大的关系,应在进行充分调研并尊重案例区农户主观意愿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并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

[1] 赵育琴.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分析.中国农业信息,2016,(9):18~19

[2] 代云琼.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中国农业信息,2015,(8):18~19

[3] 李后建.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2,32(2):28~36

[4] 黄玉祥,韩文霆,周龙,等.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113~1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ZH212);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B170002);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724004102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77)

猜你喜欢
园区变量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