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州城建制沿革初探

2017-08-22 04:39张冉
关键词:义县

□张冉

义州城建制沿革初探

□张冉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

义州城,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旧城,辽萧太后故里,明辽东镇二十五卫之一,清初为察哈尔和硕亲王封地,多铎、济尔哈朗、阿巴泰及多尔衮亦在此屯田修城,继属锦州府下辖县,其境东至医巫闾山(广宁县界),西至刘龙台,南至齐家堡(锦州界),北至内蒙古界,东南至干柴岭(锦州界),东北至魏家岭(广宁县界),西南至松岭子(内蒙古界),西北至九官台(内蒙古界),东至盛京城四百二十里[1]。旧城位于今义县县城东北部。

图一 (明)《全辽志》义州卫山川地理图

二、义州城始建年代考

今义县所在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秦灭燕后,沿袭燕制;西汉时,义县境内设交黎县,属辽西郡,东汉时改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曹魏,设幽州昌黎郡,两晋时属平州,北魏时为营州昌黎郡,东西魏时属东魏拓跋氏,隋初属营州,后又置辽西郡,唐初属河北道营州,后属安东都护府,辽代属中京道,建宜州崇义军,金初属中京道,海陵贞元元年改为北京路,下辖弘政、开义、通常三县,开义领饶庆一镇,元代属辽阳行省大宁路,明初废州置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初为察哈尔王封地,康熙十五年隶广宁府,雍正十二年改属锦州府,民国二年,义州改义县,属奉天省(今辽宁省)[3]。

义县建制甚早而县志久缺,不得其建城的确切年代。文献皆简而言之将该城始建年代推至汉代或唐代,但并无确凿证据,因此需重新考证义州城建城年代。

据《全辽志》记载,可知明清时期义州城形制及其周边概况。但通过对比,同为辽东镇二十五卫中的辽阳镇城及广宁镇城的城市布局,可明显发现此二城与义州城布局建置差异极大。据学者研究,明代辽东镇城大多有内外两重城墙,城内街道设置以城门为中轴,可划分为东、西、中三区[4](图二)。而义州城仅一重城垣,城内十字街将城划分为四部分。可知义州城建置年代必然与上两城不同。

图二 辽阳镇城、广宁镇城平面图(取自《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宜州崇义军,本辽西累县地。”《盛京通志·建制沿革》锦州府所属州县义州记:“汉属辽西累县地,东南为无虑、平望二县,广宁县汉无虑县。”汉时辽西累县治所何处不见于文献,但北魏营州,治和龙城(今锦州),其下领六郡十四县,无义县;唐代,《盛京通志·建制沿革》载:“(唐)太宗征高丽,得盖牟城,以为盖州,得辽阳城,以为辽州,得白压城,以为严州,皆迁其民以归。”同为太宗征高丽路线上的义州城,也不见提及,盖唐太宗之前,义州或尚未有城。

至辽代,《辽史·天祚纪》记载:“霍六哥陷北海州,趣义州……天辅六年降,仍命领其重,从阁母定兴中府、义、锦等州。”此处,义、锦并出,为“义州”首见于文献[5]。《辽史·地理志》记载:“宜州崇义军上节度,本辽西累县地……兴宗以定州俘户建州……弘政县:世宗以定州俘户置民工织纴,多技巧;开义县:世宗置,初隶海北州……”“东京道海北州,广化军中刺史,世宗以所俘,汉户置地,在闾山之西,南海之北,初隶宜州,后属乾州,统县一,开义县。”可知辽代之时,世宗于“闾山之西,南海之北”置宜州崇义军上节度,统弘政、开义二县。从地望看,“闾山之西,南海之北”为今义州所辖,结合图一与《县志》,弘政县于城东北17500米,故址明代犹存,开义县,即今开州屯,城南20000米,亦不出今义县范围。明嘉靖十六年(1037年)《义州东街重修奉国寺碑记》记载:“处士焦熙赟者,相度风水,既建塔于西南隅,高十三丈余,复于东北隅建兹寺。”可知,辽开泰九年(1020年)焦熙赟先于城西南隅建塔(据《盛京通志·风俗志》,即今之广胜寺塔,又称嘉福寺塔,刹顶已残),后于城东北建寺,可知辽时建塔、建寺配合今义州城城内方位,则此时义州应有城。

值得注意的是,据宿白先生研究,隋唐城市中一般州府城周长或6500米或4500米,且州府一级的地方城市,城每面正中开城门,内设十字街将城分为四大区,每区又以更小十字街划分。如唐代大同云州城(即今大同旧城),周长6500米,以大十字街分城内四坊;山西汾州城,周九里十三步,约4500米,四门,内设十字街;唐代山东掖县(今莱州城),城周亦4500米,四门有十字街[6]。又辽代东北地区的一般州府城有沿袭前制的传统,如吉林他虎城,四门十字街构造,周长约5000米,黑龙江辽代泰州城(即塔子城),周长4500米[7](图三)。 义州城城垣虽屡经修葺,但明以前未见格局改变之记载,至明代时仍保持四门、十字街的城内布局,城周也为4500米。虽至今义县城内尚未发现唐代遗存,但也不可排除为唐代始建的可能。

故义州城始建可追溯至辽代(或可早到唐代),后代因之,由城西南隅广胜寺塔、东街北部奉国寺和城东北隅城隍庙位置可知,迄辽代至今城内格局变化不大。

走过小桥,穿过公路,穿过绿地,看着他们三人身手矫健地翻越铁栅栏,特别是泰森,黑熊一样笨重的身躯翻越栅栏时像山羊一样轻捷灵敏。进院子后,他们在一楼的大门口鼓捣了一会儿,门便悄无声息的打开了。看着他们幽灵一般鱼贯而入,门悄无声息的掩上,我突然有了决定——赶快跑!

图三 隋唐、辽代城址平面图(前三幅取自《隋唐城市类型初探(提纲)》,第四幅取自《吉林他虎城调查简记》,《考古》1964 年第 1 期。

三、城池

明代及其以前,据 《全辽志·图考》和《盛京通志·城池志》记,可知明之前义州城为土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指挥使何浩始修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指挥使楚勇砌砖城,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参将胡忠修葺马道,城周九里十步,约 4500米,城高约 10米,城周有池,深约5米,阔约12.5米;城门有四,东门为熙春门,西门为庆丰门,南门为永清门,北门为安远门;南门外周约500米处,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新增门楼各一。通过图一可知,明代义州城平面呈方形,文献虽不提及“甕城”,但如图所示,四门楼外各有一周凸起,应作“甕城”无疑。

清时,据《义县志·建置志》记载:“城周围九里十步高三丈,城门四,东曰熙春,南曰永清,西曰庆丰,北曰安泰,门上皆筑重楼(今塌),惟南门上清同治六年建瓦屋三楹,今毁。外皆有月城谓之甕城,俗呼甕圈,内外重门俱护以铁。池深一丈五尺,宽三丈八尺,池周九里一百六十六步,今灭。”可知,至迟在清代嘉庆年间,义州城周池不复存在,城垣颓坏但规模大体如前,城门名称大致如前,惟北门由“安远门”改作“安泰门”,门上重楼塌毁,门外有甕城,沿袭前制。至清代末,城周有十里一百零五十七丈五尺[8],约5500米,较之明代扩大了1000米。

另《义县志·建置志》记载:“光绪十三年秋七月淫雨七昼夜,西北城隅炮台被凌河水陷,并冲毁城垣数十丈。”“西北城隅之被冲处,其口斜,计东西五百八十五步。”又《义县志·形胜志》记载:“城之西北隅有大凌河,流自西徂东近数十年间,河水迭次暴涨,城隅为之毁,遂浸溢入城,复北折,东注环城北面而直流于东城西北隅。”据义县城关街市图(图四),西北角由东北向西南切除一角,盖为清光绪十三年(1877年)凌河涨水冲毁城西北隅所致。

义州城城墙自明代指挥使何浩修筑始,共历经十一次修葺。明崇祯四年(1631年),辽东巡抚邱禾嘉议修卫城,七月兴土;清崇德五年三月(1640年),左翼总统多铎、济尔哈朗等驻防屯田修城,六月阿巴泰、多尔衮等筑城屯田;清康熙十六年(1667年),城守辛珠巡检俞定,陆续修葺;雍正十二年(1673年),社一周知州按年例修城,用银三百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奉旨重修;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修理承办官义州城守尉安庆及知州克升额,修葺东墙、南墙、西门以南西墙;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修理承办官义州城守尉安义署,知州永锡,修葺西墙西门以北及西北角,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理城墙竣工(乾隆四十六、四十七两年修理立石大佛寺大殿东首门第一矮碑额,曰义州城工,其文注承办官及工程极详);咸丰十年(1860年),知州李文森修补垣堞;光绪十三年秋七月(1887年),凌河涨水冲毁城垣西北角,武生郭永清等呈请尉州两署,以街巷土于西北隅近河处,筑土埝二道;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重修北城根水沟(该沟有石详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知州高钦因拳匪变乱,劝募绅士修土墙于西北隅。自此之后,义州城墙不复修葺。

图四 义县城关街市图

四、奉国寺

奉国寺位于义州城内东街中部偏北,为辽圣宗耶律隆绪在其母萧太后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又称“咸熙寺”,俗称“大佛寺”。

据现存于奉国寺大雄殿内的金明昌三年(1192年)的《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碑》记载:“当亡辽时,寺有僧曰特进守太傅通敏青慧大师捷公,以佛殿前两庑为洞,塑一百二十贤圣于其中,饰以众彩,加以涂金……而四十二尊庄严未毕,自辽乾统七年,距今三十余岁矣。”又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元国大宁路义州重修大奉国寺碑》记载:“观其宝殿崔巍,俨居七佛,法堂弘敞,可纳千僧,飞楼曜日以高撑……旁架长廊两百间,中塑一百二十贤圣,弁冕端严,剑矛森淬,势若飞动,状如恚嗔。”亦见元至正十五年(1278年)《大奉国寺庄田记碑》:“七佛殿九间,后法堂九间,正观音阁、东三乘阁、西弥陀阁、四贤圣洞一百二十间,伽蓝堂一座,前山门五间,东齐堂七间……”可知辽乾统七年(1107年)之前,奉国寺已初步形成七佛殿、法堂、观音阁、三乘阁、弥陀阁、伽蓝堂、长廊等格局,唯有四十二尊贤圣造像至金天眷三年续装,至金明昌三年(1192年)完成。另据奉国寺内考古发掘情况,有学者对辽代奉国寺主要建筑格局进行如下复原:中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为前山门五间、伽蓝堂一座、重楼观音阁三间、大雄殿九间、最后为后法堂九间,观音阁东西两侧对称布置三乘阁和弥陀阁,大雄殿前东西两侧对称置贤圣洞一百二十间[9]。(图五)

图五 辽代奉国寺复原图(据《义县奉国寺》,文物出版社,2011年)

另据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大奉国寺庄田记》记载,可粗略推测元代时奉国寺周边街巷布局(图六)。但值得注意的是,碑刻记载城东北隅有宝胜寺一处,今义州城东北隅为城隍庙,城隍庙内石幢记庙始建于辽天庆十年四月(1120年),年代早于碑刻,若此,为何碑刻仅提城东北隅之宝胜寺而不及城隍庙?由于碑刻所记零散,仅能够依此推测部分建筑位置,至于辽至明代城市布局是否改变,未有更有力证据。

图六 元代奉国寺周边街巷布局示意图

金元之际,据《大元国大宁路义州重修大奉国寺碑》记载:“未几,义□□起,辽金遗刹,一炬殆尽,独奉国寺孑然而在。”却“经庚寅地震,欹斜崩塌,殆不可支”。此为元世祖忽必烈庚寅年即至元二十七年 (1290年),大宁路治所武平(宁城)发生地震,奉国寺受灾严重。关于这次地震亦见于《元史·本纪·世祖》:“癸巳,地大震,武平尤甚,压死按察司官及总管府官王连等七千二百二十人,坏仓库局房四百八十间,居民不可胜计。”后“适遇普颜可里美思公主,帝之堂妹,驸马宁昌郡王,氏族元冑,发上愿,期立殊功,乃施元宝一千锭,缯帛马牛数亦称是,续降之物不可胜纪”。[10]

明时,奉国寺先后进行过3次修葺[11],规模不大。清代时,先后对奉国寺进行了七次修葺,分别为康熙四十五年[12]、乾隆十八年、乾隆二十一年、嘉庆十六年、道光二十七年、光绪十年、光绪十四年,同时也进行部分增建[13]。

目前,奉国寺以山门、无量殿、大雄殿为中轴线,西侧附西宫禅院,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牌楼三间、无量殿三间、大雄殿九间。其中,山门与牌楼坐落于低缓台基上,无量殿和大雄殿坐落于月台上,形成了山门、无量殿、大雄殿三个逐级升高的三阶台基,钟亭和碑亭沿中轴线对称,分列于月台东西[14]。

五、小结

义州城建置甚早,至迟在辽代时,城内西南及东北隅就已经建筑塔、寺。本文前述至明之前城未有大改动,则其城垣4500米符合隋唐时期一般州府城城周建置,考虑到辽代东北地区城市建设沿袭前制,且城内未发现唐代遗存,所以该城极可能为辽代始建。至于辽至明时期城市是否向东北方向扩建,未见有力证据。目前所知,明之前义州城为土城,明后以砖砌城,平面为长方形,西北隅为公署区,清光绪十三年凌河涨水冲毁城西北角,故现义州城平面为切除西北角的长方形。义州城城墙自明代指挥使何浩修筑始,共历经十一次修葺。城内有东西向、南北向两条主要街道,分别为东西街和南北街,两街交叉处有鼓楼一座,对比山西汾州城,另考虑到钟鼓楼制度在元代确立的历史背景,故大致推测义州城内鼓楼或为元代时增建。城东街南部原为元代知州署所在,后为明代广宁后屯卫治所,清为义州知州署所在地。古楼东北处元代为达鲁花赤署所在,明代为义州卫署,清初为察哈喇王府,其内格局较前稍变,后继属清义州城守尉署。

城东街以北有辽开泰九年所建奉国寺,辽乾统七年之前,已初步形成七佛殿、法堂、观音阁、三乘阁、弥陀阁、伽蓝堂、长廊等格局,唯有四十二尊贤圣造像为金天眷三年续装,至金明昌三年完成。清代新增了禅林、大悲殿五间、韦驮殿一间、龙王土地配殿二间,山门三间、万寿殿三楹、牌坊一座、正门一间、钟亭一座,并砌筑围墙环护寺院。

[1]乾隆四十四年《盛京通志·疆域志》,卷八。

[2]《魏书·地形志》:狼河;《辽史·地理志》:灵河;《金史·地理志》:凌河;《元一统志》:凌水;《明一统志》:大凌河;《读史方舆纪要》:恶河或恶木林河;《热河志·舆地志》:傲木楞河。

[3]参考《义县志·沿革》、《群策汇源》卷十三、《盛京通志》卷二十三、《续文献通考·舆地考》卷二百二十九,古冀州上辽中京道条。

[4]a.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文物出版社,1989年;b.冯永谦:《辽史地理志考补——上京道、东京道失载之州军》,《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4期;c.吕昕娱:《试论辽代义州诸问题》,《兰台世界》2012年第9期。

[5]辽代时“义州”作“宜州”,辽代“义州”所指为义丰县或开义县,据考《咸雍八年创建静安寺碑铭》与《大安七年耶律昌允妻萧氏墓志》,“义州”为今之内蒙古赤峰市。此处因义、锦并列,又有“北海州”字样,故所指应为辽代之“宜州”。

[6]a.宿白:《隋唐城址类型初探(提纲)》,《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b.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c.张驭寰:《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科学出版社,2007年。

[7]a.吉林省博物馆:《吉林他虎城调查简记》,《考古》1964年第1期;b.仁岷:《塔子城怀古》,《中国地名》2006年第11期。

[8]王鹤龄等:《义县志·建置志》,中卷,民国二十年。

[9]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义县奉国寺》,文物出版社,2011年。

[10]张连义:《解读〈大元国大宁路义州重修大奉国寺碑〉》,《北方文物》2007年第3期。

[11](明)嘉靖十五年《补修奉国寺圣象记碑》、(明)万历三十一年《重修义州奉国禅寺碑记》。

[12]李勤璞:《义县奉国寺拘留孙佛像装藏经卷及其与察哈尔王府关系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3月;康熙四十五年《大清国重修义州大奉国寺碑记》载“至本朝康熙三年,有山海关衲头僧募赀修葺,至康熙十三年而告成,至三十七年地震,栋宇推毁”。《盛京通志·制备考》:“义州城在广宁西北九十里,国初,地属外藩,康熙十四年以其地内属。”故,康熙三年至十三年之间的修葺,应为察哈尔和硕亲王封义州之时。

[13]建筑文化考察组:《义县奉国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义县奉国寺》,文物出版社,2011年。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责任编辑 赵建春]

猜你喜欢
义县
“活动随手拍”
辽宁锦州市义县市场监管局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辽宁锦州市义县市场监管局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浅析早金酥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措施成效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王宏的果树情缘
爱心,带来希望
义县商代饕餮纹板足悬铃青铜俎
义县建设凌河湿地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