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2017-08-21 02:16解毅蔡宁刘玉方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

解毅+蔡宁+刘玉方

摘 要: 高职校外实习基地是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十分必要。通过调研,本文阐释了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了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的困难,并针对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校外实习基地 管理机制 实施困难 建立措施

校外实习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监督指导下,从事本专业一线工作的初步尝试,也是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的过程。为了确保校外实习的顺利进行,各专业都积极地与相关行业的企业洽谈联系,以工学结合的思想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不断思考和探索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以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然而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后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从管理(在本论文中主要指在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后,教学运行、顶岗实习管理、协议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方法、策略与机制。)上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校外实习应该由谁管理?企业还是学校?学生进入实习企业,由于校方没有相应的跟踪管理机制,对于实习的过程掌控有些鞭长莫及;企业只会用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帮助其快速成长,但对其思想精神的关注还是有所欠缺的。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存续与维护缺乏有效的跟进管理。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之初,往往双方领导热情满满,热烈非凡,仪式一过,合作细节方面未及时深入探讨其可行性,随后实习基地工作亦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了一张协议书。有幸存活下来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后运转困难,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能够使校外实习基地稳定运行的运行机制、驱动机制和约束机制,即构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各要素(包括校企双方的认知要素、情感要素、法律法规要素和社会与政府的协调要素等)在共建运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规律、方式、特征等长效机制。

一、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校企实习合作管理机制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保障。

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学生在这里做的与以后工作中做的基本相似或一致,能切实培养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观念。学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合作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源保障了實习实训的工作仿真度,存续与维持这一点,我们必须建立长效的校企实习合作管理机制。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根本环节。

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工作的基础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其良性运转保障了校外实习实训工作的质量,这是工学结合的根本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离开学校老师和大部分同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锻炼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的职场实践中更好地锻炼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工作中抗压耐挫能力等。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平台上有些学生实现了就业,有些学生发现了自身优长。我们要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和发展,这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打破原来的封闭桎梏之网。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中的困难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受制于专业所属行业特殊情况,不利于共同建设共同管理。

高职院校中各个专业所属的相关行业的具体情况不一而足,部分专业由于所属行业的特殊情况难以统一安排校外实习,学生较多而长期合作的单位较少。学生大多数前往国有企事业单位、施工企业进行校外实习,每个单位接纳学生数有限,成建制出去顶岗实习的机会少。

(二)校外实习基地分散,学校监管难度大。

学校对学生的校外实习管理难度大,实习地点分散(尤其是文科类的校外实习基地,比如学生众多的会计专业,单个企业接受实习生人数却十分有限),远离学校,甚至远在省外(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多分布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等国际贸易业务较多的城市),学校难以对实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完善考核,在管理上相对较松,实习约束性较差,实习过程难以监控,实习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教学计划要求。

(三)校外实习基地达不到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学生实习纪律松散。

学生对部分顶岗实习单位满意度不高,不愿到单位实习。某些学生实习不到1个月就跑了,企业难以打分,学校更难以控制。

三、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以工学结合的思想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不只是学校和企业的事,迫切需要政府机构职能部门的宏观引导,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采取激励手段,调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健康长远地发展。

政府在推动顶岗实习工作上,主要是做好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从制度层面要求企业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部分职责,同时也要对已经从事培养工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其他方面的补偿。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统一协调机制的意识,为合作办学和开展产学研结合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

以工学结合的思想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各有优势:学校的优势在于师资队伍和他们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及对前沿信息的获取;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要实现互利双赢主要依靠两者的优势融合。

互利双赢是维系校企关系的纽带,在校外实习基地长期合作中,企业得到校方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并得到政府在各方面的扶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校方以师资和科研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为其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教育环境,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双方从内在需求上说,都希望外实习基地的高校长期良好运转,构建校外实习基地长效运行机制是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立足点。

(三)以共同培养学生为目标的刚性约束和保障。

有些专业难以统一安排校外实习,实习过程难以监控,实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等在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实施中的困难,表面看来无非是校企建立实习基地的目的有别;究其根源则在于制度缺失,政府推动,制度建设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的首要措施。制定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的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通过立法规范保护各方利益不受侵犯。

这种刚性的约束和保障应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组成权威领导,能动地协调各方利益,由懂教学与熟悉生产专任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办事机构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转,要做好教学、师资、学生诸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建立评估机制,对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评价,教师的配备、进修、考核,学生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与指导。

(四)校企双方保持诚信友好。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源起无疑是共同利益,这一内需推动了合作的开始,而要使基地持续存活并良好运行下去,诚信友好是润滑剂,它在校企双方领导,部门负责人和老师,以及员工和学生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与建议,相互学习才能更好地发展友谊,共同进步。

当下高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考核方式,既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考试及综合能力测试,又没有对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员工在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工作坚持定期评估,因此需要建立良性的反馈机制提高实习基地管理水平,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积累情感,在情感的基础上形成长效稳定的合作。

四、关于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建议

校外实习作为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環节,是校企合作的深化,但是合作的基础太过薄弱,而且各个学科的校外实习基地各有不同,深度合作更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以在笼统的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的研究中穷尽,试图在众多学科中找寻一些共同规律以指导实践。

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是学生劳动力的低廉成本和潜在优质劳动力的或然性选择,企业运作必须以营利为目的,人才培养必经顶岗实操环节。校企双方应该共同为实习基地落实保障制度,公平地对待实习生的劳动付出,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有不同的类型,有适合长时间实习的也有适合短期观摩的,在教学管理中应对长短期实习实训做出具体项目训练要求,让不同的实习基地满足不同的实习需要,而不必拘泥于一时一地。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实习的诉求清晰是对人才质量的保障,从一定程度上说,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性并不在于一个具体企业能长时间充当某专业的实习基地,而是服务于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某类型的实习基地不断档。

参考文献:

[1]宋秀英.论高职院校装饰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435.

[2]刘海燕.高校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培育机制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2).

[3]刘璇,毕大伟,景文艳.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浅析WSN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基于ECC的智能家居密钥管理机制的实现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煤炭企业仓储管理机制探索和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的“海门模式”
对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