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三汉”遗址存证的海上丝路始发港形态

2017-08-21 21:19南山
文史春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合浦汉墓草鞋

南山

汉代海上丝路合浦始发港文化形态中,“三汉文化”是其中最辉煌的篇章。这“三汉”就是汉窑文化、汉墓文化、汉港(城)文化。

合浦草鞋村汉窑群

合浦草鞋村遗址最早发现于1989年。当时草鞋村的村民在挖鱼塘时,发现了大量的瓦砾及红陶片堆积层。由于合浦自古以来盛产陶瓷,古窑众多,因此村民们对这些“缸瓦”碎片并不在意。合浦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初步认定这些瓦砾及红陶堆积层是汉代的砖瓦与陶器残片。后经专家进一步勘查考察,又先后发现了多个馒头窑和10多个马蹄窑,最终确认均属汉窑遗址。1993年5月,合浦县政府将草鞋村窑群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学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草鞋村汉窑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这次发掘证实,草鞋村汉窑遗址发掘出2座半倒焰马蹄形窑,以及围绕在四周的20多座砖窑和陶窑。2013年5月,草鞋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从2007年第一次发掘的情况推定,草鞋村汉窑群是一个大型的干栏式建筑作坊,工场布局涵盖了陶器生产从取泥、制坯到烧制的完整流水线。工艺流程几乎涵盖了当时制陶手工业的全部过程,其规模之大、功能之系统、形质之完整在我国汉代考古及历代窑址考古上都十分罕见。

在工场遗址的中心区,考古队员发现了4口水井,其中一口砖砌井直径1.7米,深3.9米,井壁全部都是用汉砖错缝叠砌而成。这些水井底部自下而上铺设了两层木炭和竹木,起到过滤的作用。

这种延续至今的水质过滤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合浦先民掌握使用,确实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文明标志。考古人员在现场还发现了一截长约60厘米的大象腿骨,这和文献记载古时岭南多有驯服大象代劳动工具相吻合,推测应该是大象训练用作生产陶器的运载工具或炼泥之用。

现场还发现了一只较为完整的制作陶器的木泥棰。木泥棰和现在民间砖瓦窑中常用的棰泥形状基本相似,但经历两千多年后,依然质地坚固没有腐烂,木纹清晰可见。

草鞋村汉窑遗址挖掘中,最引人注目的出土文物就是大量的云树纹瓦当。这些瓦当的云树纹的云代表天,树代表地。在汉代,瓦当不是普通老百姓房屋所能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用于楼堂宫阁或庙宇。草鞋村汉窑群挖掘发现的瓦当纹饰当是“豪宅”用品。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为汉代合浦郡城的建设而配套生产的。同样的瓦当,1988年在广州南越王墓中也有发现。合浦出土的云树纹瓦当,和广州南越王宫署出土的云树纹瓦当,在型制和工艺上基本一致。专家们认定,草鞋村汉窑遗址规模巨大、功能系统完善、形质保存完整,是我国汉代甚至历代窑址考古都十分罕见的“制陶作业的完整流水线”,完整展现了汉代制陶工业流程,震动了中国考古界。

合浦汉墓群

1957年4月,考古工作队在合浦县城东郊的杨家岭和钟屋发现了砖室墓各一座,出土带印款方格纹灰陶罐、褂青釉方格灰陶罐、褂青釉弦纹灰陶壶等随葬器物,初步确定为汉代墓葬。1962年,“合浦汉墓群”被公布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和1987年,文物部门对合浦汉墓群进行了两次大普查,1987年、1999年又进行复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保护管理档案。1988年,广西区政府决定建广西合浦汉墓博物馆。1993年,完成合浦汉墓博物馆的总体规划,同年5月开始修建一号汉墓保护棚并于当年7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2004年9月26日《北海日报》的长篇专稿《汉墓无语诉沧桑》第一次系统地公开介绍合浦汉墓群的存在及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2006年,一号汉墓保护棚、二号汉墓保护棚完工通过验收。同年,合浦汉墓群被国家列入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2008年12月30日,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合浦汉墓博物馆在四方岭汉墓发掘遗址上竣工对外开放,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汉墓博物馆。

合浦汉墓群以合浦县城为中心,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分布面积约70平方公里。

考古部门对合浦汉墓挖掘勘探的数据推算,可见封土堆墓葬与地下未知墓葬的比例约为1:8,即一座地上可见的封土堆汉墓葬,其周边地下有8座未知的汉墓葬。从已查明可见封土堆的1056座汉墓推算,合浦汉墓群墓葬超过8500座。但实际发掘中,可见封土堆的墓葬数量不时增加。实际上,合浦汉墓群可能达到万座以上。

汉代的墓葬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据《后汉书·礼仪下》中记载,自皇帝至将军、特进到二百石以下官员,墓葬规制极其繁琐严格。用什么样的棺木、漆什么样的饰纹、棺木上盖什么样的布幔、墓葬的形制、陪葬品的规格数量,都有明确的限制。但是,合浦汉墓葬的形制却大大超过了官方制度,这又一个有待考之谜。

根据已经发掘的墓葬分析,合浦汉墓的形制基本上有四种:一是土坑竖穴木椁墓;二是土坑竖穴墓;三是砖木合构墓;四是砖室墓。

1971年发掘的望牛岭1号墓为木椁墓(墓穴内双层棺木)。该墓地面坟丘底径40米,高5米。墓葬由主室、甬道、南北耳室和斜坡墓道构成。全长25.8米,最宽处14米。主室陈放漆棺一具,室内随葬大量铜器、漆大器,北耳室有车马器。随葬品各类有铜器、铁器、陶器、漆器、金饼、金珠、水晶、玛瑙、琉璃、琥珀等饰物,共计245件。其中,以铜器占显著位置。如凤凰形烛灯、提梁壶、长颈壶、人面纹三足四蒂纹盘、龙首柄魁、铜仓模型器等,造型精美,制作精致,器身多錾刻有纤细匀称精美的各种花纹。属西汉中、晚期西汉后期地方官吏墓。

1984年至1999年发掘的19座凸鬼岭汉墓,其中有土坑墓、砖木合构墓和砖室墓。墓中多有墓道。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鼎、壶、提梁壶、炉、盤、剑、矛、镜)等,还有滑石器、五铢钱、“宝贵”印章等。20号墓随葬品中还有一件罕见的“马面形”托灯陶俑,这种托灯俑座在广东广州、顺德、广西贵港、梧州等地都是男、女形象,从脸部特征看属所谓“昆仑奴”或“胡人”,但“马面”和兽爪的似未见过。凸鬼岭的19座汉墓,出有随葬品273件。其中铜器多达42件、铁器13件、滑石器12件,还有金戒指、铜镜10面和珠饰。属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

此外,1990年发掘黄泥岗1号墓。该墓属东汉早期墓,是一座有斜坡墓道的砖木合构墓。墓室长方形,分前、后两室。随葬品共96件。

2003年11月发掘的风门岭26号墓,是一座大型的土坑木椁墓。各类随葬品有近200件之多。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琉璃、玛瑙、水晶、琥珀之类的珠饰,有近2000颗。

合浦汉墓出土文物的种类有:陶瓷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玻璃器、玉石器、玛瑙、水晶、琥珀、漆器等。合浦汉墓出土文物用途包括:农具、日用品、房屋、兵器。其中文物还有大量的泊来品。

瓷器。合浦汉墓出土的文物,陶器所占数目最大。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陈列大厅陶瓷馆展出的出土陶器有陶屋、陶水井、陶罐、陶动物、陶灶、陶仓等,具有浓厚岭南风格。这些陶器反映了岭南百越民族传统的硬陶制作技术,显示了汉代合浦地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青铜器。合浦汉墓出土的文物,陶器所占数目最大,其次为青铜器。主要有:造型精美的铜凤灯,神态生动的“岭南第一马车”青铜母马拉车,憨态可掬的实心雌雄青铜牛,青铜水井中的青铜水桶,錾刻纹饰图案的青铜谷仓,还装有千年美酒的铜提梁壶等。合浦汉墓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堪称汉代岭南青铜器的代表作。不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代合浦郡的社会状况、手工业生产水平,也反映了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历史典籍记载中,汉代合浦地区还没有本土的采矿冶铜业和铸造器手工业作坊,合浦汉墓出土那么多的青铜器是从哪里来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泊来品。据《汉书·地理志》有关记载,至少在汉武帝时期,海外出产的“壁琉璃”等泊来品就通过合浦进入中国市场了。合浦汉墓出土的明显带着异域色彩的水晶玛瑙、玻璃琥珀等饰物与器皿等泊来品数量巨大。瓯骆地区汉墓出土地的琉璃、玛瑙、水晶、玻璃珠等,共有1965颗,而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中现藏的汉墓出土的水晶、玻璃、玛瑙、琉璃等穿珠就有1075颗,而且其中有3条串珠共856颗属于一级品。因此,可以确定地说,早在汉代,合浦就是以上泊来品的主要集散地进出口市场了。

农耕器物。合浦汉墓出土的稻种,见证了汉代合浦农耕经济的转化进程;汉墓出土的忍冬花,见证了合浦早在汉代就能利用中草药治病的史实;合浦汉墓出土的荔枝,印证了荔枝在汉代属于珍品水果,曾经作为贡品的史实;汉墓出土的藤编缕花套子,展示了当时合浦地区的编织工艺水平。

玉器。合浦汉墓的出土玉器不但质地坚密润泽,洁白华美,而且数量大,种类多、级别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如合浦汉墓出土的有谷紋玉璧、出廓六字玉璧,是典型的中国礼器;合浦汉墓出土的有蟠螭纹玉佩、子母带钩,玉制的鸠首、鹅头和龙头形带钩,是中国的传统饰品;1986年发掘风门岭10号汉墓出土的猪形玉握、蝉形玉、杏形眼盖、六棱柱形鼻塞和肛门塞、圆柱形耳塞等,则是一套较完整的葬玉。这些都反映了汉代合浦地区的繁荣富庶。

草鞋村汉代建筑遗址

施工挖出古河道。2010年,合浦县在开展整治西门江工程施工过程中,在草鞋村老盐仓南侧突然挖出一些汉砖。经过半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后,考古队不仅发现了汉砖所在地的建筑遗址,还发掘出宽约46米的古代河道遗迹,中间距地表最深处约3.6米。当时已经开挖的这个汉代遗址为南北走向,全长约70米。开挖的遗址明显呈现出两个遗址痕迹,一是墙基痕迹,二是古河道痕迹。

挖掘现场的遗址分布的状况是:北段长约25米为墙基遗址,墙基的土质不但与周边的土质明显不同,而且有明显的人工夯实的迹象,这是能够确认为墙基遗址的。与墙基遗址向南伸延处相接的,是长约50米的古河道遗址。之所以说是古河道,是因为在挖开了表层土之后,从古河道遗址离地面约2米下挖出的都是沙子,沙子层下面挖出的黑土呈胶质状,应属于河道的淤泥沉积层。

专家们推测,如果这一段古代河道能够确定是护城河,那么这个城的周长约为1200米,这就与宋代以前的廉州古泥城的面积基本相当。

挖掘发现汉代建筑。随着发掘的持续进行,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草鞋村汉窑群遗址东侧的人工河边发掘出连片汉代建筑遗迹。这个遗迹的发掘现场约有450平方米,有一块地面铺着瓷砖,长约60米,最宽处约1.8米。这段铺瓷砖地下还有一条笔直的排水暗沟,沟底也铺着同样的瓷砖。这些瓷砖多为34厘米见方,厚度为5厘米,表面平整,呈“工”字形铺贴,砖与砖的接合处严密合缝。砖的颜色为白色或淡红,烧制的火候较高,瓷砖硬度高,大部分没有裂痕,经检测确定为汉代制作。

大型磉墩透露重大信息。在砖地的一侧,均匀排列着5个夯筑的建筑物柱础的基座,这是汉代用作建筑物柱础地基的磉墩。这5个磉墩每一个的直径都有1.5米左右,足以证明该建筑的宏伟壮大。砖地的东侧还有同时期的一口水井,直径约1米,用弧形的井砖围砌。考古人员据此认为,在汉代,铺地砖属于非常奢华的装修,尤其是这种统一烧制、规格齐整、铺贴严密的方砖,一般来说只有官署、宫殿才会使用。显然这是一处高等级的建筑,极有可能是汉合浦官署衙门建筑的一部分。因为,汉代的合浦,当地的民居大多数正处于勾栏式建筑逐步向砖瓦房过渡的阶段,能够铺地砖的住房,绝非一般的平民百姓所能拥有。由此,有人认为这里应该是一处大型的汉代建筑遗址。

草鞋村大型汉建筑遗址为确定汉代合浦郡郡治所在地的确定提供了考古依据。

汉代水井再现。在汉代合浦,水井的设置大都与官府衙门机构位置有关,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享受专用水井的权利。如草鞋村汉窑群水井,就是为了满足监管陶瓷生产的官员们的生活需要而开挖的。廉州府城内发现存世的唯一一口汉古井——甘露井,其所在位置就是在府衙仪门旁。合浦历史上曾有过的采珠、盐政、粮库、铜矿等专业的官府职能机构衙门所在地,也都设置有专门水井,如白龙城的白龙古井等。可见,合浦汉水井具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遗址还出土了陶提筒、陶罐、陶纺轮、铜箭头、筒瓦、板瓦、瓦当等汉代文物。其中的陶网坠与最近在白龙珍珠城考古搜集到的汉陶网坠型制相近,而两地相隔百里,可见,汉代,陶网坠在合浦地区的海洋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了。

大浪汉代建筑遗址

该遗址位于合浦石湾镇大浪古城村。2002年9月曾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为时22天。

第一阶段发掘面积76平方米,发掘点两处。第一处在北城墙布一条33米的探沟,跨护城河、城墙和城内,其中护城河探沟的宽度为2米,其余为1米。第二处在城内布4×4平方米的探方各一个,主要是对遗址的规模,和出土的瓦片、青花瓷片、粮坛、瓮等残件进行的考证。通过考究分析,初步认为遗址城基呈正方形,长宽均约220米。为了保护开挖后的-夯土船埠遗址,政府专门建了一个保护棚用以覆盖遗址。简易保护棚覆盖下的遗址,已经看不到当时挖掘出土的墙基、阶梯和柱洞,建筑石构件、陶罐残片等。据当时的考古报告,这个汉代遗址在古城遗址西边,是一个往北走的弧形平台,平台北有台阶连着船埠f供停靠船舶、装卸货物用,也称步头),船埠长约8米,为夯土筑成,东与城墙边相接处宽3米,最宽处为5米,有三级台阶下水。平台出土的陶片有水波纹、米字纹、几何纹、方格纹等10多种,木柱的柱洞20多个。台阶被认为是相当于西汉早中期的夯土船埠,船埠上的柱洞是木柱腐化后形成的,木柱是供固定船只使用的。柱洞内保存的木屑经北京大学作碳14年代测试,其年代与古城(汉代)年代相吻合。

从现存的大浪古城遗址及周边的环境状态中,或可看出古城遗址与夯土船埠遗址之间的关联。

夯土船埠遗址处于古城遗址西门。据村中的老人介绍,西门前古时候有一条河流过,名叫花江,其源头来自南流江的分支。花江在古城遗址的西南角流过西城墙,然后绕北城墙入南流江。也就是说,古城护城河是利用花江流水走向,绕过北面和西面城墙而修建,南面和东面的护城河则是人工开挖的。现在的花江古河道,虽然全部种上了农作物,但古河道的河床痕迹还是明显可见。据老人们说,很久以前滔滔江水流淌流过古城西北角后,一股分流向西汇入古代的人海大江,一股向北流入南流江大浪段,绕过北面的河流就成为天然的护城河。每當廉州江海水涨的时候,就会把江水顶上来,大浪白花花的翻滚着铺天盖地而来,大浪村因此而得名。

由此看来,当时西门是古城出入的主要通道,船埠建在西门就是充分利用花江绕城流通的优势,从船埠上船向西就可以顺流直达合浦郡城,沿花江绕城东南可以进入南流江,北上石康常乐以至博白。据此推测,出土的这个船埠遗址,很可能就是大浪古城西门对廉州府城交通的专用船埠。这样,就与大浪古城的规模格局相符合了。

(作者系北海文化学者)

猜你喜欢
合浦汉墓草鞋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七十七双草鞋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巨鞋”
合浦珠母贝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生长性状比较
千里水茫茫,南海明夜珰——六朝士民的“珠”印象与合浦珠业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
爷爷的草鞋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