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鹰 王海川 龙红明 胡义明 吴雪兰
安
0 前言
安徽工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我校基于完善矿物-冶金-材料专业链、服务支撑我省矿业冶金支柱产业而设置的新专业,契合我校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定位。本专业于2013年9月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致力于培养从事矿物分选、复杂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矿物材料加工等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研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具备解决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自设立以来,在学校和学院的高度重视下,以冶金工程专业认证和本科专业审核评估为契机,从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平台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努力做好新专业建设各项工作,以确保专业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本文就安徽工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具体措施和成效进行进行探讨,为工科院校新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1 建设目标
1.1 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
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掌握基础理论、强化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成立有金属矿山、钢铁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应用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提供导向,通过来自企业的信息反馈,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教学内容从知识拓展到能力和技能领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爱好特长选择发展方向,并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
1.2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执行者,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引进国内外矿物加工专业一线高校的优秀博士,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到企业中去培养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过程,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企业、研究所、设计院聘任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走“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建设道路。
1.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必须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狠下功夫。发挥冶金工程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和实验研究平台,逐步完善矿物加工工程训练设备建设,提供与生产实践同步的教学设备;重视实验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强调技术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避免过于强调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认识实习、实践过程遇到的困难,调动指导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积极性。
1.4 强调校企产学研合作
校企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企业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到专业教材中,并能及时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原理及应用,纳入到教学内容中;选择有能力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企业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尽快掌握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另一方面,让高校老师参与企业科研开发、联合技术攻关等,由企业为专业教师提供平台,使专业教师能快出成果、提高实践能力;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精心打造专业特色,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服务安徽区域经济发展。
2 措施与成效
2.1 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矿物加工工程是研究矿物分离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其学科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无用)矿物分离。例如:将铁、铜、铅、锌矿石中含有石英等脉石矿物,通过重选、磁选和浮选等方法,将品位较低的原矿富集为人造富矿,为进行下一步的冶炼工作(冶炼过程属于冶金工程专业)工作做准备。从学科的内涵可以看出,其专业教育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显著特点,同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此,我们提出 “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我们于2014年4月制定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定了选矿和烧结球团两个培养方向。除了学校公共平台所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我们设置了《矿物学》、《矿物加工技术经济》、《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钢铁冶金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确定了《矿石粉碎工程》、《矿物物理分离》、《矿物表面化学分选》、《选矿厂设计》、《烧结球团学》、《烧结球团厂设计》等骨干专业课,这些核心课程可以确保学生能获取选矿和烧结球团两个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同时沿着采矿-选矿-冶金-材料专业链向前和向后延伸,设置了《矿物材料加工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采矿概论》、《有色冶金概论》、《矿业环境工程》等专业限修、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拓宽培养口径。设置了《矿物加工实验技术1》(选矿方向)、《矿物加工实验技术2》(球团方向)等2门课12个专业教学实验配合学生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并通过《矿物加工理论与工艺》等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2年的教学实践,针对2014年培养方案的不足,我们于2016年10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组织由矿山企业、冶金企业等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在分析当前我国金属矿山资源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学生就业前景等的基础上,历经多次讨论修改,对相关课程课时、名称、性质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矿石可选性研究》、《化学选矿》和《宝石学与宝石鉴定》等新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口的关键核心,未来我们将继续结合教学实践、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持续建设。
2.2 持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表1 专业教师职称结构、专业和研究方向
教师是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执行者,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这几年,我们坚持走“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建设道路,一方面从国内外矿物加工专业一线高校引进优秀博士,另一方面从企业、研究所、设计院聘任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学缘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我们有专兼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5位教师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2位教授兼学科带头人有30多年企业工作经历,见表1、2所示。这样的师资队伍组成,使我们在培养方案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青年教师成长、乃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表2 专业教师知识、学缘、梯队结构
2.3 持续加强校内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必须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狠下功夫。为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和实验研究平台基础上,这几年我们通过多渠道购置教学实验专用设备30余万元,购置了单槽-多槽浮选机、磁选管、摇床、螺旋溜槽、湿式转鼓弱磁选机、球磨机、鄂式破碎、真空式过滤机、振动筛、三头研磨机、表面张力测试仪等设备,初步建成了专业教学实验平台,能基本满足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和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矿物加工实验技术1》和《矿物加工实验技术2》中铁矿石制粒与烧结、磨矿条件实验、浮选实验等12个实验的教学要求。
此外,我们也非常重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强调技术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社会资源办学。与宝钢梅山矿业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馬钢南山矿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合作,与马鞍山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一个实习、社会实践、产学研基地。
2.4 注重凝练学科方向、以科研促进教学
我们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把它们作为发展的两翼来对待,时时处处贯彻“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在金属矿高效分离应用技术研究、浮选药剂和泡沫浮选基础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矿物材料研究等方向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自2014年4月矿物加工工程系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重点项目、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合作重点项目1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8项。作为尚无硕士点的新设置专业,我们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等活动,将本科生加入到我们的科研活动中去,有助于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结论
安徽工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自设置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和实习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课程和培养环节的设置与国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相近,既注重理论基础和新技术新方法,强调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教师队伍知识体系、学缘和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师生比例协调,多人具有企业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经历,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有利;注重协调科研和科研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实习实践条件。以上这些措施可以保证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未来我们将瞄准社会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矿物加工专业建设各项工作,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更好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人才。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