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21403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糖类、酶的内容之后,对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的探究与学习,可为“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等的学习做铺垫。“ATP”一节的学习是认识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的基石,本节内容包括ATP分子结构及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其中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ATP与ADP相互转化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ATP与ADP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建立了细胞之间、细胞与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关系。
2.1 知识目标 简述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结构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2 能力目标 模仿科学家实验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体验科学家的实验探究过程。
3.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一则“囊萤夜读”的古文小故事,故事中介绍了家境贫寒的车胤捉萤火虫照亮书卷读书的故事,引出萤火虫发光的过程中,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从而引出主体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一则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3.2 自主学习,分析推理 利用卡片构建ATP分子结构简式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分析相关资料,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2.1 ATP分子结构简式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组内成员合作讨论:明确ATP分子的全称、结构简式、各个符号的名称及高能磷酸键等知识。邀请一个小组成员到讲台前,利用课前教师准备的卡片,共同完成ATP分子结构简式模型的展示,并说出自己手中卡片的中文名称。随后,教师对该结构简式进行描述及总结。最后,辅以一道有关腺苷数目、磷酸基团数目与ATP分子数目对应关系的题目,完成这一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教师总结、巩固练习四个环节,将ATP分子结构简式这一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ATP分子结构简式有深刻的认识。
3.2.2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得出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可逆但能量不可逆的结论。其中,在探讨ATP水解的过程中哪个高能磷酸键先断裂的问题时,可以再次利用黑板上的ATP分子结构简式模型进行演示。最后强调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细胞内能量供应的机制,这种机制在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普遍存在,建立了细胞之间、细胞与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关系,是生物界的共性。
设计意图:利用模型演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精髓。
3.2.3 ATP分子的特点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新的问题:ATP分子的哪些特点适宜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此时,由教师给出相关资料,学生阅读分析,总结归纳得到结论。
资料1:人在激烈运动的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 kg ATP转化成ADP,释放能量,供运动之需。那么,人在2个小时的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会消耗多少ATP?人在2个小时的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会消耗60 kg的ATP,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显然,运动员消耗的60 kg ATP并不是运动前就已储存在体内,而是在运动过程中,根据身体的需要,通过细胞中的ADP、Pi和能量迅速合成;合成的ATP将能量释放用于生命活动后,随即被分解为ADP和Pi,ADP和Pi又可作为合成ATP的原料。从而得出结论①:ATP分子在细胞中含量虽少,但转化快。
资料2:在细胞内,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释放出2870 kJ的能量,相当于1 mol ATP水解释放能量的94倍。可见,与能源物质葡萄糖相比,ATP分子储存的能量虽少却很活跃,可以随时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从而得出结论②:ATP分子储能少、能量活跃。由于细胞中的ATP分子可以迅速合成或水解,因此,ATP被称为细胞的能量“通货”。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选取两段相关资料,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得出ATP结构特点和转化特点,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3 合作探讨,能力提升 通过探究实验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题目:“在淀粉、葡萄糖、ATP中,哪种物质可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实验材料及用具:萤火虫细胞中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提取物、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ATP溶液、试管等。思考如下问题: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方案一:取等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提取物于三支试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ATP、葡萄糖、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加入ATP溶液的试管发出荧光。
学生方案二:取等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提取物于四只试管,并保证温度、压强、pH值等无关变量相同,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ATP、葡萄糖、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加入ATP溶液的试管发出荧光,并绘制表1。
表1 探究哪种物质可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
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更为严谨,不仅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温度、压强、pH值等),而且设置了空白对照(1号试管),根据方案二进行实验,并观察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提取物发光的情况,最终得出ATP可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所了解,并初步具备实验探究能力的基础,通过组内合作提出实验方案,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4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师生共同绘制知识网络图(图略)。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通过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3.5 思考发问,拓展升华 给出资料:纯净的ATP是白色粉未,能溶于水,可作为一种药品,ATP片剂可以口服,ATP注射液可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那么在运动之前服用ATP,能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吗?请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话题讨论,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搜集整合归纳信息的能力,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强调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学习知识。本节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首先通过一则“囊萤夜读”的成语故事引入,引出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ATP的结构简式内容学习时,采取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依次通过“卡片法”构建ATP结构简式模型、教师总结、检测练习等环节,使学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最后设置了萤火虫发光的探究性实验,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空间可拓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