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青云
教育,不是单纯的驯化,而是对每个生命个体一种“爱”的具体表现,是对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一种真情关怀。美术课堂应充满生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充满智慧的评价,则能使课堂大放光彩、熠熠生辉,真正做到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评价。
一、让评价人性化
学生在学习美术活动中是一个个充满灵气的个体,每个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情感,教师应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執教赣版美术《会说话的手》这一课时,先和学生一起玩手影猜猜猜的游戏,用手变出孔雀、蝴蝶、老鹰、小鸟等动物。有的学生说:“手不仅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做手势,比如中国人在拜年的时候都是双手抱拳做恭喜的手势,信徒拜佛的时候做双手合十的手势,非常的虔诚,还有一到十的数字。”说着,他还淘气地做了个‘V的手势。听后笔者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喝彩,同时也为自己能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感到庆幸。在日常教学中这样的倾听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多听一听学生的心声,让评价在课堂教学时变得更加人性化。
二、让评价充满诗意
当学生怀着期待的眼神望着你问:“老师看我画得怎么样?”教师如果一味地说“很好!”“很棒!”“很漂亮!”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评价很无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优、良、及格”的等级用得比较普遍,但是,学生往往不会去认真思考这样的评价,究竟什么样的评价是充满诗意的评价呢?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创作后,在反面写上设计思路,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创意评价,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激励学生。如“老师看到你的作品时顿感轻松愉快!”“你的画面色彩搭配很好,让人眼前一亮!”“构图很合理,要是有点创意就好了。”语言是智慧的花朵,智慧是语言的红舞鞋。教师智慧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不但能化解教学过程中的尴尬,还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三、让分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的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要求每个个体都一样,那就会更加约束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学生放在一起做比较,而应该注重学生自己与自己的纵向比较。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育,要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和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在以训练绘画技能为主的作业中运用指点式评语,明确指出学生的不足,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评语修改;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运用商榷式评语对学生作业提出建议,在欣赏学生个性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去修改;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首先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改正不足;对于腼腆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当面与学生交谈,促进师生相互感情的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让多元评价激发内心灵感
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不同学生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的评价方式更应该丰富多彩。我们不应该独占作业评价的“专利权”,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通过参与评价不断提升自我。课堂评价主要有自评、他评、互评等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内心绽放灵感。学生每次创作完作品后,鼓励他们把作品展示出来,供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学习、取长补短,这样近距离地观赏学习,不仅让大家有一种整体的视觉印象,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与其他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绘画内容,如绘画采用了哪些表现方式,想表达什么信息或思想,自己对绘画的结果是否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等。无论采取哪种评价方法,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及时获悉评价结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美术课堂的教学要以人文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的自我成长,用充满诗意的评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丰富而灵动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