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源 刘梦华 易顺
在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高校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优秀人才。本文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双语教师的视角出发,分析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现状,并着重在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以及教学态度等方面展开调研,尝试找到影响双语教师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国家愈发重视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高校普遍推行双语课程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利用国外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文献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专业的英语术语进行学术交流,以满足国家迫切的国际化人才需求。至2016年,我国高校在开展双语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查询“双语教学”的相关文献记录已多达近20万条,双语教学火热发展的势头丝毫未减。
伴随着高校双语教学的大力推广,有关双语课程具体如何实施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哪些课程适合用双语授课?该如何选择双语课程教材?双语教师上岗前应该接受哪些培训?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双语教学最有效?如何评价双语课程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学生在接受双语课程之前应该具有怎样的语言基础,英文和中文的授课比例该如何分配,这些都是双语教学实践中绕不开的实际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国外经验的借鉴、教学方法及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然而针对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对象本身:学生与教师的研究结果却并不丰富。本文以广东某高校的双语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从双语教学的实际操作出发,切实了解双语教师们的教学想法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汇总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总结出限制双语课程质量提高的核心因素,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现存问题
双语教学,英文名词为“Bilingual Teaching”,按照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定义,“Bilingual”指的是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母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所以双语教学的概念即使用非母语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相继开设双语课程,所使用的非母语语言主要为世界通用语英语,教师们使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英文教材资料来给学生们传授国外最先进的知识。然而,我国双语教学的实施并不排除母语作为辅助,根据学生不同的英文水平和学科的难易度,实际的双語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1)全外型: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文授课;(2)混合型:英文和中文按照一定比例分配进行中英文混合授课;(3)半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但基本使用母语进行课堂讲解。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结合,可以针对学生们因材施教,降低双语课程的理解难度,以促进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从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文献来看,现存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效果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学者刘兆龙(2012)等人的研究指出使用英文进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全英文的教学资料并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复习;学者周恩的调查指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之间衔接较差,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英文需求,双语教学的大量时间花费在基础英文词汇的讲解,双语课程上成了英文课程,这与双语教学的初衷相悖;除此之外,学者韩立新(2013)等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双语教师认为教师自身的英语能力问题是双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难点,如果教师对双语课程本身的教学都没有信心,那么实际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还不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究其原因,双语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作为双语教学的核心组织者和内容提供者,双语教师不仅要能够流利得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讲解,而且还要对专业知识有足够深的理解程度,这样的老师即使到今天依然是非常珍贵的稀缺资源。目前大量双语课程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极高,往往是有什么样的双语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双语课程,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安排,教师们经常单打独斗、互相之间缺少沟通,一旦某位教师离岗,其双语课程便无以为继。除此之外,由于缺少系统专业的双语教师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英语口音各异,再加上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价系统的缺失,这些都增大了教师教学和学生接受双语课程的难度。因此,如何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微调查
(一)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的样本皆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双语教师群体,该学院一向以外语为特色,非常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针对该学院双语教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次共有27名持证上岗的双语教师,每人至少都有1年以上的双语教学经验,约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拥有2年以上的海外求学经历,75%的教师拥有讲师以上职称。27位老师中有7名博士和20名海归硕士,任教课程主要为经济、金融、管理类科目,绝大部分教师的最高学位皆非英语专业,对其所任教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好的掌握程度。总体来讲,本次的研究对象都具有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能力,针对这批教师的问卷调查期望可以获得最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
(二)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旨在调查老师们的性别、年龄、职称等个人信息,为以后的数据分析提供维度;第二部分为双语课程设置相关问题,主要调查双语课程教材的选用状况以及双语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状况;第三部分为教学方法,讨论教师们在实际授课中不同教学方法在学生中的反馈状况,总结出哪些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课堂更适用于双语教学;第四部分为教师培训,目的是了解老师们在双语课程中所碰到的实际困难以及对教师培训有哪些切实需求;最后环节为教学态度部分,调查影响双语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了解双语教师的压力来源。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共发放2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份,除此之外,笔者还面对面得跟10名老师组成讨论小组,就问卷中的某些开放性问题展开探讨,共形成笔记十数页,为之后的分析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三)调查结果
1.有关双语课程如何设置的问题
双语课程的设置是教师们开展课程之前的基础规划,包括教材的选择、前置课程的安排以及教学班级的设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一半的教师选择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作为教科书,42%的教师选择中英教材结合使用,只有不到10%的教师选择使用中文编译教材,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双语教师都倾向于使用原汁原味的英文书籍,中文教材只是作为辅助的角色存在。由图1可以看出,在开设双语课程的选择上,50%的老师认为专业选修课最适合开展双语教学,30%的老师认为学科基础课可以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只有不到20%的老师选择学科专业课作为理想双语课程,由此可见,大部分老师仍然认为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还没有达到能够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
在本次调查中约四分之三的老师认为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需要必要的前置课程作为基础。通过开展前置课程,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就我国高校现状来看,大学英语课程是成为双语教学前置课程的最佳选择,但是图2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双语教师从来没有跟大学英语部门有过任何形式的交流,即使有过接触的教师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教学方法交流阶段,大学英语部与双语教师们的合作现状并不理想。
双语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在班级的规划上也与普通班级有所不同,一半以上的双语教师认为针对双语班的学生应该采用分层式教学方法,即面向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方式。除此之外,90%的老师更倾向于将双语班级的学生人数限制在30人以内,超过30人的大班则无法保证学生们的双语教学体验。如图3所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到4%的教师采用全英授课,50%-70%的英文授课比例是最多老师所采用的,尤其是在一些中文案例和个人经验讲解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都采用母语而不是用英语。由此可见,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母语授课依然是现阶段双语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段。
2.双语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
按照国家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双语课程重在课程与国际专业知识的接轨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双语教师们往往需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动脑筋。在本次访谈中,多数教师认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意识应该成为开展双语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这和教育部的要求十分吻合。在此次调查中,百分之百的双语老师一致认为课前预习对课程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图4显示老师们在课前主要为学生们准备了中英文案例分析、PPT课件以及专业词汇汇总等预习资料,但是只有不到30%的老师认为这些预习材料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学生们并不能够很好得运用这些老师们辛辛苦苦搜集的资源。
除了课前预习之外,教师们还在教學实践中尝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和学生演讲法是老师们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知识竞赛法、角色扮演法和头脑风暴法作为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双语教师的青睐。在与老师们交谈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明确指出传统填鸭式的教师一人独角戏课堂完全不适合双语教学,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往往采用了互动性、竞争性较强的模式。例如,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习惯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基于小组进行展示、竞赛和评价,收获了不错的课堂效果;还有一些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惯常使用场景模拟训练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反响。
开展双语教学,离不开中外优秀教学资源的辅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教师们也与时俱进,积极通过各种线上平台搜集有效的教学材料。图5显示,超过90%的教师利用网络上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一半的老师经常使用所在学校官网的教学平台来分享教学资料,46%的教师会频繁使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等文献数据库来更新相关专业知识,30%的教师已经开始在各大“MOOC”平台上上传视频,为全国的学生提供教学内容,更有超过百分之十的老师积极推广使用智能手机端的学习APP,以期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综上所述,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普遍认为高新技术的出现为老师和学生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
3.双语教师培训的需求
国家在高校推行双语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然而大多数双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单打独斗居多,教师水平高低不齐,这足以说明他们缺少系统有效的课前培训。双语教师的培训需要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出发,图6显示,学生英文水平的不足以及英文语境环境的缺失是双语教师一致认为的最大问题。除此之外,不少老师对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缺少自信,英文教学材料的搜集过程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而在双语授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老师表示还不能达到用专业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讲解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教师认为针对图表数据的解释很难用英文进行表达,同理由于学生英文水平有限,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英文互动的效果也极其有限,除此之外,一些中文案例分析由于语言的文化特质,强行将其翻译成英文解读往往事倍功半。综上所述,双语教师的培训应该着重去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们的培训需求,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就这一问题同讨论小组们的老师们展开详细探讨。首先,几乎所有老师都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来切实提高自身的英文授课水平,这里的英文水平不单单指的是英文口语能力的提高,还包括与学生之间的英文互动技巧以及中文案例翻译能力。其次,教师们针对课程教学方法的培训需求十分强烈,有的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微课示范的方式让教师自身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体验优秀双语教师的模拟课堂,进而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学习。最后,还有一些老师表示双语教师之间应该搭建起资源共享的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资源,加强校内校外的沟通学习,有机会的话甚至可以为双语教师安排出国培训。
4.教学态度调查
在本次研究中,就双语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也做了相关调查。问卷显示,95%以上的教师对双语课程有着很大的教学热情。究其原因,八成以上的教师认为通过双语教学实践可以更多接触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六成以上教师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掌握国外更先进的教学方法,42%的老师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交流。综合来看,双语课程的开展在教师方面受到了很大欢迎。
在教师们积极开展双语课堂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有73%的教师认为双语课程备课量是普通课程的3倍以上,这无疑加大了双语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图7总结出了教师心目中最影响教学积极性的几点因素。排在首位的即是英文教学环境的缺失,离开课堂就消失的英文氛围往往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延伸;其次是在繁重的備课压力与相对微薄的报酬面前,教师们可能无法全身心得投入到双语教学中去;除此之外,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老师们的教学成果无法测量,这也就决定了无法建立相应的激励手段,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其实还只是停留在试验阶段。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教学资源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双语教学发展建议
(一)加强双语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衔接
经过本次调查,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顺利开展双语课程离不开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铺垫,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双语老师与大学英语部门的交流却少之又少,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学者周恩(2012)等认为应该根据我国各地区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层化教学,重视大学英语后续提高课程的开发设计,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包括普通英语、专门用途英语、通识类英语等多功能课程,以为高年级双语课程的展开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在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应因地制宜,本次调查中多数老师青睐于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但同时也有60%以上的教师高度认可了国内编写教材的辅助作用。综上,如何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今后研究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尝试运用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良好的双语课程效果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老师一致认同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够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的话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这与韩立新(2013)学者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其次,双语课堂的主角应该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南国商学院不少优秀双语教师表示小组互评、场景模拟、知识竞赛等竞争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高校间进行广泛推广运用。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刘梦华(2010)等资深双语教师认为应该更加充分得去运用“MOOC”、网络多媒体资源、智能手机学习软件等电子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探索型”的学习习惯,实现双语教学的“O2O”。
(三)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程序和评价机制
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规定要从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外语水平、双语教学经验四个方面来评审双语教师,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指标却难以量化,双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没有改变。学者史峰(2011)认为国家教育部应该对双语教师进行统一口语测试并颁发证书,定期对双语教师进行考核,以保证教师的基本英文能力。本次调查中,为了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南国商学院专门成立了双语教师督导队,定期组织听课、外校交流、研讨会等活动,并优先将出国访问的机会留给优秀双语教师。除此之外,对于任何一个即将要从事双语教学的新老师,南国商学院会安排老教师实行“一带一”的策略,让新老师迅速适应双语教学模式,避免“单打独斗”的情况出现。综上所述,在教师培训和评价方面,南国商学院的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四)营造英文学习氛围,提高双语教师待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英文学习大环境的缺失是双语教师们一致认为的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学者袁平华(2008)的研究指出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可以为我国的双语教学提供启示,为了在双语课堂之外营造出英文氛围,高校应该积极鼓励英语化教学和科研活动,广泛开展英语角,大力引进外教。在校园环境细节方面,例如宣传海报、路标、图书馆目录等处使用英文,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英文环境的感染。此外,从本次调查来看,双语教师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普通教师,如果不能给予充足的报酬,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持久积极性。因此,如何计算双语教师的工作量,能否提供更多的岗位津贴和外出培训机会是双语老师们极其关注的重点。只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够让双语老师们真正全身心得投入到教学中去。
(作者单位: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肇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