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碧健
六一节,邻班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只憨态可掬、坐着雪橇的大狗熊玩偶,它牢牢地吸引住了小朋友们,一下课周围就围满了好奇的孩子们。我连忙拿起相机,小朋友们一见,更加活跃了,争先恐后抢镜头,更有甚者成了“镜霸”,镜头转到哪儿,他跟到哪儿,恨不得钻到镜头里……
当我看到一贯安安静静,此时也活蹦乱跳、一脸笑容的蕾时,心想:“太好了,赶快多拍几张!”可没想到蕾发现后一个激灵,左躲右闪,逃到狗熊的另一侧去了。镜头中留下的还是她低眉顺眼、满脸羞赧的样子。
这不由让我想起整理孩子“成长档案”时,以她为主的照片总是不多;小组表演时,她的头总是低得最下,声音最轻;游戏活动需要两两结对时,她常是最后落单……
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因为她是个留守孩子。
原来,蕾从十个月断奶起,就由守寡十多年的农村奶奶一个人带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家中有重要的事或过年时才能回来几天。因平时不在一起,孩子和父母不亲,即使父母在家,她还是粘着奶奶。
勤俭节约的奶奶送完孩子后,就去当搬运工赚生活费补贴家用,所以傍晚接孩子回家后已经很累,还要做家务,完全没有精力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而奶奶对教学内容特别重视,每天来接孩子时总会问,“今天教点啥?”“人家上了几天就会说会唱儿歌,我们家蕾什么也不会!”对孩子的涂鸦作品,奶奶一看就咋呼:“这画的啥,乱七八糟!”缺少家人的引导和鼓励,蕾变得越来越内向、自卑。
于是我利用奶奶每天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委婉地向她传授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给她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例如看孩子的作品时,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来看,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问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鼓励孩子多说,肯定孩子的进步或想法;晚饭后,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电视里的幼儿节目,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晚上睡觉前,用老式录音机让孩子听听故事,丰富孩子的词汇;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或者和邻居的孩子一起玩玩,提高社交技能;当孩子哭闹时先问问为什么,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呵斥……
同时,让奶奶和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希望他们尽可能地多回家陪陪孩子,平时一定要给孩子多打电话。也可以在寒暑假,把孩子接过去,带她出去玩玩,接触些新鲜事物。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班级主页了解幼儿园里的事,找些话题和孩子聊。尽量做到“人不在心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在幼儿园,我更是对蕾特别关照,上课时只要她举手,我就尽量多给她机会;游戏时,我主动和她结对,让她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每当她取得进步,我就大大表扬。渐渐地,她回答问题的声音变响了,头抬得高了,笑容多了,性格开朗了,朋友也慢慢地多起来了。大班毕业汇报时,她爸爸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当看到舞台上胆小内向的蕾,现在是那么活泼开朗,奶奶和爸爸都激动万分,连声说:“宝宝真棒,变化太大了,根本想象不出她会有这样的表现。太谢谢老师了!”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能力水平相对较弱,在集体中较自卑。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教养人提高家教水平,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弥补爱的缺失。而年轻的父母们也要注意:盡量不要制造“留守孩子”或“变相留守孩子”,毕竟老人的思维思想有别于年轻人,要努力创造机会多回家看望老人和孩子,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孩子交流,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长,不要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遗憾!
编辑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