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国白林周立新刘金鑫曹冬明谢 飞
(1成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611130)
不同配比鲜猪、牛粪饵料对蚯蚓生长繁殖影响的研究
王定国1白林2*周立新1刘金鑫1曹冬明2谢 飞2
(1成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611130)
本试验主要通过用不同配比的鲜猪粪和鲜牛粪做基质饲养蚯蚓,研究不同的猪牛粪配比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鲜猪粪与鲜牛粪比例分别为0∶1、1∶0、1∶1、1∶3和3∶1,5种不同配比作为蚯蚓的饵料,每个处理有12个重复。研究结果表明:鲜猪粪与鲜牛粪比例为1∶3时,蚯蚓的平均蚓重、日增重倍数、日增殖倍数均最高,且在此比例时蚯蚓产卵期最早,比其他比例提前了15天,故鲜猪粪与鲜牛粪比例为1∶3是一个较为适合的蚯蚓饵料比例。
鲜猪粪;鲜牛粪;饵料;蚯蚓;生长繁殖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粪污。由于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过于集中,没有足够的土地就地消纳,加之异地利用运输成本较高,故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1]。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剧,不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而且严重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发酵的鸡粪、猪粪、牛羊粪和生活垃圾饲养蚯蚓,然后用蚯蚓养殖畜、禽、鱼,既能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作为畜禽动物性蛋白饲料,大幅度降低养殖饲料成本[2]。本研究以蚯蚓适应力较强的牛粪,搭配营养元素多但蚯蚓适应力较弱的猪粪,以不同比例混合后直接利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找出最佳鲜粪搭配比例,以期为畜禽粪便寻找更绿色环保、更快速、更具经济价值的处理方式,为现代化生态农场混合处理畜禽鲜粪、提高粪料的回收利用率、提供廉价的蛋白饲料[3]、增加养殖利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1 试验材料
蚯蚓:选用大平3号蚯蚓,购自四川简阳市大众养殖公司。鲜猪粪和鲜牛粪:分别取自四川农业大学教学实习猪场、奶牛场。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见表1),以鲜牛粪与鲜猪粪的鲜重为因素,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次采样随机取样3个)共计60箱。采用22.5 cm×12 cm×15 cm(内径:长×宽×高)的塑料泡沫箱养殖蚯蚓。将蚯蚓接种在泡沫箱内并放置在室内。接种时,只需接种在一侧的蚯蚓粪中。每个泡沫箱中放入500 g现配的鲜粪,向粪中投入10条个体质量在125 mg/条左右、活力强的蚯蚓,注意防止逃逸。养殖过程物料的湿度保持在7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试验共进行60天,分别在接种蚯蚓后第15、30、45、60天时取样,对成蚓进行计数和称重,对蚓茧和幼蚓进行计数,并对蚯蚓的生长和繁殖等指标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
表1 不同组合中鲜牛粪、鲜猪粪添加量
2.1 平均蚯蚓重、蚯蚓日增重倍数、蚯蚓日增殖倍数的计算
式(1)、(2)、(3)中:蚯蚓总条数包括成蚓数、幼蚓数和蚓茧数,每个蚓茧按1条蚯蚓计算;处理时间以天计;蚓重以g计。
表2 不同组在不同采样时间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表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测数据用SPSS 17.0方差和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图表采用Excel 2010处理。
3.1 不同鲜粪配比对蚯蚓生长的影响
不同试验组在不同采样时间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D粪样即猪、牛粪比例为1∶3时,蚯蚓的日增重倍数最高。E粪样即猪、牛粪比例为3∶1的次之,蚯蚓的日增重倍数与1∶3时差异不显著;A、C粪样即猪、牛粪比例为0∶1和1∶1时,蚯蚓日增重倍数差异不显著,二者与猪、牛粪比例为1∶3的差异显著;B粪样即猪、牛粪比例为1∶0,蚯蚓日增重倍数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显著。故猪、牛粪比例为1∶3最有利于蚯蚓增重。
不同试验组的平均蚯蚓重见图1,不同试验组的蚯蚓日增重倍数见图2。由图1和图2可知,D组即猪、牛粪比例为1∶3时,平均蚯蚓重最高,且增重效果明显,呈不断上升的趋势;B组即猪、牛粪比例为1∶0时,蚯蚓平均蚓重最低,日增重倍数也低;E组即猪、牛粪比例为3∶1时,蚯蚓前期增重缓慢,与B组相似,但后期增重速度快,到60日时,蚯蚓重量接近D组;A组即猪、牛粪比例为0∶1时,蚯蚓增重速度缓慢,但增速稳定;C组蚯蚓重量波动大,前期增速大,但后期增重缓慢。各组蚯蚓增重速度在试验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与试验后期温度下降、蚯蚓活动减少可能有关。
综上所述,猪、牛粪比例为1∶3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蚯蚓增重速度快,增长速度稳定,60日时蚯蚓日增重倍数达到最高,是一个较为适合的养殖蚯蚓比例。
3.2 不同鲜粪配比对蚯蚓繁殖影响
不同试验组在不同采样时间的蚯蚓日增殖倍数见表2和图3。由表2和图3可知,在接种后第15天采样时,各组均无产卵和幼蚓,没有出现增殖现象。第30天时,仅有D组出现增殖现象,且日增殖倍数高,说明D组是最有利于蚯蚓前期增殖的。第45天时,各组间差异明显。其中C组日增殖倍数最高,与各组差异明显。第60天时,各组间差异明显。其中D组日增殖倍数最高,与各组差异明显;A组次之,E组最低。
图1 不同试验组的平均蚯蚓重 (g)
图2 不同试验组的蚯蚓日增重倍数
图3 不同试验组在不同采样时间的蚯蚓日增殖倍数
综上所述,D组即猪、牛粪比例为1∶3是最适合蚯蚓繁殖的饵料配比。
从本次试验可以得出结论:鲜猪、牛粪比例为1∶3相对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蚯蚓比较喜欢采食松软、透气性和保水性好的基质。不同质地的基质对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有巨大影响[4]。研究发现牛粪基质在初期最适宜,但随着时间增加,蚯蚓对牛粪基质的适应能力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饲养后期基质中pH值改变和含水量下降使蚯蚓不适而影响到生长和繁殖。这与唐健等[5]于2012年在不同接种基质对蚯蚓繁殖影响研究的结论一致。
本次试验周期较短,加上蚯蚓对鲜粪直接利用的效果不如腐熟的粪,所以试验的蚯蚓生长和繁殖数据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偏低。在试验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对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研究。在试验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前期温度高,接近28℃;后期温度低,仅10℃左右。根据单监利等[6]在2011年关于畜粪、木屑混合物蚯蚓堆制过程中蚓体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低温(10℃)和高温(30℃)均会抑制蚯蚓繁殖,最适温度为20℃左右;低湿度(60%)对蚯蚓的存活、繁殖、增重生长及基质消耗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高湿度(80%)亦会抑制蚯蚓的繁殖和基质消耗。
本次试验仅找到一个相对适合的鲜猪、牛粪比例,以后可以在温度、湿度等外在条件都控制良好的条件下,再进一步找到最合适的比例。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以对蚯蚓处理粪污后的蚯蚓粪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以达到无害化排放和循环利用,也可以寻找高效处理粪便的蚯蚓与粪的量化比值。
[1]周菁华,杨淑慧.集约化猪场废弃物系统处理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67(1):46-48.
[2]尹邦才,肖和良,肖建龙,等.对目前猪粪尿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估报告[J].中国猪业,2016(11):36-39.
[3]孙朋朋,宋春阳.蚯蚓在养猪中的综合利用[J].猪业科学, 2013(12):126-127.
[4]刘子英,刘宝明,薛志军,等.用蚯蚓处理农作物秸秆可行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72-273.
[5]唐健,宋贤冲,雷定战,等.不同接种基质对蚯蚓繁殖的影响[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1):8-11.
[6]单监利,张志,朱维琴,等.畜粪、木屑混合物蚯蚓堆制过程中蚓体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6):491-496.
S899.8
1673-4645(2017)07-0082-03
2017-06-05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ZCXTD-2)
王定国(1966-),男,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E-mail:604881735@qq.com
*通讯作者:白林(1970-),男,四川汉源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生产与环境控制,E-mail:blin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