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祝青
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要想在现如今的社会取得良好的生存发展,必须要学好、用好信息技术。那么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去,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发展创新课本理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方式,切不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讲解,纯粹地考核,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约束,创造性消磨殆尽,教师需要不断发展创新,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开发软件、精致绘图、制作文档等,这么多功能的实现无一不需要学生操作、动手实践。例如,在桌面属性设置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先学会了其基本操作过程,然后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自主设置富有个性特点的桌面属性,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起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外,“画图”、“PPT的装饰”等皆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教师要充分发掘并加以利用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有效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養是信息时代对现代人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它具体要求人们对信息要有兴趣,要有认同感,还要保护个人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等。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甄别、整理,整合出有效信息供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制定出一套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更为高效。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较为简单、可以操作的部分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而提供了很多让学生去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地学习、探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查阅课本基础知识来解决一些疑惑。然后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进一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统一指点。通过营造自由、乐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突破重难点,获得操作的基本技能。
通过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在广博的网络世界中自由翱翔,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计算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
当今教育主题多元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育要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整体性学习十分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按照课本知识一板一眼地去讲解、去操作,而是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绘图工具、技巧等知识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还可以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绘图整合进行教学。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全方面地学习知识,形成体系脉络,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信息教育理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学生进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某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是没有把握好寻找信息的方法,以至于没有掌握好相关的信息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此便可有效锻炼学生能力。笔者曾经在绘图教学中,以反比例函数图像为基本教学模型,让学生既掌握了绘图技巧,也让学生对反比例图像有了明晰的认识,为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师必须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断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