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摘要:由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原因,导致他们的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他们的想象力获得自由解放,听觉能力获得自由发展。通过对音乐作品交流、对话的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使他们逐渐获得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并使音乐成为他们终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班;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一、以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丰富儿童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
(一)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1.欣赏人体声音。自己的身体是学前儿童最熟悉的部分,倾听可以先从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开始。如教师与学前儿童面对面坐在一起,让幼儿倾听并模仿教师发出的各种人体的声音,如:拍手声、捻指声、弹击声、拍腿声、跺脚声、轻快的跳动声与各种嗓音。还可以增加难度,玩传话游戏和声音记忆游戏。
2.欣赏日常用具的声音。学前儿童好奇心较强,对身边的各种声响有极大的探索兴趣。比如,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声音,找出相应的图片。教师连续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有时教师可以录制一些特有的声音,如做饭、洗衣服的声音等,放给学前儿童听,让他们去辨别。
3.欣赏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充满了各种音响:马叫、蛙鸣、暴风的呼啸、雨水的低吟、汽车的嘀嘀声、火车和飞机的隆隆声等。
(二)欣赏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歌曲因为有歌词,在一般情况下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但是也有研究证明:幼儿不仅喜欢歌曲,也喜欢不带歌词的器乐曲。这是因为器乐曲音色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又没有具体歌词的局限,便于儿童进行生动、自由的联想和想象。
音乐作品的选择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一般情况下,小班的音乐欣赏以歌曲为主。刚入园的幼儿喜欢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里面有模仿小动物动作的声音和叫声,音乐形象鲜明。小班幼儿欣赏的器乐曲,要形象单一、鲜明,有标题。如《小鸟的歌》(李重光曲)等,最好具有模拟的声音如军号声、马蹄声、小鸟叫声、火车鸣笛、汽车喇叭声等。中大班音乐欣赏仍应以歌曲为主。歌曲的内容、性质、表现形式,要比小班更多样化。
如果选择的材料是歌曲,需着重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应该是能为儿童所熟悉、喜爱和愿意接受的;歌曲中的歌词,应该是儿童所能够理解的。各年龄班欣赏的歌曲可以是本班即将学习的歌曲,也可以采用高一年龄班儿童所唱的歌曲,即小班儿童音乐欣赏的歌曲可选自幼儿园中、大班学唱的歌曲,而幼儿园中、大班可选用少儿歌曲。例如:《这是小兵》这首歌曲就适合小班幼儿。
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一)激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音乐艺术的主要构成材料——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非具象的特点。所以音乐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是属于精神性的、非物质性的艺术,因此能够充分发展孩子的想象。也因此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开启幼儿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价值。而对音乐的想象和感受又和孩子们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密切相关,所以更具有个性,有助于幼儿表达他们独特的感受。
《龟兔赛跑》是属于带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它表现的是一个寓言童话故事,塑造了比较明确的形象。孩子们对于动物、故事的想象离不开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于动物的了解除了直接接触的,更多来自于影视、图书。而《龟兔赛跑》所表现的内容不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过、见过的事情,所以孩子们想不到、有不同的想象,也完全是正常的。
(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听赏能力
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始没有先入为主地介绍作品的名称,而是首先调动幼儿的主动听赏,这种做法也是启发式欣赏中的一种。但是如何进一步将幼儿丰富的、发散的,甚至天马行空的想象集中到音乐作品上来,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1.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受鼓励的环境和氛围,这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敢于想象有重要的意义。
2.在幼儿想象、表达的基础上,更需要的是进一步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他们觉得是“大象和老虎在打架”“蜗牛和蜜蜂在跳舞”“小刺猬上山、下坡”“霸王龙和翼龙在奔跑”?这就是说,不能让孩子们的想象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联想上,而要使他们心中的形象和音乐的表现要素,如速度、力度、音色等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幼儿也许会说,那慢慢的、有点笨重的音乐像是小蜗牛在爬,轻快、活泼的音乐像是小蜜蜂在飞;音调飞快的向上或者向下,让我感觉是上山、下坡和奔跑……这时到底是“乌龟”还是“蜗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联系,而不是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这也是我们音乐欣赏活动常常会出现的问题。
音乐要素是构成音乐的基础,是发展和提高幼儿听觉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让幼儿逐渐感觉到音乐要素在塑造形象上的意義,使幼儿认识到是哪些要素使人产生这样的想象,才能使幼儿逐渐懂得音乐的语言,逐渐感受和理解音乐。
3.由于《龟兔赛跑》有特定的标题和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适时地向幼儿介绍。教师可以在肯定幼儿具有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再告诉幼儿,作曲家在这段音乐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让幼儿再根据故事的思路去理解音乐。引导仔细聆听,并联系音乐要素,表达他们的感受。
4.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还可以启发幼儿跟随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通过动作和表演,可以调动幼儿更仔细地聆听,使他们的耳朵紧跟着音乐的变化,尽可能多地听到和想到音乐的各个方面,并且要随机地思考、反应如何表演,力求做出完美的动作。
5.也可以让幼儿用他们感兴趣的故事配合这段音乐进行表演,这也是调动幼儿主动参与、表现创造性的一种方式。这就是说,即使对于有标题的音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想象。例如对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中“水族馆”的一段音乐,可以理解为鱼儿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游弋。但如果幼儿想象为珊瑚、水草在轻轻摆动,也不会有问题。音乐艺术实践的一切活动,无论是歌唱、欣赏,还是演奏、评价,都和感性的体验、积累、想象有密切的关系,都需要有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的参与,都具有二次创作的意义。
总之,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班声乐教学模式探索的宗旨,就是培养和帮助所有的孩子成为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而且使这种乐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一种终身需要,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始终注意,不要把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只限制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而应当将之渗透到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班音乐教育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