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晖??罗宏宇??凌云志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放性疝修补术的效果差异。 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成腹腔镜组(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和开放组(开放式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d和30d的VAS评分均比开放组低(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开放组的30.95%(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5)。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患者复发率2.38%略低于开放组的4.76%(P>0.05)。 结论 与常规的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开放式;疝修补术;腹股沟疝;并发症;VAS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2-169-03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hernia repair
GUO Chaohui LUO Hongyu LING Yunzhi
Department of Surgery,Huizhou Sixth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2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difference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hernia repair.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laparoscopic group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and open group (treated with open hernia repair ).Operation time,complication rate,postoperative pain,recurrence rate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VAS scores of 1D and 30d in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group was 9.52%,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pen group(P<0.05).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laparoscopic group was shorter(P<0.05).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the recurrence rate of laparoscopic group was 2.38%,which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open group with 4.76%(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open hernia repair,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for patients has less trauma,conducive to postoperative recovery,and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e;Open type;Hernia repair;Inguinal hernia;Complication;VAS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多采用疝修补术治疗[1],而自1989年无张力疝修补术被用于临床以来,疝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已非常成熟,几乎替代过去的有张力组织缝合术[2-3]。近些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疝修补术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疝外科技术的发展,与开放式的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为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疝修补术的效果差异,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出84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尿路梗阻疾病、习惯性便秘、下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将84例患者随机编号分组,分成腹腔镜组和开放组。腹腔镜组中患者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23~49岁,平均(38.6±3.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3±0.5)年;其中单侧疝36例,双侧疝6例。开放组中患者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20~53岁,平均(39.4±3.7)岁,病程5个月~5.5年,平均(2.5±0.6)年;其中单侧疝38例,双侧疝4例。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许可批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或经腹腔腹膜外疝修补术(TAPP)治疗。TEP手术步骤: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头低脚高,于脐孔下约0.5~1.0cm处行1.0cm左右的小切口,逐层进入到腹直肌背侧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的间隙,扩大此间隙,将10~12mm第一套管置入腹膜前间隙。建立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5mm Hg左右,应用镜推法分离腹膜前间隙,在直视下于脐与耻骨连线的中上1/3处、中下1/3处各置入一个5mm套管,继续分离腹膜前间隙。腹膜前间隙分离范围:内至耻骨联合并越过中线,外至髂腰肌和髂前上棘,上至联合肌腱上2~3cm,内下至耻骨梳韧带下方约2cm,外下至精索腹壁化。疝囊完全剥离后留置或横断后近端结扎远端留置,置入10cm×15cm的聚丙烯补片完全覆盖肌耻骨孔,使用疝钉将补片与髂耻束、耻骨梳韧带、腹横肌腱膜固定,补片展平后解除气腹,退出各套管,可吸收线缝合10mm切口,结束手术。TAPP手术步骤:脐孔穿刺,气腹压力维持在15mm Hg左右。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12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置于对称的位置。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嵴切开腹膜,游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腹膜前间隙,分离范围、疝囊处理、补片固定同TEP,最后缝合切开的腹膜。
开放组患者给予李金斯坦疝修补术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然后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至耻骨结节做一个约3~5cm的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提起精索,寻找疝囊,若疝囊较小则无需切开,若疝囊较大则横断疝囊,远端旷置即可,近端高位游离后结扎。使用聚丙烯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在术后1d、术后30d采用VAS法进行评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5]。复发率为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兩组患者中出现复发的病例。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
在手术时间上,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虽然短于开放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在术后1d和术后30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放组,且住院时间比开放组更短(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比开放组患者的30.95%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有1例复发,考虑为术后补片移位所致,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率为2.38%。开放组有2例复发,再次手术选择腹腔镜腹腹膜外疝修补术治愈,复发率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7)。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疝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治疗上多采用手术修补缺损或是薄弱的腹横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又可以分成腹腔镜和开放式疝修补术两种[6]。腹腔镜疝修补术最早是LeB-Lanc等于1993年报道的。而随着补片材料的发展和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也日益完善,因其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受到人们的欢迎[7]。
在腹腔镜下,游离疝内容物会非常直观清晰,能减少肠管到脏器的损伤,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从而减少腹腔污染的机会,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快,患者可较早的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8-9]。但是在腹腔镜手术中,由于伸入的器械和补片固定在腹壁的一个水平面上,经常需要翻转镜头来观察腹壁内侧面,因此术者需要取半蹲位进行操作,这对术者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腹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较长,术者不容易掌握[10-11]。疼痛是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一个常见症状,而长期的慢性疼痛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2]。而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其不会对髂腹下神经以及生殖股神经造成损伤,从而避免了术后腹股沟区的持续性疼痛、不适[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指标均优于开放组,指出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而在复发率上,随访半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学者指出,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仅将网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学习曲线早期不成熟等,导致复发率较高。而随着腹腔镜技术、补片材料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将会日益完善。
综上所述,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在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应尽量优先选择腹腔镜手术,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杰,周少波,褚亮,等.经腹腔镜与开放式疝修补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898-900.
[2] 汪江,龚建云,邱学辉,等.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27-28.
[3] 刘涛,梁利平.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1):3498-3499.
[4] 張云,王映昌,李健文,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J].上海医学,2011,34(11):869-872.
[5] 张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患者疼痛的评估[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8):37-38.
[6] 张利国,林唯栋,温顺前,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疝修补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8):844-846.
[7] 宋坤,于江涛,王军,等.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9):1180-1181,1184.
[8] 李群华,金万亮,邓孙林,等.局麻、硬膜外麻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57-59,60.
[9] 刘彩霞,韩建华.开放式与腹腔镜下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2):141-143.
[10] 王赢凯,李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842-843.
[11] 康德新,刘威,张磊,等.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6):455-457.
[12] 刘凯,刘汇明,高娜,等.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 修杂志,2016,39(10):946-947.
[13] 张朋,牛兆健,屈彬,等.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4,35(19):4203-4204.
[14] 梅锋,刘晓虹,黄爱飞,等.开放式与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7):8-10.
[15] 艾万朝,周旭坤,张成建,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4):270-272.
(收稿日期: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