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植游仙诗的旨趣

2017-08-17 21:24孙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游仙曹植

孙萍

摘 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曹植现存的诗歌中,游仙诗就有十一首,占其全部诗歌的近六分之一。到他这里,游仙诗才作为一种诗歌题材被固定和明确下来,并得到了文人的普遍接受和认可。曹植写游仙诗主要是想摆脱人间的压迫,意在咏怀而非求仙。

关键词:曹植;游仙;咏怀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17-02

一、人生遭际

诗歌是诗人人生际遇的反映,同样,曹植的诗歌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曹植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建安时期,曹植才思敏捷、极富文采,因而甚得曹操赏识与宠爱。他“‘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求自试表》),从群雄逐鹿的时代大潮中激发出‘忧国忘家,捐躯济难,‘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的志尚”①。他歌唱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诗歌洋溢着乐观、浪漫、慷慨昂扬的情调。这一时期的他并不信神仙之说,甚至将仙人与猱猿之属相提并论,认为“富有天下”的君王,若是“倾产以供虚求”,那实在是“纷然足为天下一笑”的蠢事。在曹植看来,人的命运完全由人的力量所能够掌控,没有必要依附于那些虚妄之言。此时,曹操尚在人世,曹植尚有颇多实现理想的机会,怀抱着“戮力为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②的壮志,曹植对人生前途充满了憧憬,对自身的相信与肯定超越了一切外在的事物。这一时期,曹植几乎没写一首游仙诗,但生活的阅历和对建功立业的急切憧憬,已融入其生命意识中,为诗人以后创作游仙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曹植的生活和处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曹丕对曹植深怀猜忌,实行严厉的打击迫害,派遣监国官吏控制其行动。曹丕在位六年中,曹植一直是在艰危窘困的境遇中诚惶诚恐地生活。现实的悲惨黑暗和人身自由的被禁锢,使得他非常渴望自由。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自由的,于是他只能借助神话传说、幻想,到虚幻的神仙世界去寻找自由,排泄苦闷。在神仙世界中,没有政治倾轧、骨肉相残,可以的到精神上的满足。《仙人篇》、《游仙篇》、《苦思行》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写的。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曹植一度以为自己的处境会有所改善,早年建功立业的思想再次流露,他一再上书陈情,要求为国家贡献才智。但曹睿和其父曹丕一样,始终不相信曹植,对他的要求也不予理睬。政治抱负不得实现,希望被任用却又终不能得,使得曹植最终在闲居坐废、郁郁寡欢的悲惨境遇中,抱着满腹的忧愤含恨而死。在他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对现实的满腔愤懑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使得他在再次将笔触伸向神仙世界,希望在神仙的幻想中求得心理平衡。

二、企羡长生,建功立业

曹植似乎并不相信长生不死之说。他认为求仙是虚妄的,变故发生在须臾之间,没有人能持有百年的寿命,但是在他的游仙诗中却有不少是企羡长生的。《五游詠》便是从神仙传说中获取素材,抒发对长生的渴望:“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仙人捧来仙药、奇方,服食之后便能延年益寿。《飞龙篇》更是直接表达了期盼永生得心愿:“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诗人遇二位真人,虔诚地向仙人问求仙之道,仙人授其仙药,能得永生。其余的游仙诗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诗句,如《驱车篇》:“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平陵东行》:“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远游篇》:“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如此多的游仙诗都流露出企羡长生的愿望,似乎与他在《赠白马王彪》以及《愁思赋》中表达的观念截然相反,而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

曹植对长生的渴慕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得长寿,而是怀有着依托长寿而实现人生理想的希冀。他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并非仅以生命本身的永久延续为可贵,而是把建功立业视为其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他并不留恋“爵重禄厚”,他所希冀的是“愿得纡阳辔,回日使东弛”③。建安文人大都有强烈的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以扬名后世的思想,曹植当然也不例外。纵观曹植的一生,他始终心怀立功国家的志向,即使是在生命最危艰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热望。他因时光的飞逝而焦虑,甚至恐惧,因自己在政治上的无所建树而忧叹悲怅,为此他幻想着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获得长生。

三、渴望自由,追求快乐

曹丕父子的压迫使得曹植一直生活战战兢兢的惶恐之中,没有自由与快乐。他一再感叹:“俯视五岳间,人生如寄居”④,并声言“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⑤。现实生活如此局促,所以他渴望飞升仙界,自由翱翔,以消解俗世的忧愤,追求自由与快乐。他笔下的仙人们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⑥,“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⑦,仙人们或安逸快乐地对博山隅,或潇洒地弹琴吹笙,在仙境中自由地翱翔和游戏。而玄豹、翔鹍这些神兽或在山下自由漫游,或在山巅飞翔嬉戏。在诗人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自由欢快。

诗人幻想自己也能像仙人一样,在这样的境界中毫无时空限制地自由遨游驰骋,“东观扶桑耀,西临弱水流。北极登玄渚,南翔陟丹邱”⑧。曹植几乎每一首游仙诗中都有这样幻想自我飞腾翱翔的景象,“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⑨。诗人反复在诗歌中描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景象,这正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所得不到的。天大地大,却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唯有在想象的仙境中方能得广阔的遨游空间与短暂的自由快乐。

四、守默安身,避祸忘言

在黄初、太和时期,他一直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稍有不慎,就会有性命之虞。一腔热血想要建功立业,但现实生活却是那样残酷,所以他有了避祸忘言以求生存的态度。如《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诗人游仙,遇隐士,隐士向他传授要道,教他要守默忘言。与其说是隐士教他要道,还不如说是曹植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于是借隐士之口,表达了自己总结出的躲避祸患的方法——忘言。曹植的其余游仙诗中多以仙境色彩为主,而《苦思行》中却用隐士代替了仙人,这一变化在游仙诗中呈现出全新的诗境,也能体现出曹植想要守默忘言的心理。他想像隐士一样暂时归隐来躲避祸患,摆脱危险的处境。

再如《桂之树行》,得道真人在桂树下讲论道学的微言要义,教人们摆脱对物欲的追求,要淡泊以明志,无为而不争,自然以适性。曹植希望消解内心的痛苦,顺应自然的虚静世界,让自己在这种境界“去留随意”,游于无穷天地之间。与其说曹植守默安身,其实更多的是他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曹植在《仙人篇》中写道:“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有一位明君圣主,给自己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既然现实生活中没有,那就暂且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到来。

五、结语

曹植的一生波折起伏,他的诗歌在不同的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内容。曹植借游仙诗来抒怀,希冀于自己能益寿延年,建功立业,在不朽的功德中获得生命的永恒,又希望自己摆脱尘世的束缚牵绊,避祸忘言,追求一种道家逍遥式的境界,获得生命的自由快乐。

曹植的游仙诗以奇谲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思想情感相融合,在奇伟怪异、瑰丽绚烂的幻想境界中抒发情感,奠定了中国文人游仙“坎壈咏怀”的兴寄传统和抒情基调,对后来的嵇康、李白、李贺等人的游仙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树立了典范。东晋诗人郭璞的游仙诗深受其影响,他在诗中创造了一个更为完整的神仙世界,并在其中寄寓了个人情怀。王士禛更是将曹植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三大诗仙”之一:“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故所号为仙才者, 唯曹子建、 李太白、 苏子瞻三人而已。”⑩就游仙诗的创作而言,曹植的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注释:

①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8.

②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与杨德祖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③曹植.升天行》

④⑤⑥⑦⑧⑨曹植.仙人篇[Z].

⑩王士禛.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5.

参考文献:

[1]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刑培顺.曹植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游仙曹植
在游仙,吃开元米粉
武夷山归来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游弋在文字内外的光芒
——关于文学游仙的素描
曹植《白马篇》赏析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
《游仙窟》在日本流传过程中的地位变化
鹧鸪天 读某君游仙词书后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
《游仙窟》与《万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