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学以致用,这是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始终没有放松过的一件大事。最近,我们又加强学习,要求每个同志在一个月内把印发的学习读本通读一遍;接着,一个一个专题学习,一个一个问题弄明白。这里,我简要汇报三点读后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新农村建设的指路明灯
前不久,我们对十八大以来我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系统总结,形成了一个综合报告。在分析总结当中,我们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
其一,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鲜明的四川特色。这些年,我省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与全面小康目标紧密衔接,注重“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着力打造升级版,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16311个。中农办认为,四川的理念和做法,或许就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返璞归真”,可能就是今后新村建设的“理想模样”。今年,《人民日报》至少五次报道了我们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其中两篇在头版重要位置,在报眼上用醒目的大字称赞我们:棒棒哒!
其二,之所以能够取得以上成绩,最重要的一条,在于始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我们处为例,我们随时随地收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看总书记关心什么、讲了什么。我们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新农村建设的论述。根据总书记要求,我们及时研究四川新农村建设怎么办。比如,总书记在新型城镇化工作会和农村工作会上都强调,“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据此,我们提出把旧村改造作为重要举措,得到省委采纳。我们对农村大拆大建的反思,刊登于《四川党的建设》,后来还被评为2016年四川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
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实际一点一滴消化
我们学习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注重联系实际,一点一滴领会,触类旁通。近几年,我们在《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30多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工作会上、在云南和吉林等地调研中、在小岗村座谈时,都强调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带着乡村发展有哪些规律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审视我省新农村建设历程,环顾省外、国外的情况,尝试着从乡村与城市、新村与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寻求乡村建设发展中带规律性的东西。我们透过大量的现象,初步看到一些必然性的联系,暂且称之为互动律、融合律、和谐律、差异律和传承律。
以互动律为例,我们指的是乡村与城市的互动,它要求城乡之间的人口、资源和生产生活要素双向流动。我们发现,在这种流动中,村庄往往经历着衰落与复兴的历史性变迁。一般而言,城镇化50%是个重要节点,越过这个节点,许多乡村会陆续开始复兴。当然,我们同时注意到,乡村的复兴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复兴,不能脱离城市化轨道;乡村的复兴也不是所有村庄的复兴,一些村庄会走向消失。
我们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获得了一些认同,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印证。这说明,我们联系实际一点一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有效果的。
读懂总书记讲话必须在完整准确上下功夫
这次通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深感内容博大精深,常读常新;深感我们这些年的学习还是粗浅的,远远不够深入。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平时根据工作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从相关论述入手,一点一滴学习领会;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研究的成果,还被评为第十七届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问题在于,我们常常满足于一时一事的、零零星星的学习,缺少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也因此受到局限。这正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长期的、常态的过程,我们将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按照委里的部署和机关党委的安排,完善学习计划,以前一阶段的学习为基础,在系统掌握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见功力。一是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讲话同整个系列讲话的学习结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述;二是原原本本、一字一句通读原文,防止望文生义、一知半解、断章取義;三是完整、准确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想,防止挂一漏万、片面理解、以偏概全;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防止脱离实际、坐而论道、纸上谈兵。
通过坚持不懈、系统深入地学习,让我们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思想进入新境界,工作干出新水平,为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作者单位: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新农村处)(责编:陈晖)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7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