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立权 骆华松 胡志丁
摘 要:石油在国家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60%,其供给安全是国家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石油资源安全与国家在石油的开采、购买、运输过程中管控各种风险的能力相关,风险管控能力越强,资源安全越有保证。据此,提出了包括“风险因子—风险管控—资源安全”三个指标层的石油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并计算了中国过去15年的石油资源安全指数、资源供给安全指数、经济支付安全指数、地缘安全指数和运输安全指数,揭示了石油资源安全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石油资源安全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石油资源;资源安全评价;保障措施;“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短期内的不可替代性,使资源安全问题成为伴随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石油资源在国家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3.355亿吨,较2014年增长8.8%,对外依存度首破60%,达到60.6%[1],其供给安全直接影响中国地缘安全。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中国提出并实施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都对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评估石油资源安全并提出应对措施,对保障我国地缘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单类资源安全的提法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出现对资源安全的系统研究。在2000年前后一段时间里,以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资源安全的研究成果,掀起了国内相关研究的高潮。期间,谷树忠给出了资源安全的定义:所谓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2]。由于跳出了资源自然属性的狭隘范畴,强调了资源安全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状态”的实质,该定义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对已发表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分类,可以发现学术界对资源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安全内涵和形成机理[3-6]、域外主要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的对比研究和借鉴[7-9]、我国资源安全战略以及立法和制度环境构建[10-13]、某种资源安全状态及其演变的定量评价[14-16]等四个领域,这些研究在完善学术理论和指导科学实践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资源安全评价,它是评估资源安全状态、认清资源安全隐患、制定资源安全战略的必要前提。资源类型不同,自身属性各异,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千差万别,就要求资源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针对性。在众多的资源中,石油属于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战略资源,供给保障具有较大的不可控风险,其安全性该如何评估?在新时期如何构建更好的石油资源安全环境?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在分析石油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分析资源安全状态及其演变趋势,最后就如何提高管控风险能力、保障我国石油资源安全提出建议。
1 石油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
1.1 石油资源安全界定
在资源的获取、使用和排放的各个环节都会对一国的资源安全产生影响,广义的资源安全应包括获取安全、使用安全和排放安全。对石油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必须基于对安全概念的特定认识视角和广度,因为不同类型的资源安全对应着不同的影响因子集合。例如,石油资源使用安全和排放安全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科学技术和环境承载力等内部因素。谷树忠定义的资源安全实际上是资源获取安全,即能够持续、便捷、经济、足量地获取资源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与之相同,本文所研究的石油资源安全也仅是石油资源获取安全,它受科学技术、资源禀赋、国际环境、地缘政治、价格体系、运输方式等多种国内国际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因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2石油资源安全风险类型和风险因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正常情况下中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获取足量的石油资源,單纯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不存在突出的资源安全问题。但是,自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60.6%,并且进口地相对集中(主要是中东和西非)、运输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海上油轮运输),受石油价格波动、中东局势、长距离海上运输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石油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战争、制裁、海盗活动、政治运动等一些突发事件对石油资源供给影响巨大,构成威胁资源安全的潜在风险。从石油资源开采到运输到岸的各个环节梳理威胁石油资源安全的风险因子并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以下四种风险类型:
(1)石油供给风险
石油供给风险是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造成输出国石油供给中断或减少从而给中国石油获取带来的风险。从国内来看,相对石油资源禀赋、石油年开采量、勘探开采技术是重要的风险因子;从国外石油进口地来看,主要风险因子则包括资源对外依存度、资源进口地分散程度、中资(企)参与资源开采程度、我国对国外资源地的军事控制能力等。
(2)经济支付风险
经济支付风险主要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升、国内经济危机等原因引起货币支付能力相对下降,可能造成对石油购买量无法满足需求而带来的安全风险。经济支付风险因子主要有国际石油价格、我国外汇储备、我国经济规模等。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石油销售价格具有两重性:如果价格高,一方面抑制国内石油获取,违背资源安全的本质,另一方面则降低国际支付风险,有利于石油资源安全;反之亦然。因此,不将其作为经济支付风险因子。
(3)地缘关系风险
宏观国际安全环境、我国与石油输出国的国家关系、我国国内政治环境等构成地缘关系风险因子。新时期,地缘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石油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石油供给,还可引起石油运输风险和经济支付风险,加深对石油资源安全的影响。
(4)交通运输风险
石油从国外产地往中国的运输途中可能遇到不可控干扰,致使石油无法安全到达,从而造成资源安全风险。运输距离、对交通阻碍点的军事管控能力、运输方式多样性、海盗活动等是主要的风险因子。
1.3 石油資源安全评价方法
我国管控上述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石油资源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越强,资源安全越有保证。根据石油资源安全风险分析,遵循“风险因子—风险管控—资源安全”评价思路,可以构建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其中有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18个,见表1。
根据选定的时间序列和石油资源安全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结果,可以计算若干年份的石油资源安全指数St,以综合反映石油资源安全状态变化。
2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2.1 指标和权重的获取
根据表1所设定的三级指标,搜集整理2000年~2014年共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获得每年的指标数值。其中定性指标的赋值方法见表2。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个人主观因素对指标权重的影响,采用专家调查和等差数列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指标权重。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的10位专家发送电子邮件咨询上述18个指标的重要性并请他们排序,得到9人回复。给排第一位的指标18分,第二位17分,依次类推获得到每个专家18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对每个指标的得分加总求和,从而获得上述18个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其中对外依存度(X4)排第一位,国家经济实力(X10)排最后一位,前者得分是后者的9.18倍。令18个指标权重之和为1,且最重要指标权重是最次要指标的9.18倍,根据排序结果和权重等差原则,可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值,结果见表3。
2.2 石油资源安全指数及其演变趋势
用每年的统计指标Xit除以过去15年该指标的平均值,得到Rit,然后用后者代替前者形成新的指标体系,实现对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使各指标间具有可比性。根据指标权重和算式(2),计算2000年~2014年每年的资源安全指数St以及资源供给安全指数Sts、经济支付安全指数Stp、地缘安全指数Stg和运输安全指数Stt,结果见图1。
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5年间我国的石油资源安全指数St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资源安全环境逐步改善。这一时期,我国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和年开采量逐年增加、石油勘探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石油进口多元化成效开始显现、国家经济实力稳步增长、运输安全环境有所改善等多项正面贡献抵消了国际石油价格和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略有盈余,使石油资源安全指数不断上升。但是受格鲁吉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以及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S曲线在2008年和2011年也有两次大的波动。
在二级指标层面,除了Sts曲线不断上升外,Stp、Stg、Stt基本上呈水平状,表明在过去15年间中国对地缘政治、石油运输、国际油价风险管控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石油资源安全环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虽然从西非、南美和俄罗斯联邦的石油进口不断增加,但仍未摆脱对中东地区的依赖。2014年我国从中东进口原油占总进口量的48%[17],石油进口多元化任重而道远。(2)我国长期执行韬光养晦政策,对国际局势的把控能力有限。并且,我国与沙特、安哥拉、阿联酋等主要石油来源国的国家关系仅为一般的合作伙伴关系,还未上升到战略合作高度,这都造成在石油进口方面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风险隐患。(3)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领域却缺少话语权,价格风险管控能力弱。(4)海上油轮运输是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超过80%的运输比例),受航线长、交通阻碍点多、海盗活动猖獗、90%以上由外籍船运公司承担运输任务[18]等多因素制约,我国对石油运输风险管控能力不高。虽然近年在军舰护航、打击海盗、管道运输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未解决根本问题。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石油资源安全的保障措施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对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带来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是全方位的区域合作理念,从保障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的视角,在其框架下可设定以下几个工作着力点:
3.1 积极开展资源外交,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关系
良好的外交关系有利于两国开展深层次的经济合作。相对于沿线多数石油资源丰富国家,我国具有资金、技术、设备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为了资源供给安全,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资源外交,通过不断发展与沿线石油输出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和形成有利于本地区石油经营企业的投资和商业环境,进而建立起以石油资源合作为纽带的战略性同盟,实现石油开发、贸易合作与国家外交关系发展的相互支撑,降低石油进口的地缘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等。目前,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外,我国与上述国家的外交关系主要是友好合作关系,还没上升到“战略”高度。今后,要加强高层交往,增加互信,扩大合作,逐步将国家间外交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加速我国石油进口地的多元化进程,保障石油供给安全。另外,叙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三国值得特别关注:叙利亚虽然石油储量不大,但在地区安全和未来能源通道方面,其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虽然不在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列,却紧靠海上丝绸之路,两国石油资源极其丰富,对我国同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在美俄的博弈中争取异军突起,加强与叙利亚的关系,同时抓住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契机,加强对其援助与合作,提升两国关系。
3.2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石油运输通道安全
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与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能源骨干通道建设,共同维护油气管道、铁路公路和海上航线的安全。
进口石油的铁路和管道运输,可促进石油运输方式的多元化,缓解我国石油对海上运输的依赖,提高资源供给安全和运输安全。继续推进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和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争取早日实现投产运营;提高云南石油冶炼消化能力,提升中缅石油管道运力;加快落实从俄罗斯纳霍特卡港口到大庆的远东支线石油管道建设;远期可规划建设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的石油管道和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的石油管道。与此同时,提高中俄铁路运输石油的能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从目前的每年1500万吨提高到2000万吨。
3.3 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深入开展资源勘探开发合作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对话,通过政策沟通、利益共享实现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共同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逐渐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深入开展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铺平道路。
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应该成为区域資源合作的主体。我国应以外交为先导,以强大的外汇储备为后盾,鼓励我国石油公司到他国进行资源调查勘探,通过购买、并购、入股等多种方式,控制、垄断或参与当地的石油开采与经营。只有进入石油资源经营的上游领域,才能参与经营决策,才能在资源定价领域享有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资源供给安全,并提高我国掌控价格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北非的苏丹、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中东的伊朗、也门、卡塔尔、科威特、沙特,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南美的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这些都是石油储量丰富、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今后要扩大对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投资,加强石油领域的合作。伊朗石油储备丰富,但长期受欧美经济制裁,国家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石油开采设备陈旧,具备与我国合作的基础。并且,2016年1月16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正式执行,欧美国家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投资环境开始好转。伊拉克和利比亚两国近年都经历了战争,急需重建,为我国石油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机遇。但两国政局不稳,恐怖活动频发,我国应做好投资风险评估,尽量规避政治暴力风险、征用风险、汇兑限制风险以及其他重要政治风险[17]。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所讨论的石油资源安全是基于资源安全的狭义理解,即供给安全。由于很高的对外依存度,国际环境、地缘政治、运输方式等多种因素对我国石油安全产生深刻影响。文章是基于“风险因子—风险管控—资源安全”评价思路,构建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三级指标有18个。由于影响因素太多,所选择的18个指标不一定十分完善,个别指标数值难以获取而采用了替代指标,并且指标定权上还做不到特别客观,虽然评价结果整体上反映了实际情况,但难免有一些偏差,这是后续研究需要完善的地方。
2000年~2014年间,中国在石油资源安全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对地缘政治、石油运输、国际油价等方面的风险管控能力还较弱。无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改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环境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仅仅从“一带一路”沿线范围寻求石油资源安全保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全球战略和系统战略。除了上文提到的资源外交、能源合作和管道运输,还需以下保障措施:
(1)放眼全球,推动石油进口地多元化进程。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非洲的安哥拉、苏丹、尼日利亚,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是石油资源禀赋较好的国家,只有与这些国家广泛深入合作,并且积极开发远洋石油资源,才能真正实现石油来源的多元化,保障石油供给安全。
(2)增加国内石油储备,平衡石油供需结构,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领域的话语权。供求关系是影响石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较低时,一般是供过于求,这时可增加石油进口,扩大国内石油储备;当国际油价较高时,往往是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时可以释放石油储备,减少进口,平衡供求关系,防止油价上涨。石油储备库承担供求平衡器的作用,阻止价格过快上涨,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领域的话语权。
(3)扩大石油的替代品——天然气的进口量,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中国周边不乏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增加天然气的进口量不仅可以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还有利于维护石油供给安全。
(4)在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规划建设军事基地,维护石油运输安全。目前,我国仅仅正在曼德海峡附近的吉布提筹建军事基地,石油运输安全维护工作仍任重道远。今后应通过积极外交合作,根据石油进口地分布格局和海上运输航线在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等重要交通阻碍点谋划建立军事基地,以保障“南美—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和“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这两条主要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降低战争、海盗等突发事件带来的石油运输风险。
毋庸置疑,上述战略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石油安全保障。从石油资源扩大到一般的自然资源可以发现,我国铁矿石、精炼铝、精炼铜、钾盐、天然橡胶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3.6%、52.9%、69%、52.4%和80%[20],并且部分资源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例如,澳大利亚和巴西贡献了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73.7%,进口的橡胶则有60%以上来自泰国[21]。这些资源也面临与石油资源相似的安全问题,开展相关的资源安全评估,寻找破解资源安全问题之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參考文献:
[1] 孙贤胜,钱兴坤,姜学峰.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M].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
[2] 谷树忠,姚予龙,沈镭,等.资源安全及其基本属性与研究框架[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280-285.
[3] 姚予龙,谷树忠.资源安全机理及其经济学解释[J].资源科学,2002,24(5):46-51.
[4] 陈德敏,谢 斐.我国资源安全战略内涵属性表征的结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6):1-6.
[5] 刘建芬,那春光.中国资源安全问题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329-331.
[6] 谷树忠,姚予龙.国家资源安全及其系统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42-148.
[7] 王礼茂.世界主要大国的资源安全战略[J].资源科学,2002,24(3):59-64.
[8] 张文木.美国的石油地缘战略与中国西藏、新疆地区安全[J].战略与管理,1998(2):100-104.
[9] 陈孝俊.美国石油安全战略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3):211-215.
[10] 成升魁,沈镭.地缘政治与中国资源安全战略[N].中国科学时报,1999-10-16(3).
[11] 王礼茂.中国资源安全战略——以石油为例[J].资源科学,2002,24(1):5-10.
[12] 陈德敏,杜健勋.循环经济理性下的资源安全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64-69.
[13] 罗世荣,杨逍.论国内外资源安全立法趋势及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 85-89.
[14] 王玉芳,白鹤松,王锐.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森林资源安全评价——以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4(6):44-48.
[15] 张佳东,张艳飞,余倩,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镍资源安全评价[J].中国矿业,2013,22(9):38-40.
[16] 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401-408.
[17]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N].中国能源报,2015-2-2(13).
[18] 魏一鸣,吴刚,梁巧梅,等.中国能源报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2.
[19] 解丽娜.浅析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及规避措施[J].经济视野,2012,(12):72-74.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年春季)[N].2015.5.
[21] 朱敏.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风险及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4-12-12.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resources security has caused serious concern because it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ome of which are hard to be controlled by our country. Oil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s military, economy and society. So far, the external dependence of oil resources has exceeded 60%, therefore it can be regarded that oil resources supplying security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geo-security. Base on the narrow comprehension of resources security,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security of oil resources is our countrys ability to control risks brought about by a variety of emergencies—the stronger the ability goes, the securer oil resources is. Accordingly, a new resources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ree index layers (risk factors, risk control and resources security), and evaluation method are proposed. Next, oil resources security index, supplying security index, payment security index, geo-security and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index in the past 15 years are got through calculating related statistical data. The result show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oil resources security during this period. Finally, to increase the security of oil resources, some measures on safeguard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s-oriented diplomacy, energy-relate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ooperation in resources exploring.
Key words: oil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resources security; measures on safeguard; “One Belt and One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