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国
公共文化是全社会参与的文化,是各级政府主导的大众文化,是服务于人民的文化,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文化。其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传播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普及文化知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各种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从而达到全社会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创造文化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深刻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曲艺是人民的曲艺,曲艺艺术生于民间,服务于大众,具有较强的人民性。曲艺之所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这门艺术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他接地气!公共文化离不开曲艺,因为人民群众喜欢他!努力使基层曲艺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是曲艺本质所在,是曲艺的责任与担当,是广大曲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如何发挥好基层曲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就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 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组织好基层曲艺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
在基层从事曲艺专业的人员不多,县、市级很少有专业曲艺团,曲艺大万儿明星到基层的演出也难以覆盖所有区域。基层曲艺的主力军大多是热爱曲艺的业余曲艺工作人员和一些民营的业余曲艺团。这些人员虽说是业余的,但他们热爱曲艺,有的艺术水平较高。他们把曲艺演出当成享受与乐趣,公共文化活动演出随叫随到,不计报酬,只要不占用工作时间就可以。他们因为对曲艺的共同爱好而走到一起,相互之间非常友好。我所在的学院里有一个曲苑艺社社团组织,是学校里热爱曲艺的学生组织起来的。这些学生都是学校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学院里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教学任务创作排练节目,每月举办两场“校园喜乐汇”曲艺专场演出。节假日走进社区、街道,参加公益性演出,为公共文化服务。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一年又一年,走到今天已经30多年了。每年新生到校,报名参加社团组织的以“曲苑艺社”的学生最多。因为这个组织已经小有名气,有的学生毕业后若干年,社区的热心观众还要点名听他们的相声,看他们的表演。我问曲苑艺社将要毕业的一位学生这四年大学生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参加曲苑艺社活动使他的四年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服务,在快乐中收获。”并且表示毕业了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当一名曲艺志愿者为人民服务。
在基层隐藏着众多热爱曲艺的“散兵游勇”。几十年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战士业余演出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曲艺轻骑兵和多面手,一些人转业到地方仍是单位的文艺骨干,还有热爱曲艺的毕业大学生,曲艺家庭的传人……组织起来就是曲艺队伍的千军万马!这就是曲艺事业坚固的基石。基层文联,基层曲协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曲艺志愿者协会,选出自己的领导,制定自己的协会章程,自己组织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再则基层宣传、文化部门应该多关心他们,比如让他们参与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公共文化演出,多宣传、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基层曲艺主力军的作用,服务好公共文化。
二、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曲艺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基层德艺双馨的曲艺人才,是曲艺志愿者、工作者看得见的榜样和从内心里敬仰的老师!他们用高尚的艺德,感染陶冶着广大曲艺爱好者,也让广大观众敬佩!几十年来,我们曲艺界培养和造就了众多活跃在基层,为曲艺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才。他们为曲艺的繁荣和发展,为发挥好基层曲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一盏灯照亮一片 ,一个榜样影响着一个行业。何宪伦先生在我们河南省曲艺界享有盛名,他是刘兰芳老师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的评书《三打乌龙镇》的作者,80多岁,在去年6月29日至7月1日河南省“讲好故事”活动中担任评委;夏日炎炎,每天坐几个小时,一坐就是三天,认真看节目、评作品。就是因为有何老师手把手的辅导,才培育出了一茬又一茬的在省、全国获过奖的曲艺作者。他帮学生改作品,有的作品改完后旧貌换新颜,可是这些作品发表、演出、评奖时从来不让带他自己的名字,不计任何报酬。县里市里只要是公共文化活动方面的事,让他写本子,当评委,都是热情相对,认真完成。一些从农村来找他辅导的业余曲艺作者,何老师都安排他们在自己家吃、住并耐心辅导。何宪伦老师就是我们心目中德艺双馨的曲艺人才,他就是一面旗帜,他教会了我们怎样对待名与利,得与失。
在我们老家有一位唱河南坠子的演员叫齐效兰,她今年50多岁,在十多年前已经是河南、安徽交界处十几个县观众心目中的明星了。她坠子唱得好,连连在河南省各类曲艺活动中获大奖。她组建的“效兰坠子团”每年演出200至300场,20年来从没间断。农村空巢老人是她最亲近的观众,跑很远的路去听她唱的坠子。她不图名利,带头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和一些中心工作的宣传演出,连续两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2013年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她的艺德感动着观众,同样,观众用爱用信任回报她。
德艺双馨的曲艺人才用行动赢得观众,感染观众,在为公共文化服务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也扩大了曲艺在社会上的影响。培养基层德艺双馨的曲艺人才是我们宣传、文化和文联、曲协等部门的共同责任。一是找准苗子重点培养。发现苗子,德是首要的,只要乐意为曲艺奉献,热情为公共文化服务,热心对待观众就是有道德的。艺也很重要,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曲艺艺人必须要精通一到两种曲艺形式,选送品德高尚、艺术突出的好苗子,參加上级举办的曲艺班学习。多压担子,让他们到人民群众中间多创作、多演出接地气的好作品,不断提高艺术造诣。二是多宣传,多关心并不断地加以培养。基层德艺双馨曲艺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性、经常性的工作,应多宣传被培养人员的先进事迹。让他们和其他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给予他们应该得到的荣誉。
三、发挥好基层曲协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服务于公众文化
基层曲协组织是基层曲艺工作者、曲艺爱好者自己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曲艺工作者、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基层曲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发挥好基层曲协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服务于公共文化,首先,要选好基层曲协的带头人。一般来讲县、市级曲艺家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组成人员,大多都是当地曲艺界有一定名气,对曲艺事业特别热爱并舍得奉献的德艺双馨的曲艺人才。基层曲协大多缺乏经费、办公场所和编制,全凭他们的一腔热忱才投入曲艺事业。笔者所知的某位县级曲协主席,本是一位商人,曾经当过兵,在部队服役时学过山东快书,演过小品,参加过师演出队,对曲艺非常热爱。大家伙选他当曲协主席,这几年他把县里的曲艺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年年举办曲艺比赛,他自己出资奖励优秀曲艺人员。办曲艺创作班,请专家讲课,培养县里曲艺人才。每年春节自己掏钱请县里曲艺民间艺人聚餐,座谈演出体会,互相交流经验。就是这样一位曲艺热心人当选上了县曲协主席,使这个县的曲艺事业蓬勃发展。曲艺在这个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再者,基层曲协要围绕着服务公共文化多开展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达到人人享受文化的目的。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曲艺活动是各级曲协的主要任务。基层曲协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开展活动有广泛的参与性。曲协汇聚着优秀的曲艺创作和表演人才,储存着好多优秀的曲艺精品节目。这些优秀人才大多都是曲艺志愿者,这些优秀节目观众常看常新。基层曲协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开展好多姿多彩的活动,服务好公共文化。
本人也经常参加组织一些公共文化演出,感受最深的是人民群众对曲艺的热爱。有时还没开演,观众就围上来打听:“演的啥节目呀?有相声吗?有小品吗?几个呀?”我真实地告诉他们“都有,想看几个演几个”。这些观众就相互传说:“有相声,小品等着看呀!”有的说着还帮我们布置舞台。每次演出相声必返场,小品掌声最多。有一次我们一位唱快板的演员一连唱了5个小段才让下台。每当看到这些场面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说明人民群众喜欢曲艺,公共文化活动离不开曲艺。这些年来,中国曲艺家协会坚持开展“送欢笑”曲艺演出活动,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赞扬,在全国各地创出了“送欢笑”这个叫得响的品牌。地方曲协也相继效仿组织活动,增强了曲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促进了曲艺的繁荣和发展。基层曲协有没有成绩要用活动说话,要多围绕着服务公共文化开展活动:多组织“送欢笑”惠民演出活动,到农村,到工地,到校园演出;组织曲艺轻骑兵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山区偏远农村演出,让最基层的群众同样享受文化;还要开办一些公益性的曲艺创作、表演班,培养曲艺人才。只要发挥好基层曲协组织作用,就有服务好公共文化的作为。
四、创作演出接地气的曲艺作品,用艺术赢得观众,服务公共文化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于所有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我们曲艺工作者是靠曲艺作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发挥好基层曲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同样是靠作品,靠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来的、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接地气的优秀曲艺作品。
优秀的曲艺作品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深入生活发现提炼、创作打磨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真正深入生活挖掘素材,确定主题去创作。但受社会上一些人急于成名、急于得利的浮躁思想的影响,笔者和一些同行一样也曾写过一些“快餐式消费”的曲艺作品。说实话能静下心去深入生活,思考问题,去精心创作的时间不多,大多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凭耍一些聪明技巧去迎合所谓的观众需要去写作,结果这些作品演了就扔。我们知道,优秀的曲艺作品观众百听不厌,常看常新。首先作品要有意思,抓人,好看,即故事情节扣人,语言风趣活泼,人物性格鲜明,有生活,接地气。其次,作品要有意义,有内涵,有品位,使人看后不忘并悟出点有用的道理,接受点正能量。这样的作品不深入生活,不下功夫能创作出来吗?没有这样的作品观众能喜欢我们的曲艺吗?观众不喜欢就没法发挥好基层曲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二要树立精品意识,战胜自我,对作品要不断地修改提高,以观众满意为目的。现在基层能推出一个在全国获奖的作品很难,主要就在于修改提高困难,曲艺作者、演员突破不了自我。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同行互相帮助,创作者冷静思考。有些基层曲艺工作者的作品生活气息很浓,观众也喜欢看,只是品位不高,稍加修改是可以提高的。前几年的一次活动中,笔者发现某县创作表演的小品《选婿》,语言生动风趣,情节虽说略有夸张但很接地气,表演真实逗人。存在的问题是写得太满,时间太长,显得有点散。笔者就帮助他们排练修改,调整结构,精炼语言,浓缩情节。排好后包袱不断,演出时观众笑声、掌声不断。后来这个小品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入围奖。只要我们树立精品意识,敢于战胜自我,就会把作品修改提高成为观众喜欢的优秀作品。有优秀的曲艺作品就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就能更好地发挥基层曲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只要我們基层的曲艺家们和曲艺工作者、志愿者承担起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燃烧起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在基层曲协组织协调下,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接地气的优秀作品赢得观众的喜爱,基层曲艺就一定能够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