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告别多边主义?

2017-08-16 22:09雷墨
南风窗 2017年15期
关键词:双边秩序主义

雷墨

G20峰会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世界主要大国不能达成共识的声明。7月7日至8日德国汉堡G20峰会发布的联合声明,以“我们注意到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决定”这样的表述,承认了在这个议题上美国与其他19个成员之间的分歧。

作为一种国际治理平台,G20峰会的诞生与运行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国际社会对某些议题是有共识的,至少是面临共同挑战的。2008年首次G20峰會,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此后历次G20峰会关注内容不断扩大,从金融监管、贸易投资、产能过剩到难民危机、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共识”的理念是支撑这个平台运作的基石。

作为G20峰会的发起国,美国似乎正在削弱这一多边合作框架,如果不是瓦解的话。

“世界并不是一个‘国际社会,而是一个各自国家、非政府力量和企业彼此对弈、争夺优势的竞技场。”这是今年5月,特朗普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和高级经济顾问加里·科恩,在《华尔街日报》上联合署名文章中的观点。这两位是特朗普身边的高参,也属于核心决策圈成员。他们的“国际观”绝不会是个人观点。

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首先,特朗普政府根本就不承认国际社会的“存在”,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G20峰会这样的多边协作平台存在的“合法性”。其次,国家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是竞争性甚至是冲突性的,这就弱化了多边平台下合作的“必要性”。

这两点导出的结论必将是,特朗普不会是奥巴马那样的多边主义者,也不会是布什那样的单边主义者,他信奉的是双边主义。特朗普会以双边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比如解决叙利亚危机需要与俄罗斯打交道。他会以双边的视角选择交往对象国,比如与中国交往能在朝核问题上得到什么好处,在经贸领域要做出何种让步。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动机的商界逻辑,本能地会更倾向于双边主义,而不是“利益均沾”的多边主义。作为已年届七旬的商人,特朗普钟情于双边不会只是个人意愿,而是个人本能和不太可能改变的个人世界观。

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在其《创世亲历记》中,详细描述了二战后美国如何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创立了以联合国、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为支柱的战后国际秩序。创立这个国际秩序最初的动力,来源于罗斯福总统的多边主义。因为他清楚,国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多边协调与合作。

特朗普对包括联合国在内国际机构不感兴趣,对北约这样的多边同盟满腹牢骚,都与他的双边情节不无关系。究其实质,无论战后国际秩序如何演变,多边主义依然是各方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特朗普的外交引发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是否正在解体的讨论。这些讨论在西方盟友中更是导致了恐慌。

但“美国版”国际秩序的解体,与多边主义消失不能划等号。如果把战后国际秩序比作一家公司,作为创业者的美国,曾经是拥有绝对控股权的董事长。不过,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这个体系内的持股人变多了,美国这位董事长的股权被稀释了,绝对控股压力越来越大。

股权占比降低了,利润分成就少了。特朗普的选择是“消极怠工”,把主要精力放在让美国再次强大这份“自留地”上。但美国的再次强大,不可能独立于全球经济体系。这个体系的维系和运转,也不可能基于点对点的双边逻辑。

德国汉堡G20峰会召开前一天,欧盟与日本高调宣布就自贸协定达成协议。这不仅是对国际多边主义的背书,也传递了对特朗普政府摒弃多边主义的不满。

猜你喜欢
双边秩序主义
新写意主义
秩序与自由
近光灯主义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孤独与秩序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