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团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7年的金融改革不仅仅是“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的背叛”都是从欺骗开始。在青年学者劳若珺编译的《金融的背叛:恢复市场信心的十二项改革》(下称《金融的背叛》)一书中,美国前纽交所副总裁乔治·乌杜博士揭开了金融业虚假繁荣的真相,即“由于金融家们的背叛,金融业也背离了经济”,“金融自身成为了目的,而不再关乎其理应发挥的社会与经济作用”,甚至仅保留了“金融服务业”的“金融”二字,却将“服务”抛诸脑后。从“日本梦”的破灭,到“拉美国家的负债”,再到“世界的金融危机”,首先应当归责于金融机构,正是金融机构的金融家们引发了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必然与华尔街金融的荣衰深度的扭结在一起。比如,華尔街金融危机势必波及中国资本市场,A股走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持有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的海外投资者还可能大量抛售中国资产以回母国自救。因为不是个案,大规模的撤资不但极易诱发系统性经济(或金融)风险,还会使不少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宏观审慎政策主要使用审慎性工具来限制时间维度和跨部门维度(或结构性)的系统性风险累积。一如乔治所言,正是政府及行政监管部门的放任政策使得金融危机成“必然”,而这种拒不认错、反思的行为让公众如何恢复对银行的信任呢?这种否认,这种不承认对危机负有责任做法,又怎么能够恢复市场信心呢?如果把“引起一场金融危机”的责任推卸给“贪婪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还怎么敢、还怎么会信任金融机构呢?
在《金融的背叛》中,乔治分别从“央行为何没有洞见危机”、“债务与股本:过度负债之殇”、“次债骗局”(次级贷款)等方面透析金融的本质及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乔治认为,金融是经济、社会和政治社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就应以消费者为中心。”首先,金融规律和经济常识是欺骗行为的“照妖镜”,消费者(或公众)也应对金融机制有基本的了解,或者懂点经济常识,这不仅仅关乎自身的财产安全,还关乎市场经济能否高效运转。其次,即便是陷入金融困境,金融家们也应该认真严肃地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负责。当然,华尔街是贪婪的,不要指望金融家们汲取教训。所以,防控金融的背叛,关键取决于构建何种金融体系及如何监管金融机构,以使其不触犯道德法则和自然法。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金融改革的方向已然明了,一是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并处置一批风险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处理好金融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在《金融的背叛》中,乔治提出的停止欺诈消费者、规范薪酬制度、让董事会真正负起责任、重整监管部门、制约金融创新、重归透明简单、确保资本诚信、给评级机构戴上紧箍咒、重新界定金融风险、监督资本市场中的对冲基金、让咨询顾问言而有信、全球监管机构协调一体化等十二项改革意见,不但击中了金融业改革的核心,还找准了突破口,对我国防控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风险尤具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