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胆道的CT表现和诊断标准探讨

2017-08-16 18:33:24龙喜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肝吸虫末梢查体

龙喜荣

(广西南宁市横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300)

肝吸虫病胆道的CT表现和诊断标准探讨

龙喜荣

(广西南宁市横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300)

目的 探讨肝吸虫病胆道采用CT检查表现和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CT检查的患者158例病历,详细回顾与分析CT检查的临床表现,拟定诊断标准。结果 通过统计发现有患者135例肝内末梢胆管扩张,有126例需采用CT增强检查,而增强检查中门静脉期显示清晰有68例,构成比为53.97%,而胆管末梢钙化和(或)结石有64例,构成比为40.51%。结论 对于胆管末梢扩张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MPR检查可提升其检出率,若检查地域为肝吸虫高发病疫区应优先考虑,提升患者疾病诊断速度。

肝吸虫;胆道;CT表现;诊断标准

肝吸虫病主要由于人体肝胆系统由华支睾吸虫寄宿所引起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肝胆管结石、胆道梗阻、胆结石以及胆管细胞癌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多层螺旋CT检查为主要检查仪器,但多数学生对于诊断标准尚不明确[1],我院采用CT检查的158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详细的讨论,为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证据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CT检查的患者158例病历,详细回顾与分析CT检查的临床表现。统计发现男98例,女60例,年龄27~86岁,平均(72.9±7.2)岁。患者主诉:进食淡水鱼、虾、生食等食物,且粪便常规检查排除虫卵和(或)肝吸虫检查抗体阳性和(或)经胆道手术发现胆道内有成虫。本次研究排除患者患有肝肾衰竭、凝血系统障碍、精神障碍等疾病,以及妊娠和哺乳等情况,避免使用影响检查影响胎儿和产妇身体健康,且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告知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

1.2 检查方法

本次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增强检查应采用300 mg优维显融于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并采用造影剂螺旋扫描。自人体右膈顶部扫描至十二指肠水平段。且所有病历均采用三维卡中多平面技术重建[2]。

1.3 诊断标准

肝内胆管扩张至Ⅱ、Ⅲ级:①胆管末梢肝包膜可见轻度扩张,扩张直径≤4 mm;③中度扩张:4mm≤扩张直径≤7 mm;④重度扩张直径≥8 mm。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分型:(1)末梢型:胆管末端肝包膜囊状、细枝条状扩张,且无明显扩张;(2)肝门型:胆管枯状扩张,且肝内胆管末端无扩张;(3)混合型:肝内胆管系统均扩张[3]。

2 结 果

2.1 统计158例肝吸虫病患者胆管扩张情况

统计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轻度有118例,构成比为74.68%,中度27例,构成比为17.09%,中度13例,构成比为8.23%。见表1。

表1 统计158例肝吸虫病患者胆管扩张情况 [n(%)]

2.2 并发症

本次调查158例患者中发生胆管末端小结石58例(36.71%),查体患者可出现点状影响密集;胆管多发结石15例(9.49%),查体可见胆管团簇样密影;合并胆管症有65例患者(41.14%),查体可见胆管内部增生、钙化;合并胆囊结石84例(53.16%),胆囊炎59例(37.34%),胆总管梗阻35例(22.15%),胆管细胞癌31例(19.62%),肝腹水29例(18.35%),肝硬化9例(5.7%),肝癌2例(1.27%)。

3 讨 论

对于长期进食生鱼、虾等食物,可导致肝吸虫病发病率较高。通过回顾相关报道发现我国广东省患者发生肝吸虫病患病率高达26%,经临床研究发现肝吸虫囊蚴可寄生在淡水鱼中,而囊蚴可在人体十二指肠逆行进入人体肝内小胆管,导致肝胆系统运行异常,而幼虫可在人体内常温环境和高营养环境中发育成成虫[4]。对于胆管末梢发生扩张为主要改变特征,通过回顾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发生胆管末端扩张有135例,构成比为85.44%,对于胆管末端囊状扩张主要以薄层横断位为主要表现,对于细枝条扩张以冠状位为主要表现,笔者认为发生以上两种临床表现主要由于寄生虫在人体胆管内生存,导致肝胆功能发生化学和机械反应,而日久反复刺激人体[5],导致胆管发生溃疡和炎性病变,使得胆管壁发生增生或管腔狭窄,且加上成虫繁衍和发育,使得在胆管增大或发生阻塞,导致患者胆汁分泌不畅,肝吸虫病胆管多位末梢型轻度扩张[6]。本次调查158例患者中有发生胆管末端小结石58例(36.71%),查体患者可出现点状影响密集;胆管多发结石15例(9.49%),查体可见胆管团簇样密影;合并胆管症有65例患者(41.14%),查体可见胆管内部增生、钙化;合并胆囊结石84例(53.16%),胆囊炎59例(37.34%),胆管细胞癌31例(19.62%),肝腹水29例(18.35%),肝硬化9例(5.7%),肝癌2例(1.27%)。通过调查发现,导致以上此类病发生主要由于患者肝胆内寄生虫发生死亡或寄生产物淤积导致,且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多层螺CT检查可缩短层面扫描时间,而联合薄层三维重建可提升患者胆管末端扩张检出率[6]。而采用16层扫描检查后加用技术处理可更为清楚的观看到患者胆管以及周围组织和接受,可提升诊断胆管阻塞价值。而本次检查中胆管梗阻有35例患者(22.15%),均为采用mpr三维重建影响处理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胆总管梗阻的检出率,使得观察病变部位更为直观。 因此,采用多层螺旋CT影响检查可提升肝内胆管阻塞和病变的诊断,使得对于肝吸虫病的诊断的准确率大幅度提升[7]。而若再用增强多层螺旋检查联合薄层三维重建可提升患者由于肝吸虫所致的胆管阻塞所致的扩张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若患者地处肝吸虫好发疫区应首先考虑患肝吸虫病,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时间,若为能诊断是否发生胆管扩张应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联合薄层三维重建影响处理技术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CT影响技术检查肝吸虫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对于胆管扩张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 徐世昌.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2] 罗静霞,李 坚.广西壮族自治区肝吸虫病的高发流行特点及其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05:109-111.

[3] 孙建平,张宏宇.肝吸虫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198-199.

[4] 崔 冰,胡秋根,王 岩.肝吸虫性胆管炎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08:70-74.

[5] 周茂荣,苏 宁,马利军,李 玮.超声与MRI在诊断肝吸虫中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6:141+146.

[6] 李 莎,胡 兵,张秀明.肝吸虫病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0:1332-1334.

[7] 彭 亮,吴珊燕,朱东升.超声及MRCP诊断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8:3649+365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816.5

B

ISSN.2095-8242.2017.025.4878.02

猜你喜欢
肝吸虫末梢查体
泰兴市打通末梢堵点 提升治理精度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传染病信息(2022年2期)2022-07-15 08:54:40
恩平市居民肝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当代医学(2021年22期)2021-08-10 01:40:12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MRI增强表现
论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高度酒杀肝吸虫没那么简单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