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楠
古典园林的现代写意
记者 李楠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苏园六纪》里对苏州园林的描述,勾勒出许多人眼中的苏州模样。
从1997到2017,苏州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走过20个春秋,作为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得到国内外的公认。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古典园林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游客游览需求与园林旅游服务的对冲,如何在这两对关系中寻找到平衡,苏州园林人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就是大数据和智能化系统。只有海量的、多样化的大数据才能够在园林中寻找到那扇通往游客需求的大门,才能描绘出古典园林的现代写意故事。
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一直把智能化系统,作为现代园林管理的利器。
每年6、7月,拙政园智能景观喷雾系统都会如期开启,步入2017年,除了原先的东花园竹廊,园内的石子小径上也设置了水雾喷头,喷雾开启时游客仿佛身处仙境,周围充盈着梦幻般的雾气。
“走过去时顿时感到脸上身上一阵凉爽,而且身上又没有水,很舒服。没想到园林里还有这种降温方法,太新鲜了,我拍了好多照片,好像仙境。”来苏州旅游的大学生陈丽怡正好体验到了喷雾清凉,来来回回在竹廊里走了好几遍。
据了解,此系统集智能化与自动化于一体,可以提前设置操作流程,根据天气情况和游客密集度设置为三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8点到10点,第二时间段10点到14点,第三时间段14点到17点45。系统喷雾间隔时间短的只需3-4秒,长的不超过10秒,每次喷雾时间在10秒以上。持续喷出的水雾对降低空气温度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并具有净化空气、消除静电等多种功效,还可以增加该区域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
此外,在喷雾安装位置的设计上还进行了科学考虑,将喷雾口安装在竹廊顶部,能让雾气从上往下降,远看轻盈婉约,近观溟溟漠漠;可单独成景,自成一方天地,又可结合水系、假山、绿植等各种元素而形态各异,相得益彰。
智能化系统之外,苏州的园林还拥有十分庞大的数据体量,搜集游客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增强工作决策力,正是目前在用户大数据方面作出的努力。
为打造园林范围内的“全域旅游”,苏州所有园林售检票系统建设在一个大平台内,凭身份证件购票的方式覆盖了所有售票渠道,利用在线的散客和团队售票、窗口售票等多渠道收集游客信息。并根据游客喜好向特定区域的特定对象推出符合需求特征的产品,达到更高效的利用好营销经费的目的,为更好的改善用户体验打下基础。
同时,为更好的掌握游客游园情况,利用摄像头+客流量系统,在园林所有出入口安装流量摄像头,在平台上通过计算视频中设定好的方向上通过画面的游客数量,对游客入园、出园大数据进行采集,实时掌握游客在园动态。
在现有大数据软硬件的基础上,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等众多园林都在建立官方微信、微博等多个社区化的大数据平台,开展游客互动、线上720°游览体验等等活动,这些服务还在不断地更新升级中。
未来,苏州各大园林景区,将逐步实现全域大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与旅游团队、目标客源地的对接,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切割,合理管理和安排游客游览顺序、时间,尽最大可能的做好游客资源的均衡分配;就园子本身来讲,需在现有客流量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软硬件升级,逐步实现对园内区域、线路、点位游客量的掌握,充分利用数据可视化手段,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人力、物力的调度和点对点具体应对,以提供游客更为舒适的游览环境。
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服务品质、提供给游客更舒心的游览体验的同时,苏州园林的文化遗产监测保护,一直是苏州园林部门关切的重中之重。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遗产处处长陈荣伟介绍,目前由我们直管的园林有十余处,分别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艺圃、耦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怡园、五峰园、可园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年来,我们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做好苏州园林遗产的实时监测,全程监测,保护修复,坚持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把遗产完整地留给下一代。
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是园林局下属事业单位,近年来,针对苏州分类园林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完成了监管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和验收工作,初步建立了分类园林基础信息数据库,同步开发了移动终端监管信息平台,并为今后补充完善测绘资料、实施动态监管工作预留了充足空间,为提高分类园林保护监管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打好基础。
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为提高遗产监测工作服务园林保护管理的水平,扩大监测工作的技术深度和覆盖广度,科学组织开展各专项监测工作。2017年上半年,我们指导开展了环秀山庄池塘水位下降、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南侧廊柱蛀空、退思园白蚁防治、留园中部水池水质下降、沧浪亭假山石掉落和部分位置存在安全隐患等信息平台预警的科学处置工作,及时为各遗产管理单位科学保护园林提供专业的服务。
陈荣伟说:“未来我们将构建更加科学的、智能化大数据保护管理模式,真正使苏州园林之城这张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虞俏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