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视野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范本
——评《名流: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

2017-08-16 04:20杨鸿雁
传媒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名流李宇春传播学

文/杨鸿雁

西学视野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范本
——评《名流: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

文/杨鸿雁

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中,“名流”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名流作为一种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对名流的系统研究却不多,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王婷老师的《名流: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给名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虽然广泛参考了西方各种新兴的传播学理论,但其终极关怀却是中国本土的传播学。书中读到的框架结构和精辟结论,给读者很大启发。

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写作方法和意义,并对研究所运用的西方理论成果加以介绍,这对于不太熟悉西方传媒理论的读者来说,是一个摘要式的知识普及。作者广泛采纳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理论和脉络,同时吸取了西方心理分析等理论成果,用以分析中国语境下的名流文化。可以说,作者兼顾了理论成果和研究视角的平衡,并没有过多地渲染理论成果的有效性,也没有过泛地研究文化传播,而是选取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视点,将西学理论深入进去,得出了常人所发现不了的结论。

名流与社会关系及其作用。当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是一种追星文化,国民所追的明星便是这个时代的“名流”。很明显,名流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作用,他们的美德激发着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他们的绯闻也常常使追星的人自我迷失,这便是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作者也发现了名流阶层的出现,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个性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追星效应所产生的盲目模仿。每一个追星的人,都在时刻观察着自己崇拜的名流的细微变化,并尽自己最大努力模仿这些变化,从而导致了国民创造性的不足。正是由于名流文化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才着重阐释了“名流文化对于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尤为重要”。

随后作者将当前西方主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并对这些理论的得失也进行了判断。虽然她深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但是美国社会重视个性(personality)的案例却给了她最大的启发。作者声称自己研究中国名流的灵感便是由美国名流文化这个案例提供的。可见作者对于西方的传播学理论和社会现状是非常熟悉的。

在名流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作者先从宏观视角出发,对名流阶层施加给社会的影响做了区分。她将名流文化的三个功能概括为“经济功能”“身份塑造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并对这三种功能做了概念的界定。经济功能指的是名流的消费倾向与对象深刻地左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向;身份塑造功能指的是名流借助自己优良的品质感染着他的受众,使其粉丝也逐渐效仿这些正能量,从而变成有益于社会的群体;意识形态功能则偏向于指示政治领袖,他们在媒体上的表现常常给观众树立典范,并将他们的思想传递给观众,逐渐介入观众的思维世界。很明显,这三种功能分别引导着社会消费、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正因为名流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所以在随后的论述中,作者梳理了中国语境下的各类名流,并对他们做出了更加深刻的个案研究。

书名:名流: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作者:王 婷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2月定价:30.00元

当代中国的三种名流现象研究。作者首先选择的名流阶层是以“社会主义新人”为标签的“红色名流”。在红色名流中,作者又选取了最受人推崇的为人民服务的代言人——雷锋。为了便于进入论题,作者先介绍了关于雷锋的两个最著名的故事。一个是雷锋所说的“永不生锈的革命螺丝钉”,另一个则是雷锋的“世俗化”。这两个故事并不是论述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尤其是承上启下的“世俗化”,更是将雷锋从革命模范的单一标签中解放出来,将他慢慢恢复到一个平凡人的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名流阶层的社会哲学,即一个伟人一旦成为名流,即便他去世多年,其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作者选取了近些年相当流行的文化衫产业,证明了雷锋虽已去世很多年,但是仍有不少服装厂家将他的头像设置为文化衫的主要选材,这除了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传递出清新朴素的价值观,其背后隐藏的却是雷锋这一名流的文化软实力。可以说,雷锋在走下神坛之后,仍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当然是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重视精神胜过重视物质的理论,而且作者用身边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了如何用西方理论去分析中国现象,从而获得传统治学方法所无法获得的新结论。在这一意义上,该书实现了西学视野下的中国现象研究,并得出了迥异于传统研究的结论,这是用新方法研究传播学的典范。

作者选取的第二类名流阶层被称为“获致名流”,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不断塑造,而获致美好的名声,从而成为社会名流。在这一阶层,作者选择的代表性人物是姚明。在中国社会中,姚明是典型的从社会底层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社会公知明星的典范。作者借助胡塞尔的阶层论思想,对姚明成为名流之后对社会的影响做出分层处理。首先探讨了姚明“姚之队”和“姚品牌”对社会消费趋向的影响,又探讨了姚明的爱国主义情结,可以说这是与“红色名流”相重叠的内容。正因为姚明一次次拒绝美国篮球协会的优厚条件而为国效力,所以在高超的球技以外,又贴上了爱国主义的标签,从而再次掀起了国人的高涨情绪。从这一阶层的名流来看,他们给予社会的影响除了消费方面,还有思想方面。

作者选取的第三类名流阶层为“归因名流”,代表人物是李宇春。作者选取李宇春最重要的理由是,李宇春的成功代表着中国真人秀运营方式的成功,这在传播学的发展中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案例。在此之前,西方学者运用纯熟的传播学理论让其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而那时候的中国综艺栏目则略显单调与落寞。李宇春通过选秀节目一炮走红,这是中国真人秀转型成功的标志,中国从此也有自己的选秀节目,而且是成熟的选秀节目。李宇春的成功还给同类节目以巨大的启发,这直接造就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在今天,脱口秀节目的诸多模式都在不断创新,但其理论内核与模式却都源自李宇春那个时代的《超级女声》。作者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李宇春粉丝们的心态。这一方法给传播学研究的最大启示便是从心理层面去解读社会现象。只要对这些心态加以准确把握,便可以解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众多社会变化。李宇春的成功,也激发了许多社会“草根”的明星梦。这一点虽然有人注意到,但却很少有像作者这样主动运用理论去分析的著作。

作者同时分析了“草根”的“类名流”运动,其选取芙蓉姐姐和郭美美这两个命运截然相反的“类名流”,去分析“互联网类名流的兴与衰”。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对二者的兴衰分析不是停留在二人性格差异等内部层面,还着眼于考察互联网技术发展等外部因素对这些类名流命运的影响。只有这样兼顾内部和外部因素,才能作为沟通社会学和传播学的桥梁。

作者认为,中国当前大众文化所存在的三类名流阶层,虽然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但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作者也认真分析了自己这部著作的局限,谦称自己常年身处海外,对于中国今天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得不够亲切,所以造成了研究上的隔膜,并因此生发出继续深入研究该课题的畅想。作者目前供职于国内高校,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这为其继续研究这一领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正因如此,作者还对中国的名流文化进行了展望,认为这一文化类型还会持续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并且会指引中国社会走向一个更为包容开放的层面。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名流李宇春传播学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坦克名流比身材
文人讨债记
李宇春推出全新单曲《新物种》
文人讨债记
《萨迦格言》英译本比较研究——传播学视阀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范冰冰、李宇春、娜扎 斗艳2018戛纳,谁赢了?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