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淮油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7-08-16 05:17蒋守华秦进华王磊明唐金陵刘葛山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芥酸含油量菌核病

蒋守华,刘 畅,秦进华,王磊明,唐金陵,周 刚,刘葛山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



油菜淮油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蒋守华,刘 畅,秦进华,王磊明,唐金陵,周 刚,刘葛山*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

淮油2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83.5 cm,1次分枝8.6个,2次分枝4.5个,单株有效结角402.5个,角果直生,中长,籽粒排列紧密,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7 g。该品种种子含油量45.00%,芥酸含量0.24%,硫代葡萄糖甙22.10 μmol·g-1。全生育期244.4 d,比对照早熟0.3 d。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2年结果表明,平均产量2 904 kg·hm-2,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7.4%,生产试验结果淮油22比对照增产8.6%。抗倒性和耐病性都中等,株型较紧凑,适合机械化生产。

甘蓝型油菜; 常规种; 淮油22; 栽培技术

长江流域是双低冬油菜发展的优势区域,推进双低油菜生产也是解决冬季农田抛荒、达到绿色过冬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在“双低”的基础上培育和推广高含油量、高产、多抗及营养高效的油菜新品种[1],建立高含油量的双低油菜“育、繁、销”及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不断推出和转化优质高产新品种,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食用油品质,缓解我国食用油和饲用蛋白质饲料紧缺矛盾的有效途径[2-5]。淮油22就是针对目前江苏生态环境及油菜生产需要,采用品系间双交而育成的油菜新品种。2014年该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油201402)。淮油22具有高产、优质、抗寒、抗(耐)菌核病等优点。介绍淮油22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旨在为淮油22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1998年春配置杂交组合E361×9612,F1~F3经3代系统选育,选择高产、抗倒、表现优良的株系F3作母本。2000年春采用优配互补的原则配置了G127×9836组合,在该组合的F1生长过程中表现抗寒、抗倒以及长势强,选择优株作为父本。

1.2 选育经过

2001年春用E361×9612的F3株系作母本,选用组合G127×9836 F1的优秀株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2002—2004年连续自交优秀单株,选择3代。F1因组合优势强而选择,并鉴定菌核病,筛选低芥酸材料,种植F2混合群体10行区,入选80个单株,收获后测定单株芥酸、硫苷含量及含油量,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后进入F3,再经田间农艺性状、品质筛选,单株套袋自交,单独脱粒。

2005—2007年F4—F6在进行经济性状、抗倒性和品质筛选的同时,加强籽粒性状、油分含量选择,以单株产量高的材料来供下代种植。

2008年选择优秀单株组成株系,在株系中选择生长整齐一致、成熟期适中、抗倒性强、丰产性能好的材料进入鉴定圃。

2009年种植鉴定圃,进行产量、抗性鉴定,定选HL845-5新品系。

2010年HL845-5新品系参加江苏省油菜预备试验。选育图谱如图1。

2011—2014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淮油22。

图1 淮油22(HL845-5)的选育经过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2011—2012年度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73 kg·hm-2,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14.0%,增产极显著,居第1位。在2012—2013年度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35 kg·hm-2,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0.8%,增产不显著。2013—2014年度江苏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4个试点均增长,平均产量2 541 kg·hm-2,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8.6%。

2.2 品质性状与抗性表现

淮油22品质优良,2013—2014年度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种子样品检测结果(表1)表明,该品种种子芥酸含量0.24%,硫代葡萄糖甙22.10 μmol·g-1,达到国家双低油菜质量标准。种子含油量45.00%,比对照苏油4号含油量高2.72 百分点。江苏省区域试验2年抗性鉴定结果,菌核病的病害率为20.3%,病情指数为12.3;冻害率35.5%,冻害指数为12.6。2013—2014年度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抗性鉴定结果,菌核病的病害率为27.1%,病情指数为13.0;冻害率50%,冻害指数为16.8。

表1 淮油22在江苏省区域和生产试验中的品质及抗性表现

2.3 特征特性与农艺及经济性状

淮油22属甘蓝型常规油菜。越冬幼苗半直立,叶色暗绿,叶缘波浪状,叶柄短,叶面平整、光滑,2~3对裂叶。全生育期244.4 d,比对照早熟0.30 d。成株株高183.5 cm,1次分枝8.6个,2次分枝4.5个;大花瓣,黄花,单株有效结角402.5个,角果直生,微紫色,中长型角果,籽粒排列紧密,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7 g(表2)。该品种根系发达,茎杆很粗壮、有韧性,抗寒能力、抗倒性和耐病性都中等,株型较紧凑,适合机械化生产。

表2 淮油22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的经济性状表现

3 栽培及种子生产技术

3.1 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根据这几年的试验经验,育苗移栽播种期在9月15日左右,用种量3.0 kg·hm-2,秧田期30 d左右。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淮油22株型较紧凑,但植株较高大,密度要适当。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移栽,移栽密度10.5万~12万株·hm-2,根据种植习惯,栽足基本苗,缩短缓苗期。直播密度16万~18万株·hm-2为宜。

科学施肥、精细培管。一般苗床基施45% 复合肥450 kg·hm-2,尿素75 kg·hm-2;大田基施45% 复合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硼砂11.25 kg·hm-2;12月底追施腊肥,开沟条施,施尿素150 kg·hm-2。抽薹后初花前追施尿素150 kg·hm-2。及时开好三沟,2月底中耕除草1次,3月初清沟理墒,有利降渍降湿。

防病治虫。移栽前2 d苗床用吡虫灵防治蚜虫1次,冬前和春季根据田间蚜虫发生情况适期进行防治。菌核病防治应在油菜初花、盛花期用多菌灵、菌核净等喷药2次。

3.2 种子生产技术

原种繁殖地选择。要选好田块,连片种植,安全隔离,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间隔离距离不小于1 000 m,防止串花,保证双低品质。

精细管理。种子繁殖一般用移栽。苗床要规格,播种量7.5~9 kg·hm-2。30~35 d的苗龄,确保移栽密度12万株·hm-2。要科学施肥,控制好基肥、腊肥、薹肥的比例。适时拔除杂株、劣株。

适时收获。要提前准备收获场地,单收,及时晾晒,运输和贮存。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2] 李云昌,胡琼,杨德圣,等.选育高含油量双低油菜品种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92-96.

[3] 涂金星,张冬晓,张毅,等.我国油菜育种目标及审定问题的商榷[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50-352.

[4] 杜海,郎秀梅,王伏林,等.油菜种子油酸含量的遗传改良[J].核农学报,2011,25(6):1179-1183.

[5] 周万平,郎秀梅,熊鲜艳,等.油菜籽芥酸含量遗传调控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2010,24(3):537-541.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5-1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20156101ZX)

蒋守华(1976—),女,江苏泗阳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油菜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E-mail:jshcjy16@sohu.com。

刘葛山,男,江苏淮安人,研究员,从事油菜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E-mail:hylgs228@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715

S532

B

0528-9017(2017)07-1143-03

文献著录格式:蒋守华,刘畅,秦进华,等. 油菜淮油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143-1145.

猜你喜欢
芥酸含油量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江西省不同品种油菜籽中芥酸含量的调查研究
基于皮克林乳液的低芥酸菜籽油基凝胶油的性质及应用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芥酸和硫苷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利用SNP芯片构建甘蓝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及含油量性状QTL分析
鲁花推出芥酸浓香菜籽油
不同播期、密度和肥效对陇葵杂4号菌核病发病规律的影响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对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高油油菜育种研究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