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稻连粳7号苗期氮肥对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7-08-16 05:18:3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根冠氮量大田

仇 蕾

(滨海县农业干部学校,江苏 滨海 224500)



机插稻连粳7号苗期氮肥对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仇 蕾

(滨海县农业干部学校,江苏 滨海 22450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机插秧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增加,秧苗含氮量显著升高,苗高和地上部干物质增加,在每盘秧盘施氮量达1.6~2.4 g后趋于稳定;秧苗根长和地下部干物质在每盘施氮量1.6 g时最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根冠比呈降低趋势,在每盘施氮量1.6 g时产量最高,之后下降明显。结合秧苗的各项指标及移栽后产量,基质育秧适宜的纯氮施用量是每盘1.6 g。

机插稻; 氮肥; 产量; 育秧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我国粮食作物首位。据估计,我国约有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因此,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2-4]。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的手工插秧逐渐被机插和直播等技术取代。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秧苗的质量直接影响栽插质量,从而影响水稻田间生长和最终产量[5]。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保证机插水稻高产的关键[6]。

氮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元素,苗期是氮肥需求的关键时期之一,充足的氮肥供应对秧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7-10]。苗期供氮不足会抑制秧苗生长,而供氮过量亦会抑制水稻根系生长[11-12]。目前,关于水稻大田氮肥吸收和利用的研究较多,而关于机插秧育秧环节中氮肥施用量调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江苏省现有机插稻面积32.3万hm2[13]。基于此,本试验特设置不同的氮肥梯度,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培育壮秧确定合适的氮肥施用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倪滩村(淮滨点)和五汛镇三洼村(五汛点)进行,土种分别为脱盐夹沙土和壤质盐性土。试验用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育秧基质选用扬州大学研制的产品,容重0.51 g·cm-3,有机质含量36.2 g·kg-1、全氮含量1.99%,P2O5含量1.06%,K2O含量0.83%,pH值7.2。试验所施肥料为尿素(N 46%)、过磷酸钙(P2O512%)和氯化钾(K2O 60%)。

1.2 处理设计

采用机插秧钵形毯状秧盘(规格58 cm×28 cm×3 cm)和基质育秧。育秧期按氮肥施用量设置5个处理:CK,不施氮;N1,纯N 0.8 g·盘-1;N2,纯N 1.6 g·盘-1;N3,纯N 2.4 g·盘-1;N4,纯N 3.2 g·盘-1。播种量均为120 g·盘-1。

选择CK、N2和N4处理的秧苗移栽大田,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大田小区面积66.6 m2。

1.3 方法

于2015年5月20日播种,6月11日移栽,行距30 cm,株距8 cm。五汛点大田每667 m2施肥量折纯N 21 kg、P2O53 kg、K2O 3.6 kg;滨淮点每小区施肥量折纯N 22.5 kg、P2O54 kg、K2O 3.6 kg。肥料运筹均为氮肥基肥∶苗肥∶穗肥2∶4∶4,钾肥基肥∶穗肥7∶3,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

1.4 测定项目

播后第10天,测秧苗株高、地上及地下干物质重;播后第15天,测秧苗株高、根长、百株吸氮量和地上及地下干物质重,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含氮量[14]。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在SAS 8.0平台上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图1可知,秧苗根长随着施氮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以N2处理时根长最长。从2个试验点播后10 d和15 d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来看(表1),亦均随氮肥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同样以N2处理的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表明秧苗期适量施氮能促进根系生长,但过量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同试验点不同处理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的表示差异显著(P<0.05)。图3同图1 氮肥处理对秧苗根长的影响

试验地点处理地上部单株干物质/mg地下部单株干物质/mg根冠比播后10d播后15d播后10d播后15d播后10d播后15d倪滩CK9.8c13.3d3.0b4.3c0.300.33N112.8b16.3c3.3a4.6b0.260.28N214.6a20.8b3.5a4.9a0.240.24N314.4a21.7a2.9b4.0d0.200.19N414.8a21.9a2.4c3.4e0.160.15三洼CK10.6d14.5d2.8bc3.4c0.260.24N112.7c16.3c3.1b4.1b0.240.25N214.9a18.1b3.5a4.7a0.240.26N314.2b21.8a3.0bc4.2b0.210.19N414.7ab21.2a2.7c4.0b0.180.19

注:相同试验点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的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表2同。

2.2 对秧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施氮量增加,两个试验点在播后10 d和播后15 d的秧苗高度均呈现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播后10 d时,每盘施氮量超过0.8 g后苗高趋于稳定,而15 d时,2个试验点均在施氮量超过2.4 g时苗高不再增加。对比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1),2个试验点在播后10 d和15 d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其中,播后10 d时地上部干物质量在每盘施氮量1.6 g时达到峰值,而播后15 d时在每盘施氮量2.4 g时达到峰值。

图2 氮肥处理对秧苗苗高的影响

2.3 对秧苗吸氮量和根冠比的影响

从图3可知,秧苗百株吸氮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

图3 氮肥处理对秧苗吸氮量的影响

根冠比是反映秧苗素质的重要指标[15]。试验结果表明(表1),2个试验点播后10 d和15 d的秧苗根冠比随施氮量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表明氮肥对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根系的作用。

2.4 对水稻后期产量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2个试验点均以N2处理秧苗移栽后产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CK,但N2与N4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从产量结构看,施肥处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但相较于CK,N2处理可以显著(P<0.05)提高有效穗,表明秧苗期施用氮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提高产量的。

表2 施氮对水稻后期产量的影响

3 小结

本试验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秧苗百株吸氮量升高,苗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先升高,在每盘施氮量达1.6~2.4 g后趋于稳定,而根长和地下部干物质量则是在每盘施氮量1.6 g时最高,呈现随氮肥用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每盘施氮量1.6 g条件下的有效穗显著(P<0.05)高于CK,且产量最高。综合秧苗的各项指标及移栽后产量,在试验地区基质育秧适宜的纯氮施用量为每盘1.6 g。

[1] 程式华, 李建. 中国现代水稻[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7.

[2] 程式华, 方福平. 2009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3] 方福平, 程式华. 论中国水稻生产能力[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6):559-566.

[4] 胡培松. 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12(2):58-62.

[5] 孙益东. 水稻机插秧推广缓慢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9):72-73.

[6] 沈建辉, 邵文娟, 张祖建, 等. 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 32(3):402-409.

[7] 张殿忠, 汪沛洪, 赵会贤. 测定小麦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方法[J]. 植物生理学报, 1990(4):62-65.

[8] 沈建辉, 曹卫星, 朱庆森, 等.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6(3):7-9.

[9] 陈明如, 龙继锐. 缓释氮肥用量及与磷钾配比对超级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2):67-70.

[10] 杨玉, 邓文, 青先国.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早稻抗倒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3):29-32.

[11] 周青, 陈新红, 王纪忠, 等. 不同基质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7):8889-8891.

[12] 李亦斌. 氮、磷、钾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06(3):29-30.

[13] 周林杰, 罗兵前. 江苏省直播稻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 2008(3):16-19.

[14]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5] 潘圣刚, 闻祥成, 田华, 等. 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6(3):32-36.

(责任编辑:高 峻)

2017-02-13

仇 蕾(1976—),女,江苏滨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E-mail:1289626683@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709

S147.2

B

0528-9017(2017)07-1125-03

文献著录格式:仇蕾. 机插稻连粳7号苗期氮肥对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125-1127.

猜你喜欢
根冠氮量大田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海峡姐妹(2020年1期)2020-03-03 13:35:54
草地地下生态系统研究
杉木人工林根冠比与气候和林分因子的关联分析
铝毒胁迫下水稻根冠黏液中铝形态的变化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土壤水分对大豆根冠生长及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