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全刘杰杨凡吕宗浩
(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2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中国—欧盟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1)
饲料霉菌毒素脱霉剂产品有效性评价
王金全1,2,3刘杰1杨凡1吕宗浩1
(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2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中国—欧盟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1)
分别介绍了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以及呕吐毒素三种霉菌毒素的吸附有效性评价方法。认为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有效性时,检测方法应因毒素而异,体内、体外相结合。
霉菌毒素;吸附剂(脱霉剂);有效性;评价
由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复杂,不同的霉菌毒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完全不一样,造成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饲料中毒素的吸附能力差异很大。另外,在评价脱霉剂产品在动物体内对毒素的吸附效果时,除了观测生产、繁殖性能之外,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是主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在探讨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时候,应该按照毒素不同而检测方法不同的原则,采取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表1 反应体系设置
附率在90%以上,才是合格的AFB1脱霉剂产品。同时,对蒙脱石产品中蒙脱石含量(X-光衍射测定)、长石和蛋白石含量以及方解石含量进行了规定,分别为大于70%、小于10%和小于4%,见表2。
1.1 对黄曲霉毒素吸附能力评价
吸附率%=1.0-[(吸附样品峰面积-无毒素对照峰面积)/霉菌毒素标准液峰面积]×100%。
参考:如表1所述条件下,筛选吸附剂原料时,被检测吸附剂对AFB1吸附率在pH 3.0条件下应该达到95%以上,在pH 6.5条件下达到80%以上。
欧盟方法(供参考):AFB1浓度4 000 ppb,脱霉剂用量0.02%,在pH 5.0缓冲溶液体系中,37℃摇床震荡反应1 h,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毒素峰面积,要求吸
1.2 动物试验验证方法
1.2.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泌乳奶牛(或肉鸭),试验动物奶牛头数不低于18头,试验设立三个处理组,每处理6头,吸附剂添加量0.2%,试验期3周,见表3。
1.2.2 检测项目
牛奶指标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 1(AFM 1)含量;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生物标记物(Biomarker)牛奶中AFM1的含量。
表2 黄曲霉菌毒素吸附剂(水合硅铝酸盐类)质量标准和卫生指标
1.2.3 结果要求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有明显效果,表现在显著提高负对照组奶牛的生产性能(产奶量、乳品质等);显著降低牛奶中的Biomarker AFM1的含量;显著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水平,明显改善或者消除试验动物因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等方面。
2.1 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能力评价
反应体系设置参考黄曲霉毒素吸附剂。作为参考,筛选原料时,被检测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率应达到60%以上。玉米赤霉烯酮吸附剂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指标参考黄曲霉毒素吸附剂产品标准。
2.2 动物试验方法
2.2.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体重30 kg以上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后备母猪不低于18头,随机分三个处理组,每处理6头,试验期3周,见表4。
2.2.2 检测项目
观察生长性能、繁殖器官病变,检测尿液Biomarker(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肌酐等)指标(采用LC-MS/HPLC/ELISA试剂盒检测)。
2.2.3 结果要求
玉米赤霉烯酮脱霉剂产品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有明显效果,表现在能够消除试验动物因玉米赤霉烯酮引起的繁殖器官中毒症状,显著降低血液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尿液中玉米赤霉烯酮当量/肌酐的比值等。
3.1 对呕吐毒素吸附能力评价
反应体系设置参考黄曲霉毒素吸附剂。作为参考,筛选原料时,被检测吸附剂对呕吐毒素吸附率应该达到60%以上。呕吐毒素吸附剂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指标参考黄曲霉毒素吸附剂。
表3 脱霉剂吸附AFB1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表4 脱霉剂吸附玉米赤霉烯酮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表5 脱霉剂吸附呕吐毒素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3.2 呕吐毒素吸附剂产品有效性动物试验验证方法
3.2.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体重30 kg以上生长猪,体重和胎次接近的生长猪头数不低于24头,分三个处理组,每处理8头,试验期4周,见表5。
3.2.2 检测指标
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免疫指标、生物标记物(DON、DOM-1)等,生物标记物要综合考虑血液、尿液和排泄粪便中的参数进行评定。
3.2.3 结果要求
呕吐毒素脱霉剂产品对呕吐毒素的吸附有效表现在对试验动物生长性能有明显改善,能够消除试验动物因呕吐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显著降低血液中生物标记物DON的含量。
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对饲料和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也会有一定的吸附,降低了饲料和饲料原料的营养水平,降低使用价值。因此,在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体系中,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营养物质的吸附影响非常必要。同样可以考虑模拟动物胃肠道环境条件开展体外吸附营养水平评定。
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对以上三种霉菌毒素的吸附,对于其他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了解的还比较少。但是随着研究进程的逐步深入,会涉及到更多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评价。建立和完善有效统一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体系,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
S816
A
1673-4645(2017)06-0048-03
2017-06-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
王金全(1973-),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wang jinquan@c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