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芳
儿科抗生素应用的药师干预及施行意义探析
王建芳
目的 探究与分析儿科抗生素应用的药师干预及其施行的意义, 以供参考。方法 120例儿科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不给予药师干预儿科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患儿给予药师干预儿科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包括药敏试验送检率、多联用药率与儿科抗生素使用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药敏试验送检率为15.0%, 低于治疗组患儿的5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多联用药率为61.7%, 高于治疗组患儿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儿科抗生素使用率为76.7%, 高于治疗组患儿的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干预能够有效加强儿科抗生素的应用, 使儿科抗生素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儿科抗生素;药师干预;施行意义
在临床上的类别多种多样,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一大类别的药物即为抗菌药物[1]。合理使用儿科抗生素是为了使机体耐药性的产生得到有效减少, 使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使人体的菌群失调得到有效的避免, 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降低[2]。剂量的多少、药物品种的不同、给药途径的不同、用药时间的长短、疗程的长短与患病儿童的感染状况以及患儿病理与生理的情况是否能够适应是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所体现的地方[1]。本院为探究与分析儿科抗生素应用的药师干预及其施行的意义,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儿科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不使用药师干预儿科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儿使用药师干预儿科抗生素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包括药敏试验送检率、多联用药率与儿科抗生素使用率。具体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儿科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2例, 女28例, 患儿年龄1~14岁, 平均年龄(5.4±2.9)岁;治疗组患儿中男27例, 女33例, 患儿年龄2~15岁, 平均年龄(5.9±3.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不给予药师干预儿科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患儿给予药师干预儿科抗生素治疗。儿科抗生素治疗的具体方法为药师参与患儿的查房, 干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 发现不合理的药物使用应当及时与医师进行讨论,经常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增强患儿家属的信任, 方便及时了解患儿的身体情况, 与主治医师、护理护士共同制定一份药物治疗方案, 辅助主治医师对药物的筛选,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对于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应当加强预防, 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特点, 与主治医师制定相关疾病应当如何使用儿科抗生素的建议。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包括药敏试验送检率、多联用药率与儿科抗生素使用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儿的药敏试验送检率为15.0%, 治疗组患儿的药敏试验送检率为56.7%, 对照组患儿药敏试验送检率低于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多联用药率为61.7%, 治疗组患儿的多联用药率为40.0%, 对照组患儿多联用药率高于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儿科抗生素使用率为76.7%, 治疗组患儿的儿科抗生素使用率为46.7%, 对照组患儿儿科抗生素使用率高于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儿科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虽然得到了很大缓解, 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儿科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儿科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患儿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 甚至有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目前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的提高, 必须要严格管理儿科抗生素的使用, 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现象[3-7]。儿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 不论疾病的性质, 全部使用过大剂量的儿科抗生素进行静脉注射;患儿胡乱的使用儿科抗生素;不论抗生素对细菌的特点, 经常与其他药物混合在量十分大的注射液中进行滴注, 使用次数过于频繁, 如果出现上述儿科抗生素的滥用, 应当及时纠正,帮助患儿恢复健康;不论感染的类型, 全部使用广谱先锋霉素与广谱青霉素[5,8-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儿的药敏试验送检率为15.0%, 低于治疗组患儿的5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多联用药率为61.7%, 高于治疗组患儿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儿科抗生素使用率为76.7%, 高于治疗组患儿的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药师干预能够有效加强儿科抗生素的应用,使儿科抗生素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1] 赵周明. 医院对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干预的效果分析评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2):143-144.
[2] 李刚. 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分析. 北方药学, 2016, 13(3):143.
[3] 王娅能. 儿科抗生素应用在药师干预前后对比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8):1991.
[4] 陈亮. 医院对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干预的效果分析评价.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 9(1):53.
[5] 黄志娟. 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 今日健康, 2015, 14(11):163.
[6] 王富海. 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 当代医学, 2013(29):137-138.
[7] 王月珍. 临床药师对儿科门诊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22):43-44.
[8] 赵以国. 临床药师在抗生素临床应用规范实施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23):195-196.
[9] 张慧明, 彭梅, 潘晓珍. 我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8):9-11.
[10] 罗昭. 药师干预在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北方药学, 2015, 12(5):150-151.
[11] 吕世臣, 刘玲玲, 吴璠, 等. 药师干预前、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10):1396-13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104
2017-05-02]
215500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