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陈刚 通讯员 / 李代国 左禹华
“曙光是我们的好支书”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陈刚 通讯员 / 李代国 左禹华
48岁的生命,20年村干生涯,18次“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和4.7公里的环村公路,是张曙光对党的忠诚信仰,是张曙光身上燕子垒窝的事业精神,更是张曙光终生践行宗旨的千金之诺。
近5公里的环村硬化路竣工了,花卉、果蔬等绿色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一栋栋漂亮的房子点缀在绿树翠竹之间……大山深处的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正迎来新一轮变化。
脱贫的“曙光”来了,领路的曙光却走了。
“2 0年来,他任劳任怨为民办实事好事、全心全意为村里谋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他生前写下的‘人生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的铿锵誓言。”印江自治县县委书记田艳说,张曙光真正活出了自己的颜色,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旗帜。
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曙光,干了2 0年村工作,连续三届荣任村支书,在决胜脱贫攻坚路上,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忠诚本色。却于2 0 1 6年9月4日在帮助因拆房让路的贫困户建房时不慎发生意外,因公殉职。生前,他总是为群众着想,去世后也时常被群众惦记着。
“地无三尺平,生活不得行;一条泥巴路,婆娘不进门。”这句顺口溜曾是川岩村的写照。
人穷志不短。3 0年前,张曙光的父亲、村小学民办教师张羽松就带头集资,组织乡亲用锄头、钢钎、铁锤,在石山间劈出7 0 0米通村路,打通了川岩连接外界的大通道。“要是能修条环村路把5个寨子都连起来就好了。”父亲张羽松时常独自修补通村路,却感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亲的这一心愿就这样牢牢地印在张曙光心中。
1 9 9 6年初,在广东收入可观的张曙光返乡任村会计,提出修建环村公路。面对上级资金难要,村里人心不齐的现状,那年冬天,2 8岁的张曙光跑县、镇争取爆破物资,反复动员全村乡亲集资投劳,用两年多时间挖通近5公里通组路。
“山隔水阻,冲出大山难呀!”张曙光把大伙儿的抱怨记在心里。2 0 0 4年3月,张曙光骑着摩托直奔县交通局恳请项目支持川岩村公路铺碎石。经过张曙光半个月的“软磨硬泡”,当年的以工代赈项目终于落到川岩村。
3年多艰苦奋战,碎石路铺通了,彻底改变了川岩村村民肩挑背驮的苦楚,而张曙光却为修路跑坏了4辆摩托车。
张曙光生前工作照。(印江自治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2 0 1 5年冬,张曙光坚持不懈争取而来、投资4 4 2.8万元的川岩环村硬化路正式启动。但工程要拆掉一栋住房、7间圈舍、迁坟4 5座……涉及1 0 7户3 0 0多人。
村民大会上,因为迁坟的问题,村民们发生了争执。
次日,张曙光第一个带头迁祖坟。在他的感化下,不到一个月,全村拆房、迁坟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
张曙光带领村民帮田儒芬家拆旧房、挖地基、建新房,起早贪黑,忙进忙出。直到2 0 1 6年9月4日,建房过程中不慎发生意外,张曙光永远倒在脱贫攻坚路上。
如今,通路的鞭炮响了,曙光却永远地走了。
眼下,行走在川岩环村公路上,只见蜜柚、柑橘等果树满山,经果套种井然有序。
村民张其林回忆,张曙光刚当上村会计那一年,为了保护生态,就带领乡亲规模种植果树。
不断总结,不断探索。面对童山秃岭,张曙光一边争取项目带领乡亲搞坡改梯保持水土,一边引导大伙植树护林治山养山。
2 0 0 3年,他打算带领乡亲种柑橘、柚子,却遭到大多数村民反对,只有4名党员与他带头示范。5年后,柚子、柑橘大丰收,每亩收入几千元,全村老少都围拢来看稀奇。张曙光趁势发动大家种植柑橘、柚子,又争取农林项目规模种植核桃、柿子。如今,全村经果林达8 0 0亩,年产水果3 0万公斤、产值1 4 0万元。到2 0 1 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 3 5 0元。
“川岩要在2 0 1 6年率先在全县脱贫!”2 0 1 3年底,张曙光向镇党委和村民承诺。“人家争‘穷帽’,你却‘行冲’摘帽。”村支“两委”干部、党员多不理解张曙光拱手相让贫困村的“好处”。当时,全村尚有9 4户3 1 5人处于贫困。
张曙光(前排中)生前与驻村帮扶队合影。(印江自治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能不能脱贫,关键看志气。我们不能总给国家添负担。”张曙光胸有成竹,早有打算。
昔日荒山已林茂草丰,张曙光又把眼光盯在了山上,开始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带领村民走“畜—沼—果蔬”循环种养路,专心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花卉、大棚蔬菜等往日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特色产业相继在川岩村兴起,初步形成“山有林、林有果、地有菜、圈有畜”的产业发展格局。
人有志,穷相避。2 0 1 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 8 1 5元,川岩村已跨过穷坎迈向小康。
忠诚,正是张曙光的本色!
2 0 0 3年,因车祸,妻子田发群留下严重后遗症。2 0 1 3年,田发群又患脑瘤,生活难以自理。为了照顾好妻子,张曙光再忙也要为她做饭、洗衣。
2 0 1 5年,县里举办为期4天的村干部脱贫业务培训。张曙光不理闲言碎语,坚持把妻子带在身边照顾,一起进课堂、一起外出,不让她受委屈。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张曙光回村担任村干部,就是为了完成父亲未尽的心愿。为此,张曙光生前时时把乡亲的冷暖挂心头。
“曙光,我几个孙孙还在朗溪上课,啷个办哟!”2 0 1 5年7月1 9日,天降暴雨,留守奶奶田仙梅打电话向张曙光求援。张曙光骑上摩托车冒雨奔向朗溪,将3个孩子安全护送回家,自己却淋得像落汤鸡,感冒了好几天。
“有曙光在,我们什么都不怕!”田仙梅抽泣着回忆张曙光诉不尽的桩桩好事。
对党忠诚,张曙光公私分明处处做表率。
峨岭街道原党工委书记文明海得知张曙光家庭困境后,2 0 1 6年安排办事处民政股为其妻解决1 0 0 0元解困慰问金,但张曙光坚拒不收。他说:“收了这个钱,以后村里民生资金分配,我就说不起硬气话。”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使张曙光身体吃不消,2 0 1 5年8月,他患了一场重病,全村正处于危房改造关键时期,他想让在天堂小学教书的弟弟张亮到离家较近的朗溪镇教书,以便帮助照顾家人。
这一次,张曙光动了“私心”,求助朗溪镇党委书记冉飞鸿。而这也是张曙光平生唯一求人办“私事”。
记者在川岩村采访时,村民的评价很朴实:“曙光是我们的好支书!”
(责任编辑 / 张蓓 王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