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芳
【摘 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
【关键词】家校合作;配合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彼此之间很好地协调和衔接。学校应积极鼓励和动员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一、家校合作的基本目的
(一)促进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家长更多地关怀子女,为学生的成长建立一个适宜的家庭和学校良好互动的合作关系?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促进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教师在校园里所进行的教学工作和开展的活动,能够真正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并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学校基础解孩子学习动态和在校的状况,并积极与学校配合学校的教学方面的工作。
(三)家校合作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条件。家校合作的目标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发展。同时,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有效教育孩子,家长必须要与学校经常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责任,无论孩子处于哪种环境中,都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的,所以家长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老师,以为只要有老师就行了,老师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识,知识等等全部都教给孩子,这是不可能的,老师也只是都会孩子一部分而已,大部分还是要靠家长来教的,所以父母要摆正心态,要及时与老師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发生的事,并及时解决和究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推给老师。孩子有不好的表现或问题,我们理应该与学校加强配合与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问题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有利于孩子接受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有效的家校合作的前提
教师与家长开展良好交往,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一)态度谦和,不要盛气凌人。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往往是学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需要家长来配合处理,此时,教师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谦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这样才能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在家长面前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只会让家长反感,进而不配合解决问题。其实,教师与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气氛,这样才会缩短家校之间的距离,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孩子没完成家庭作业,有些教师会把家长请到学校大批一通,家长只能一味地赔不是,然后,灰溜溜地逃出学校。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长勉强承认自己没管好孩子,面对这样的指责,心里也会觉得别扭,从此对老师敬而远之,尽量不与教师发生联系。这样,反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不应该有的隔阂甚至对立,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要尊重每一位家长,不势利。家长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高有低,文化水平,性格等也各不相同,因此,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教师应一视同仁地本着尊重的态度,尊重他们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无可替代的地位,尊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等等。对于地位高,经济好的家长不要阿谀奉承,更不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家长,要有同情心,努力帮助他们。
四、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目前较普遍的一种联系方式。利用家长学校可以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学到一些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可以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具体地了解学校工作和孩子在校的真实的情况。每学期按不同形式召开家长会可以有班主任介绍情况的汇报式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的互动式家长会、汇报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型家长会。
(二)开展家校互访。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开展家校互访活动是家校合作的一种常规活动,可以为家校沟通提供面对面的、一对一的交流机会,对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学校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安排并告知家长,将之纳入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落实。可以是家长主动找学校,也可以是学校邀请家长来“校访”,或者是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家访”。如果家校互访工作落实到位,学生的不良习惯在还没有形成前就可以得到及时的矫正,不但可以避免这起家校纠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和学校皆大欢喜。
(三)举行“亲子阅读”活动。每学期可举行一次就有关“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跟家长推介好的方法。自己学习中遇到的优秀家教文章与学生家长分享,并反馈回家长的阅读心得,以便发现新的问题,为以后工作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四)完善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家校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方位的建立完善多种沟通渠道,形成家校一家亲,教育的合力才真正形成,我们说的教育共赢才能真正实现。随着网络的大规模普及,建立班级的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已经是很常见的网络沟通方式。除此之外,又催生出一些新颖的家校联系方式。班级博客就是其中的一项。
总之,我认为,与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更准确,更深入,还有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些合理的意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配合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本人开阔思路,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相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定会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家校合育一定会谱写出和谐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和途径
[2]加强家校沟通密切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家校合作,共谋学生培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