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吴
【摘 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社会发展需要现代人掌握多学科的阅读能力。数学需要阅读!学生需要数学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阅读;兴趣;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阅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读数学材料,积累数学语言,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老师分析例题,讲得十分透彻,学生对答如流;到了真正独立作业的时候,类似的问题却错误百出。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的阅读遇到障碍。测试中填空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难过的“坎”。因此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数学阅读兴趣的培养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首先要把数学阅读带进课堂,让学生爱读数学书籍。日常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教科书,这虽然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一般不会特别感兴趣。课外读物就不同了,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喜欢上,我利用虚拟班级这一阵地为孩子设立了“今日要闻”这一栏目,每天上传阅读材料,内容包括与当日学习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如《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数学符号的产生》、《最早的尺子》等;时而穿插名题欣赏、数学故事,甚至数学幽默笑话;另外也向学生介绍数学课外读物,如:《马小跳玩数学》《我的第一本数学书》、《数学游戏》等等,每日进行10分钟数学阅读,并在第二天进行课前三分钟交流。这个做法很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说:“现在你们真幸福,数学也有这么多的课外读物、还有数学游戏,这么有趣,我们以前学数学就是傻傻地解题解题。”这样既可以扩大孩子的数学知识面,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有趣,又能使孩子爱屋及乌,对数学书籍产生亲近感。
三、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那么数学到底应该如何“阅读”呢?它与语文中的“阅读”不完全相同,它带有更多的数学特色,也具有更多“读”的技巧……
1.以“思”促读
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读感知理解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1)读教材中的关键字词
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字词都有其精确的含义,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因此数学阅读中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比如第十二册圆柱体积的应用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圆钢,横截面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长20分米,这根圆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横截面”这个词的理解是学生理解题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然后再去解题就变得容易的多。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再读题理解题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教材中的“空白处”
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这些“留空”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阅读时需要运用推理来“架桥铺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知其所以然。教材中的“留空”还包括:像0.66666……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要让学生读出来;再比如,“小红有5枝笔,比小明多3枝,小明有多少枝?”这样的题,要让学生反复读,然后让学生把“比小明多3枝”这句话补充完整。让学生在读中把“留空”部分补充完整,学生才能理解题意。
2.以“形”带读
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小学生在解答解決问题时,眼前出现的只有汉字和数字,往往就找不出或弄错数量关系,所以,应培养边读边思考,
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让“形”来表达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公式的含义及其内在关系,就犹如一项键脑运动,被激活的是学生的头脑。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让学生边读边用自己的方式演示相向行驶,然后相遇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理解相向行驶中的相遇的概念,而且在演示过程中渗透了数量关系。
3.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总是机械地朗读。
四、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学习方法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事实上,只有当学生真正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基于学习的不同需要而主动阅读时,阅读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指导阅读方法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自觉阅读的习惯
自觉阅读,是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起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心态,它能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使非自觉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的心理趋势,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为志趣,实现理解力的飞跃。
2.阅读思考的习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所以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通过开展多种阅读形式,培养阅读兴趣,选择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多种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迎巧.让学生学会读数学课本泉州教研通讯,2015第16期
[2]汤建英.学生走出数学“零阅读”的尴尬,宜兴市实验小学网,2015
[3]童嘉森.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老师要有几招,中国教育报,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