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2017-08-15 14:42缪建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口算计算能力运算

缪建宇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的降低,必然会引起“多骨诺效应”,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给学生的全面发展留下阴霾。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合理处理教材,放慢教学步伐

在使用实验教材进行计算教学时建议参照老教材的编排,对实验教材进行适当、合理的整合使用,放慢教学步伐,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内容可以安排两个课时,以分散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要安排一定量的商中间有0的计算,以帮助学生对除法计算法则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分、小数混合运算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灵活解决问题能力。

二、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情境创设是指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紧密结合

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需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出发点。

2.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

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进位加法”9+5=时可以创设小猴买桃子的情境,盒子有10个格子,里面有9个桃子,外面有5个桃子,算算一共有几个。这样的情境便于學生通过操作来探索计算的方法,盒子里的十个格子让学生容易想到先凑满十,再加四个的方法。如果把这个情境里有格子的盒子换成篮子,效果就会相差很多。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三、加强基本训练,夯实计算基础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计算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持续训练,小学计算要加强下面几方面基础训练:

1.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算、估算及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就成了无源之水。

小学口算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作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简捷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捷速算。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同时要有训练目标和要求。

2.估算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记忆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20的平方数;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1—9、16、25、36的积;

(3)分母是2、4、5、8、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百分数值。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重视算理教学,注重策略优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而且又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说:一位教师在教学9+6时,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办法,像9+6=9+1+5=15;9+6=6+4+5=15;9+6=10+6-1=15……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这样引导:“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

五、注重练习设计,逐步深入推进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但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针对性,讲究实效。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所以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对于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练习,减少盲目性,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化。这是指对练习的要求是由准确到又对又快过渡;对练习的目标是好中差均有所得;对练习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综合的三方面内容的层次要求。

趣味化。在练习中设计新颖的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小实验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自尊心、自信心等得到满足。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弹性化。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是否以学生的需要为着眼点。

猜你喜欢
口算计算能力运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